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1酱油产业发展分析
(一)百强报告酱油数据分析
产量和销售稳定增长。2021年中国调味品著名品牌企业100强数据显示:酱油产业(31家)生产总量为599.7 万吨,同比增长率为7.2%;销售收入为 319.8亿元,同比增长率为5.2%。
市场集中度缓慢提高。在入围百强的31家酱油生产企业中,销售收入CR3为65%,产量CR3为65%。市场集中度高于食醋、复合调味料等品类,但低于味精、蚝油、料酒等品类。
销售单价波动较小。2021年酱油单位产量收入5332元/吨。对比2019年酱油单位产量收入5391元/吨,2020年单位产量收入5605元/吨,2021年酱油单位产量收入波动较小。
(二)酱油产业发展特点
1、原材料等成本上涨较快,影响企业利润率
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全球主要国家通胀自2021年Q2持续超预期走高,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玉米、玻璃、塑料等调味品原材料成本均大幅增加。
以东北大豆为例,行情持续上涨,市场价格处于高位。数据显示,2021年12月大豆市场平均价格为6047元/吨,相比年初价格的5250元/吨,上涨797元/吨,上涨幅度达15.18%。
2、产品结构从低端向中端迁移,但高端占比不高
根据马上赢的监测显示,10元以下酱油销售额占比从2020年的46.86%下降到2021年的42.06%,而10-20元之间的销售额占比则从2020年的47.05%上升到2021年的51.67%。
虽然线下商超酱油整体销售略有下滑,但以主打增鲜功能的生抽销售额仅下滑1%,而老抽销售额则下滑7%。
但同时也可以发现,单价20元以上的酱油占比变化很小。监测的4000余个SKU酱油产品的平均售价从2020年的11.8元,上升到2021年的12元,仅增长1.3%。
3、产能扩容仍在继续,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有可能加剧
当前酱油产业总体而言,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的趋势。仅以2022年上半年为例,有广州致美斋、江苏恒顺、东古、千禾味业等知名企业发布扩产规划,预计新增酱油产能超过90万吨。
4、酱油品牌持续增加,但在售SKU数量基本稳定
根据大数据公司博晓通的统计,截止2022年7月,监测到的在售酱油品牌达到927个,相比年初增加了11.2%。这其中既有原有酱油企业延伸新的产品品牌,但绝大部分是新的入局者。
虽然市场上酱油品牌在持续增加,但在售的SKU数量却保持基本稳定。在商超(含便利店)渠道,2021年在售SKU数量为4281,仅比2020年增长2.2%;在线上渠道,2022年7月在售SKU数量为9215,相比年初,略有下降。
酱油 | 品牌数量增幅 | 电商平台 | 2022.2-2022.7
酱油 | SKU数量增幅 | 电商平台 | 2022.2-2022.7
5、酱油企业主要在规模化、复合化和高端化三个方向突破
面对巨大的外部压力,通过数字化改造,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产品生产效率,进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头部酱油企业的选择。
其次,酱油企业也开始不局限于基础的产品定位,开始通过酱油满足烹饪的多重需求,一品鲜、红烧汁等产品受到市场的普遍欢迎。
酱油企业顺应消费者追求品质和健康的消费趋势,不断推出高品质的酱油产品,比如薄盐、有机酱油产品大量涌现。
二、2021酱类产业发展分析
(一)百强报告酱类数据分析
产量和销售增长缓慢。酱类产业(28家)生产总量为91.1万吨,同比增长率为0.9%;销售收入为 81.8亿元,同比增长率为0.7%。
市场集中度低。在入围百强的28家酱类生产企业中,销售收入和产量的CR3为57%, 在调味品各品类中属于集中度较低的品类。
销售单价波动较小。百强企业酱类单位产量收入8980元/吨。
(二)酱类产业发展特点
1、产业百花齐放,新老品牌各有特点
酱类尤其是复合调味酱产品种类丰富,消费场景广阔,因此成为调味品新品牌比较集中的领域。近年来,涌现出加点滋味、饭爷、禧宝制研等新品牌。它们对消费者和渠道有独特理解,占领了线上及连锁餐饮等部分渠道。值得一提的是,新兴品牌的发展务必要跟紧行业发展趋势。
2、酱类成为投融资的热点
在2021年的调味品领域融资案例中,加点滋味、饭扫光、禧宝制研等主打产品都是复合调味酱,美鑫食品等企业的产品中也包含了酱类产品。投资者较为看好酱类产品的发展空间。
3、销售规模化程度较低
总体而言,酱类的市场集中度较低,除海天、老干妈等龙头企业外,绝大多数酱类生产企业的销售规模都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