热搜: 食品  烟台  奶粉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法规 » 法规动态 » 正文

济南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公开征求《济南市地方立法条例(草案)》意见的公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22  来源:济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核心提示:2024年10月21日,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对《济南市地方立法条例(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现将该法规草案及说明全文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各界对法规草案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2024年10月21日,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对《济南市地方立法条例(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现将该法规草案及说明全文公布,公开征求社会各界对法规草案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社会公众可以直接在线提出意见,也可以将意见寄送至济南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济南市历下区龙鼎大道1号龙奥大厦,邮编:250099),并在信封上注明《济南市地方立法条例(草案)》征求意见。

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4年11月21日。

(长按识别二维码提交意见)

济南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2024年10月21日

关于《济南市地方立法条例(草案)》的说明

——2024年10月21日在济南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

济南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陈 勇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济南市地方立法条例(草案)》作如下说明:

一、法规修改的必要性

现行《济南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于2001年2月27日经济南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1年4月6日经山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条例实施以来,对于完善法规制定程序,规范地方立法工作,推进法治济南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地方立法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2021年,党中央首次召开中央人大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等任务要求。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出新的要求。2015年、202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作了两次修改。2017年、2023年省人大常委会跟进修改了《山东省地方立法条例》。为了适应地方立法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有必要对我市条例作出修改,确保与上位法相衔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进一步规范完善地方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发挥立法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法规修改的基本思路和工作过程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将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衔接相统一,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市委工作安排在立法工作中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二是严格贯彻落实新修改的立法法,进一步细化明确地方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健全完善地方立法程序,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载体的功能作用。

三是总结提炼我市关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实践经验做法,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要求。此次修改条例是部分修改,对确有必要修改的予以修改完善;属于可改可不改的,一般不作修改。

市人大常委会将《济南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修改项目列入2024年地方立法工作计划,根据工作安排,法制工作委员会于今年6月初启动条例修改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进度,讨论确定了条例修改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点问题。修改过程中,严格对照立法法等上位法规定,对法规内容进行逐条梳理研究。全面总结近年来我市地方立法工作的实践经验,将其上升为具体的制度规定。在征求市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各工作机构、法制委员会组成人员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论证修改,形成了《济南市地方立法条例(草案)》。

三、法规修改的主要内容

(一)对法规题目作出修改

地方立法包括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废止三种形式,在立法实践中法规的修改、废止与法规的制定同等重要。现行《济南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规定的内容实质上涵盖了立改废三种形式,参照各地做法,将题目修改为《济南市地方立法条例》更严谨、更符合实际。同时,对条例相关各章的标题也作了修改。

(二)明确地方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是贯彻落实宪法规定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明确地方立法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提供法治保障。

二是注重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明确地方立法应当从本市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解决实际问题。法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贯彻党中央关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部署要求,明确地方立法应当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是完善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衔接、相统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和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相统一,引导、推动、规范、保障相关改革,发挥法治在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五是突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通过制定、修改、废止、解释地方性法规等形式,增强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

(草案第三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一条)

(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一是在总则部分开宗明义提出,地方立法应当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是规定常务委员会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地方性法规案前,应通过多种形式征求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意见,可以适时组织代表研读讨论。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进行立法调研,可以邀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

三是扩大群众有序参与立法渠道,落实立法法规定,将根据需要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写入法规,进一步明确了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地位和作用,并可以通过聘请立法咨询员、设立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等形式,为地方立法工作提供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持。

四是加强立法宣传,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规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应当加强立法宣传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发布立法信息、介绍立法情况。

(草案第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六十九条、第七十条)

(四)完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程序

一是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对立法权限作了相应修改,明确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就城乡建设与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基层治理等方面涉及的相关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二是修改完善了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法规案相关程序规定。

三是细化关于对地方性法规案进行论证、听证、征求意见等有关规定,明确地方性法规案经常委会会议初次审议后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三十日。

四是适应新形势下地方立法需要,明确了地方性法规案单独表决、合并表决或者分别表决、延期审议、经三次审议后交付表决等规定。

五是完善了地方性法规报批与公布机制,进一步明确地方性法规公布后,相关立法资料依法公开的规定。

六是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了市监察委员会可以就地方性法规提出解释要求的规定。

七是增加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有关地方性法规问题的决定,适用本条例的有关规定。

(草案第十二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六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第五十二条、第六十七条)

(五)总结固化地方立法工作机制

一是与立法法相衔接,增加关于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有关规定,明确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编制主体、具体程序等。

二是进一步完善了立法工作机制,通过提前介入起草、工作机构组织起草、委托起草等形式做好地方性法规起草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

三是加强法规实施刚性约束,明确地方性法规配套具体规定的制定期限以及地方性法规实施情况制度,进一步增强法规实施效果。

四是完善法规清理工作机制,根据维护法制统一的原则和改革发展的需要,明确对地方性法规进行定期清理和专项清理。

五是探索建立区域协同立法工作机制,增加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开展协同立法的相关规定。

六是健全立法后评估机制,可以组织对地方性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中有关规定进行立法后评估。评估情况应当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草案第五十八条、第五十九条、第六十五条、第六十六条、第六十八条、第七十一条、第七十二条)

以上说明和法规草案,请予审议。

济南市地方立法条例

(草 案)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市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程序

第三章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

第四章 地方性法规的报批与公布

第五章 地方性法规的解释

第六章 其他规定

第七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地方立法活动,提高立法质量,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山东省地方立法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和废止地方性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立法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地方立法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提供法治保障。

第四条 地方立法应当符合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不得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地方性法规相抵触;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第五条 地方立法应当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地方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立法公开,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第六条 地方立法应当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第七条 地方立法应当从本市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解决实际问题。地方性法规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上位法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一般不作重复性规定。

第八条 地方立法应当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九条 地方立法应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和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相统一,引导、推动、规范、保障相关改革,发挥法治在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第十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加强对地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发挥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第十一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通过制定、修改、废止、解释地方性法规等形式,增强立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发挥地方性法规的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作用。

第十二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就城乡建设与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基层治理等方面涉及的下列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省地方性法规,需要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作出规定的事项;

(二)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立法事项和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其他事项国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先行制定地方性法规。在国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生效后,地方性法规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相抵触的规定无效,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应当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

第十三条 规定本市行政区域特别重大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应当由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以外的其他地方性法规;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对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该地方性法规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第二章 市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程序

第十四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

第十五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专门委员会审议的时候,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第十六条 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地方性法规案,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先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经常务委员会会议依照本条例第三章规定的有关程序审议后,决定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由常务委员会或者提案人向大会全体会议作说明。

常务委员会依照前款规定审议地方性法规案,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征求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意见,并将有关情况予以反馈;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进行立法调研,可以邀请有关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

第十七条 常务委员会决定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的地方性法规案,应当在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前将地方性法规草案发给代表,并可以适时组织代表研读讨论,征求代表的意见。

第十八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大会全体会议听取常务委员会或者提案人的说明后,由各代表团进行审议。

各代表团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提案人应当派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各代表团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根据代表团的要求,有关机关、组织应当派人介绍情况。

第十九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意见,并印发会议。

第二十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对地方性法规案进行统一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和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稿,对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审议结果报告中予以说明,经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会议。

第二十一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经各代表团审议后,各方面意见比较一致的,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和地方性法规草案表决稿。

第二十二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必要时,主席团常务主席可以召开各代表团团长会议,就地方性法规案中的重大问题听取各代表团的意见,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情况和意见向主席团报告。

主席团常务主席也可以就地方性法规案中的重大的专门性问题,召集代表团推选的有关代表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情况和意见向主席团报告。

第二十三条 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应当说明理由,经主席团同意,并向大会报告,对该地方性法规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二十四条 地方性法规案在审议中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经主席团提出,由大会全体会议决定,可以授权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审议,作出决定,并将决定情况向市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报告;也可以授权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审议,提出修改方案,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审议决定。

第二十五条 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稿经各代表团审议,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向主席团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表决稿。

第二十六条 地方性法规草案表决稿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第三章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

第二十七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主任会议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如果主任会议认为地方性法规案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可以建议提案人修改完善后再向常务委员会提出。

第二十八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不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应当向常务委员会会议报告或者向提案人说明。

专门委员会审议的时候,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第二十九条 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审议的地方性法规案,提案人应当在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前,将提请审议的地方性法规案送交常务委员会。

第三十条 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提出的地方性法规案,主任会议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对地方性法规案进行审议,提出书面审议意见。

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可以邀请法制委员会和其他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成员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第三十一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除特殊情况外,应当在会议举行的七日前将地方性法规草案发给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应当邀请有关的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或者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列席会议。

第三十二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一般应当经两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

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审议地方性法规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提案人的说明,印发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书面审议意见,由分组会议进行初步审议。

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二次审议地方性法规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法制委员会关于地方性法规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由分组会议对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稿进行审议。

常务委员会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根据需要,可以召开联组会议或者全体会议,对地方性法规草案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第三十三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调整事项较为单一、只作部分修改、各方面意见比较一致,或者遇有紧急情形的,可以经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即交付表决。

地方性法规案涉及本市重大事项或者各方面存在较大意见分歧的,经主任会议决定,可以经过三次以上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交付表决。

第三十四条 常务委员会分组会议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提案人应当派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常务委员会分组会议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根据小组的要求,有关机关、组织应当派人介绍情况。

第三十五条 专门委员会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应当召开全体会议审议,根据需要,可以要求有关机关、组织派有关负责人说明情况。

第三十六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对地方性法规案进行统一审议,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和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稿,对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审议结果的报告中予以说明。对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没有采纳的,应当向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反馈。

法制委员会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应当邀请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成员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第三十七条 专门委员会之间对地方性法规草案的重要问题意见不一致时,应当向主任会议报告。

第三十八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法制委员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应当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地方性法规案有关问题专业性较强,需要进行可行性评价的,应当召开论证会,听取有关专家、部门和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等方面的意见。论证情况应当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地方性法规案有关问题存在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涉及利益关系重大调整,需要进行听证的,应当召开听证会,听取有关基层和群体代表、部门、人民团体、专家、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听证情况应当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应当将地方性法规草案发送相关领域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及有关部门、组织和专家征求意见。

第三十九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审议后将地方性法规草案及其说明等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但是经主任会议决定不公布的除外。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三十日。征求意见的情况应当向社会通报。

第四十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应当收集整理分组审议的意见和各方面提出的意见以及其他有关资料,送法制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并根据需要,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第四十一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应当说明理由,经主任会议同意,并向常务委员会报告,对该地方性法规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四十二条 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稿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表决稿,由主任会议提请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表决前,应当将地方性法规草案表决稿印发出席会议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地方性法规草案表决稿交付常务委员会会议表决前,主任会议根据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情况,可以决定将个别意见分歧较大的重要条款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单独表决。

单独表决的条款经常务委员会会议表决后,主任会议根据单独表决的情况,可以决定将地方性法规草案表决稿交付表决,也可以决定暂不付表决,交法制委员会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一步审议。

第四十三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地方性法规案,因各方面对制定该法规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重大问题存在较大意见分歧搁置审议满两年的,或者因暂不付表决经过两年没有再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审议的,主任会议可以决定终止审议,并向常务委员会报告;必要时,主任会议也可以决定延期审议。

第四十四条 地方性法规案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常务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

第四十五条 对多件地方性法规中涉及同类事项的个别条款进行修改,一并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的,经主任会议决定,可以合并表决,也可以分别表决。

第四章 地方性法规的报批与公布

第四十六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报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时,应当提交报请批准地方性法规的书面报告、地方性法规文本和草案的说明、审议结果报告等有关资料。

地方性法规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第四十七条 地方性法规公布后,公告、地方性法规文本以及草案的说明、审议结果报告等,应当及时在《济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济南人大门户网站和《济南日报》上刊载。

在《济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上刊登的地方性法规文本为标准文本。

第四十八条 地方性法规被修改的,应当公布新的地方性法规文本。

地方性法规被废止的,除由其他地方性法规规定废止该地方性法规的以外,应当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第四十九条 地方性法规标题的题注应当载明通过机关、通过日期和批准机关、批准日期。

第五十条 地方性法规应当明确规定施行日期。

第五章 地方性法规的解释

第五十一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的解释权属于常务委员会。

地方性法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解释:

(一)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

(二)地方性法规制定之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地方性法规依据的。

第五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市监察委员会、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和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以及各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解释的要求。

第五十三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研究拟订地方性法规解释草案,由主任会议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

第五十四条 地方性法规解释草案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审议、修改,提出地方性法规解释草案表决稿。

地方性法规解释草案表决稿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第五十五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解释,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第五十六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地方性法规解释同地方性法规具有同等效力。

第六章 其他规定

第五十七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等形式,统筹安排地方立法工作。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通过后向社会公布。

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应当与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相协调。

第五十八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负责编制立法规划和拟订年度立法计划。

编制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应当认真研究代表议案和建议,广泛征集意见,科学论证评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合理确定地方立法项目。

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通过前,应当征求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的意见。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通过后,应当及时报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五十九条 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年度立法计划及各自职责,做好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工作。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应当提前参与有关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工作;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重要地方性法规草案,可以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组织起草。

专业性较强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可以吸收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起草工作,或者委托有关专家、教学科研单位、社会组织等起草。

第六十条 提出地方性法规案,应当同时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文本及其说明,并提供必要的参阅资料。修改地方性法规的,还应当提交修改前后的对照文本。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说明应当包括制定或者修改地方性法规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主要内容,以及起草过程中对重大分歧意见的协调处理情况。

第六十一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市人民政府、各专门委员会提出的地方性法规案,应当分别经主任会议、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专门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

第六十二条 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的地方性法规案,在列入会议议程前,提案人有权撤回。

第六十三条 交付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未获得通过的地方性法规案,如果提案人认为必须制定该地方性法规,会后可以按照本条例规定的程序重新提出,由主席团、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其中,未获得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案,应当再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决定。

第六十四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可以对有关具体问题的地方性法规询问进行研究予以答复,并报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六十五条 地方性法规明确要求有关国家机关对专门事项作出配套的具体规定的,有关国家机关应当自地方性法规施行之日起一年内作出规定,地方性法规对配套的具体规定制定期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有关国家机关未能在期限内作出配套的具体规定的,应当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说明情况。

第六十六条 负责地方性法规实施的单位,应当自制定、修改的地方性法规实施满一年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报告地方性法规实施情况。

第六十七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有关地方性法规问题的决定,适用本条例的有关规定。

第六十八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可以与有关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建立区域协同立法工作机制,协同制定地方性法规,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或者有关区域内实施。

第六十九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实际需要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入听取基层群众和有关方面对地方性法规草案和立法工作的意见建议。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聘请专家顾问、设立地方立法研究服务基地等,为地方立法工作提供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持。

第七十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应当加强立法宣传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发布立法信息、介绍立法情况、回应社会关切。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地方性法规的宣传、培训,提高法规实施效果。

第七十一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应当根据维护法制统一的原则和改革发展的需要,组织对地方性法规进行定期清理和专项清理。发现地方性法规内容与上位法相抵触,与本市其他地方性法规不协调,与改革发展要求不相符,或者与实际情况不适应的,应当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修改或者废止地方性法规的意见和建议。

地方性法规施行后,出现上位法制定、修改或者废止情形的,实施地方性法规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进行研究,向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提出是否修改或者废止地方性法规的意见和建议。

第七十二条 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可以组织对地方性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中有关规定进行立法后评估。评估情况应当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七章 附 则

第七十三条 本条例自2025年 月 日起施行。2001年2月27日济南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1年4月6日山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的《济南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同时废止。

 
 
[ 食品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法规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