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烟台  奶粉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法规 » 食品法律法规 » 正文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关于印发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的通知 (国疾控综卫免函〔2024〕148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9-10  来源: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核心提示:学生群体近视、超重肥胖、脊柱弯曲异常、心理健康问题等多种疾病或健康问题,具有普遍的公共卫生影响因素,通过行为与环境干预可实现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为加强学生近视、超重肥胖、脊柱弯曲异常等常见病防治,提高学生常见病监测与干预效率,实现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特制定本指南。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疾控局,中国疾控中心:  

为加强学生近视、超重肥胖、脊柱弯曲异常、心理健康等常见病防治,提高学生常见病监测与干预效率,通过行为与环境干预实现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我局组织制定了《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现印发给你们,供你们在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中参考。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  

2024年4月30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  

学生群体近视、超重肥胖、脊柱弯曲异常、心理健康问题等多种疾病或健康问题,具有普遍的公共卫生影响因素,通过行为与环境干预可实现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为加强学生近视、超重肥胖、脊柱弯曲异常等常见病防治,提高学生常见病监测与干预效率,实现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特制定本指南。  

一、基本概念  

(一)多病。  

同一个体同时患有2种及以上疾病或健康问题,各种疾病或健康问题之间可以互不相关,也可以相互影响。  

(二)学生常见病及健康问题。  

在学生群体中经常发生、患病较高的疾病或健康问题,对个体健康与社会适应产生较大的影响。包括:近视、超重肥胖、脊柱弯曲异常、传染病、龋齿、心理健康问题等。  

(三)多病共防。  

多病中病因相同或具有共同的风险因素时,可采取多病共防策略。如日间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缺乏、静态行为、睡眠节律紊乱、社会时差大、夜间接触光源刺激时间过长、营养失衡、亲子交流缺乏等往往是学生群体近视、超重肥胖、脊柱弯曲异常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共同风险因素,通过增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充足睡眠和早睡早起、规律生活、均衡营养、加强亲子交流等,可同时预防多种疾病或健康问题,达到多病共防的目标。  

二、多病影响因素监测  

(一)识别多病影响因素。  

依托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平台,开展学生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加强多病相同或相近的影响因素监测和变化趋势分析,全面了解学生群体多病共患的行为和环境因素。  

1.重点监测行为因素。如户外活动、久坐和视屏时间、睡眠节律、生活规律性及含糖饮料摄入等情况。  

2.关注不良环境因素。如学校环境卫生情况、体育和环境卫生设施的配备情况、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家庭环境因素和家庭养育情况等。  

(二)动态监测常见病多病。  

落实学生视力筛查和常见病监测工作,早期筛查近视、超重肥胖、脊柱弯曲异常等重点疾病,同时可以关注传染病和心理健康问题,评估多病共患情况,动态观察多病发展变化,早期发现多病倾向或趋势,建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机制。  

三、普遍的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措施  

(一)一级干预。  

1.推广适宜干预技术。疾控部门可以组织专业机构推广简单易行、效果可靠的干预适宜技术,倡导“6个1”健康生活方式。  

(1)保障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校内和校外日间户外活动各1小时。  

(2)久坐1小时需要起身活动10分钟。  

(3)以娱乐为目的的视屏时间每天小于1小时。  

(4)三餐就餐时间相对固定,相差不超过1小时(比如每日早餐就餐时间均在7时左右,最早不早于6时,最迟不迟于8时,午餐晚餐以此类推)。  

(5)早睡早起,每天减少夜间接触光源刺激1小时。  

(6)每天亲子交流1小时和互动1刻钟(15分钟)。  

2.改善学校健康环境。疾控部门可以组织专业机构配合教育部门指导学校改善教学生活卫生环境,加强学校健康教育。  

(1)指导学校完善体育设施建设,引导学生保证在校充足的身体活动时间。  

(2)指导学校配备符合标准的可调节课桌椅并根据学生身高变化及时调配课桌椅。  

(3)加强学校饮水、食堂、厕所、宿舍等环境卫生监测和监督,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采光和照明标准要求。  

(4)指导学校合理配餐、健康烹饪,加强食育。  

(5)指导学校培训专(兼)职健康教育教师,指导健康教师将多病共防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  

(6)指导学校制作适宜的多病共防健康教育材料。  

3.促进学生健康行为养成。疾控部门可以组织专业机构配合学校、社区、家庭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常见的健康问题,提供适用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防控的知识和技能。重点从以下5个方面做好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健康行为习惯。  

(1)身体活动。保证户外活动时间、积极参与学校体育课、课间操,丰富课外体育活动内容。  

(2)营养膳食。控制油盐糖,保证蔬菜水果、畜禽肉等蛋白质和钙的摄入。  

(3)健康睡眠。满足各学段睡眠时间,保证睡眠质量,学习日和周末睡眠作息相对稳定。  

(4)行为方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尝试吸烟饮酒,避免其他成瘾行为。  

(5)视屏时间。控制观看电子屏幕的时间,睡前不玩手机及其他电子产品。  

(二)二级干预。  

1.早期发现高危群体。疾控机构积极探索联合学校和医疗机构构建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利用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数据,及时发现远视储备量不足、体重持续增加、情绪变化大的学生,加强监测随访,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防止单一健康问题向多病共患进一步发展。  

2.进行分级管理。依据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结果,建立多病共防重点防控档案,进行多病分级,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群体,细致制定并差异化实施防控方案。  

3.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干预。对于存在高危行为(比如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缺乏、视屏时间过长、膳食不合理、含糖饮料摄入过多和睡眠不足等)或处于不良环境(比如课桌椅高度与身高不匹配或者学习场所的采光照明过暗或过亮)的学生,疾控机构可与家庭、学校和社区联动,帮助学生改变高危行为,改善不良环境。  

(三)三级干预。  

1.及时明确多病共患情况。对筛查中发现的多病共患学生,疾控机构可以配合学校,指导家长及时带学生到专业机构确诊和治疗,建议学生遵照医嘱治疗,并定期随访。  

2.加强重点人群的干预力度。有条件的疾控机构可以跟进重点人群的筛查和转诊档案,结合档案资料、转诊诊断以及随访信息,加强重点人群的干预力度。建议疾控机构及时更新学生健康监测数据、诊疗进展与康复情况等信息,确保防控工作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四、探索建立多病共防多方协作模式  

探索建立政府-专业机构-学校-家庭-社区“五位一体”的多病共防协作模式。动员各方力量,加强学生多病共防健康教育,普及科学的多病共防知识。  

(一)加强政府-专业机构-学校联动。  

疾控部门统筹指导,组织疾控机构、学校等共同做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落实各项干预措施。  

(二)推进专业机构-学校-家庭协同。  

鼓励疾控机构组织制作健康教育科普材料,组织专家团队进校园,培训健康教育师资,实现学校多病共防全覆盖。可以开发和利用移动健康平台,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提高效能。  

(三)强化学校-家庭-社区协作。  

全面倡导学校、家庭、社区建设健康友好环境。通过学校和家庭倡导社区完善公共健身设施,加强健康教育宣传,优化公共空间设计与管理。  

 
 
[ 食品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法规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