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浙江省有关水产养殖重点品种突出问题攻坚治理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精心布局,优化措施,深入开展鳊鱼、大口黑鲈、鲫鱼、乌鳢、牛蛙、鳙鱼、甲鱼等7个水产重点品种攻坚治理行动。近一个月以来,市县两级监督抽查水产养殖重点品种336批次,风险监测258批次,快速检测禁限用兽药、常规兽药1581批次,查办案件6起,治理成效初显。
一是拉高标杆,迅速行动。制定下发《2024年杭州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问题攻坚治理方案》,明确10条具体治理举措,增加重点整治品种,列入省重点整治品种鳙鱼,新增部、省重点整治名单外甲鱼,明确各类水产品合格率较省定目标提高1个百分点;用好考核指挥棒,把水产品治理工作纳入市县食安工作考核。联合浙江省农科院、绿城农科检测公司等深入分析杭州近三年来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查找相关问题成因,积极谋划解决办法。
二是明确分工,合力推进。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环食药支队三方联合召开全市水产品攻坚治理动员部署会议,完善信息互通、会商研判、联合执法、合力攻坚的治理机制。针对本次攻坚治理行动,市场监管部门将水产重点品种纳入“浙食链”系统监管,强化与承诺达标合格证对接和对本地水产品合格证查验,加强对华东地区最大的农批市场余杭区勾庄市场、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之一的萧山区新农都市场以及大型商超等入市管理,加大对运输车、暂养池抽检;公安环食药部门将水产重点品种作为重点查处对象,加大与农业农村部门行刑衔接。
三是全面摸排,户户建档。逐村逐户排查水产养殖场(户)养殖品种、养殖方式、养殖规模、投苗时间、上市时间等信息。摸清全市水产重点品种养殖主体数量106家,养殖方式以多品种混养为主,产品全年上市。其中池塘养殖5599余亩、网箱养殖10634平方米,养殖面积最大500亩,最小1亩,小规模主体占80%以上。将106家生产主体逐个建档立卡,纳入杭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数智农安”监管平台,坚持每半月开展全市信息调度,实时更新主体情况信息,实行动态监管。
四是优化抽检,强化巡查。杭州市级调整安排监督抽查240批次,风险监测180批次,同比去年增加20%,加大对重点水产品抽检力度。区、县(市)加大政策扶持完善乡镇检测室,引进胶体金检测设备和技术,目前全市三分之二以上乡镇街道已配置或正在购置胶体金快检设备。淳安县集中建立水产品快检室,对县域20个菜篮子水产基地的水产品全覆盖胶体金快检。落实水产品上市前批批检测、批批带证,强化合格证应用和原产地追溯。余杭区为生产主体定制个性化胶体金检测卡,创新定制水产品专属防水版“一码一证”(浙农码+承诺达标合格证),一键扫码可获取放养、饲养、快检、产销等全过程质量安全信息。加大巡查执法力度,突出对养殖主体“三项记录”、投入品仓库、生产环节检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出动执法人员501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315家,先后查处禁用药物使用、常规兽药超标等各类案件6起,目前结案3起,没收违法所得23.5万元,罚款35.4万余元。
五是专班运作,包乡包场。市县两级农业农村局分别成立由质安、渔业、农技、执法等部门组成的整治工作专班,签订市县两级水产养殖重点品种药物残留问题攻坚治理目标任务书。区、县(市)将攻坚治理纳入乡镇考核,落实干部包干机制。桐庐县结合干部联乡包村机制,建立县农业农村局领导干部包乡包场办法,定人定责。充分发挥乡镇网格化监管队伍作用,组织乡镇监管员、村级协管员积极开展巡查检查,落实上市期间每家主体抽检不少于2次,每周巡查不少于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