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烟台  奶粉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法规 » 法规动态 » 正文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公开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021年10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1-02  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核心提示:照国际计量法的有关要求,借鉴俄罗斯等国家计量法的有关内容,对计量法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021年10月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1年11月10日。

为推进计量法的修订,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各方面对计量工作的实际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市场监管总局近期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对计量法的修改建议,对照国际计量法的有关要求,借鉴俄罗斯等国家计量法的有关内容,对计量法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021年10月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21年11月10日。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

一、登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网址:http://www.samr.gov.cn),通过首页“互动”栏目中的“征集调查”提出意见。

二、通过电子邮件将意见发送至:jlsfzc@samr.gov.cn。邮件主题请注明“计量法修订意见反馈”字样。

三、通过信函将意见邮寄至:北京市海淀区马甸东路9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计量司,邮政编码:100088。信封上请注明“计量法修订意见反馈”字样。

附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021年10月征求意见稿).docx

   2.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021年10月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docx

市场监管总局

2021年11月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2021年10月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立法宗旨) 为了保障国家单位制的统一和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一致,促进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维护国家、社会公众利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开展各类计量活动以及实施计量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法。

第三条(计量定义) 本法所称计量是为了实现测量的统一而开展的各项活动。

第四条(计量地位) 计量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国家实行计量优先发展战略,确保计量体系的统一完整和先进可靠。

第五条(国家使命) 国家有规划地发展计量事业,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建设,用现代计量科技装备各级计量技术机构,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服务,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人民健康、国防建设提供计量保证。

第六条(监管体制) 国务院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计量活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计量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计量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有关计量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政府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计量工作的统筹规划推进和组织领导,将计量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政府开展计量工作的经费列入本级预算。

第八条(协调机制) 国务院建立计量协调机制,统筹规划计量事业改革发展,研究制定计量重大政策,促进计量科技协同创新,协调解决计量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第九条(国际化发展) 国家推动计量国际化发展,积极参与国际计量活动,持续保持国际先进的计量能力,确保量值的独立完整和国际等效。

第十条(表彰奖励) 对在计量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  计量单位

第十一条(法定计量单位制度) 国家实行法定计量单位制度。

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法定计量单位。

第十二条(法定计量单位范围)法定计量单位包括:

(一)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二)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三)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四)由以上单位所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五)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所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

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由国务院公布。

第十三条(法定计量单位使用)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因特殊需要,可以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以外的其他计量单位。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四条(量值传递) 国家建立量值传递制度,建立计量基准复现计量单位,通过测量标准、计量器具将量值传递到各级测量活动中。

第三章  测量标准

第十五条(解释) 本法所称测量标准包括计量基准、国家计量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和其他计量标准。

第十六条(计量基准、国家计量标准) 国务院计量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一规划、组织建立计量基准、国家计量标准,作为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

第十七条(计量基准) 计量基准用于复现、保持和传递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的量值。计量基准保存在国务院计量行政主管部门设置的计量技术机构。

计量基准的量值应当与国际上的量值保持一致。国务院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废除技术水平落后或者工作状况不适应需要的计量基准。

第十八条(国家计量标准) 国家计量标准用于复现、保持和传递前条规定以外的、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其他计量单位的量值。

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和有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可以根据需要,申请建立国家计量标准。

第十九条(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省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需要,统一规划并组织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经考核合格后使用。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负责向社会提供量值传递和溯源服务,作为统一本地区量值和实施计量监督的依据。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应当通过计量校准、计量比对等方式溯源至计量基准、国家计量标准或者更高等级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有条件的企业、事业单位可以根据统一规划和实际需要,向省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经考核合格后,向社会开展量值传递任务。

第二十条(部门计量标准) 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部门的特殊需要建立部门计量标准,用于开展本部门、本行业内部量值传递和溯源活动。

部门计量标准的最高计量标准应当通过计量校准、计量比对等方式溯源至计量基准、国家计量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第二十一条(企业计量标准) 企业、事业单位可以根据需要建立企业、事业单位计量标准,其最高计量标准应当溯源至计量基准、国家计量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

第二十二条(建立计量基准、计量标准条件)建立计量基准、国家计量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和部门、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计量性能和溯源性符合要求的测量仪器、系统或者标准物质;

(二)具有正常工作所需要的设施和环境条件;

(三)具有与开展工作相适应的保存、维护和使用人员;

(四)具有完善的计量管理制度;

(五)具有开展量值传递的计量技术规范。

第四章  计量器具

第二十三条(通用要求) 计量器具的制造者、修理者应当具备符合国家规定的生产设施、检验条件、技术人员等条件,并对其制造、修理的计量器具质量负责,保证其计量性能符合相关要求。

第二十四条(目录管理) 国家对关系公共利益的计量器具实行强制管理。实行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由国务院制定。

第二十五条(型式批准) 以经营为目的制造、进口列入实行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的计量器具,应当经型式评价合格并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制造、进口。实际批量生产的产品应当与批准的型式相一致。

计量器具型式评价由国务院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承担。

第二十六条(计量器具的监督)县级以上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制造、进口、销售、修理计量器具质量的监督检查,包括监督抽检或监督试验等。

第二十七条(标准物质) 国家建立标准物质分级管理制度。国务院计量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基准物质和国家标准物质的组织建立和监督管理,企业、事业单位可以根据需要研制工作标准物质,经技术鉴定合格后使用。

第二十八条(计量检定) 对实行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中直接用于交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监测的计量器具,实行计量检定。计量检定应当执行国家计量技术规范。未经计量检定或者计量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第二十九条(计量检定的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计量检定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根据需要指定所属或者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执行计量检定任务。

第三十条(计量检定程序) 实行计量检定的计量器具,使用者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设置或者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申请计量检定。所在地不能检定的,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设置或者授权的有相应能力的计量技术机构申请计量检定。

用于交易结算的计量器具由从事交易的经营者申请计量检定。

计量技术机构应当定期将计量检定的情况报同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一条(计量校准) 对实行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外的计量器具,计量器具使用者可以自行校准或者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计量技术机构进行计量校准。其中对测量标准的校准,应当由依法设置或者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实施。

开展计量校准应当采用满足计量校准需求的计量技术规范,或者计量校准双方约定的计量校准方法。

第三十二条(期间核查) 计量器具使用者应当对使用中的计量器具进行期间核查,保证计量器具计量性能持续满足要求。

第三十三条(计量比对) 为了确保量值统一、准确、可靠,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可以根据需要组织开展计量比对。

第三十四条(计量技术规范)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由国务院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没有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分别制定部门计量技术规范和地方计量技术规范。?

第五章  测量保证

第三十五条(测量体系构建) 国家推动先进测量体系的构建,支持计量技术机构持续保持国际先进测量能力。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开展先进测量理论、测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完善产业计量测试服务体系,提升国家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

第三十六条(计量器具) 国家推动先进计量器具的研制和应用,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并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计量器具品牌,推动测量标准和计量器具的国产化。

第三十七条(测量过程控制) 生产者、经营者及其他有关单位应当配备与其生产、经营等活动相适应的计量器具并确保其溯源性,明确被测对象,确定测量方法,加强测量过程和测量环境控制,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完善测量保障体系。

国家推行企业计量能力自我声明制度,鼓励其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

第三十八条(测量系统) 开展测量活动的单位应当加强对包括计量器具在内的综合测量系统的管理,包括组成部件、程序软件、操作条件等,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

第三十九条(测量方法) 国务院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对国家安全等关系公共利益的重点测量活动,制定国家统一的测量方法。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根据本领域测量活动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测量方法。

第四十条(测量结果管理) 开展测量活动应当建立相应的测量管理制度,保证出具的测量结果准确可靠,不得伪造或者篡改测量结果。

社会各方应当加强对测量结果的采集、分析和应用,发挥数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

第四十一条(测量结果一般要求) 为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检验检测机构、计量技术机构等,应当具备符合要求的测量条件和技术能力并经考核合格,其测量结果应当溯源至计量基准、国家计量标准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其他测量活动,其测量结果也应当具有计量溯源性。

第四十二条(公平秤要求)?商品交易场所的主办者应当履行相应的计量管理责任。对可复现量值的商品,应当在商品交易场所显著位置设置经计量检定合格的满足复验需求的计量器具。

第四十三条(民用四表要求)用于城乡居民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冷)等交易结算的计量器具,非用户原因造成计量失准或者无法使用需要更换的,经营者应当免费更换。

第四十四条(商品量要求) 生产者、经营者应当保证生产、经营的商品量的计量准确。商品量的短缺量不得大于国家规定的允许值。没有国家规定的,可以通过合同约定。

商品量的短缺量大于国家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允许值的,生产者、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补足短缺量、更换、退货或者赔偿损失。属于生产者责任的,经营者补足短缺量、更换、退货或者赔偿损失后,可以向生产者追偿。

第四十五条(定量包装商品计量要求) 定量包装商品生产者应当按照规定在商品包装上正确、清晰地标注净含量,保证净含量的实际值与标注值相符。

国家推行定量包装商品生产者计量保证能力自我声明制度,鼓励其在商品包装上采用计量合格标志。

第四十六条(标准参考数据) 国务院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在关系公共利益的重点领域建立统一的标准参考数据库,开展标准参考数据的收集、验证、评估和发布。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部门测量活动的需要,组织采集、

 
 
[ 食品法规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法规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