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奶粉  烟台  海产品  保健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万象 » 企业商讯 » 正文

杜夏:2021年我国蜂产业现状、发展趋势与建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3-11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微信号
核心提示:本文从国内蜂产品生产与贸易、国内蜂产业技术研究进展等方面总结了2021 年蜂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蜂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就产业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并提出我国蜂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摘  要:本文从国内蜂产品生产与贸易、国内蜂产业技术研究进展等方面总结了2021 年蜂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蜂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就产业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并提出我国蜂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 2021年国内蜂业生产现状

  1.1 产业特点

  1.1.1 蜂产品质量检测产品合格率明显上升
 
  近几年蜂业技术普及程度逐渐提高,目前标准化蜂产品安全生产技术已被我国广大蜂农普遍接受,并在生产中加以应用。2021 年我国蜂产品质量检测产品不合格率大幅度降低,特别是产品药残部分检出率很低,表明我国多数转地蜂场已充分重视蜂产品安全生产、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1.1.2 成熟蜂蜜生产比重逐年增高
 
  蜂产品市场的疲软使消费者更加重视对优质产品的追求,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近年加大了对成熟蜂蜜生产及质量检测的研究及示范与推广,成果显着,客观上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成熟蜂蜜的生产水平。我国部分地区及部分蜜种,成熟蜂蜜生产已成为蜂农的普遍生产意识,成熟蜜比重不断增加,成熟度也已成为消费者对蜂蜜好坏的主要评价标准之一。
 
  1.1.3 蜂旅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在国内多地实践,并取得很好的经营效果
 
  从2018 年开始的中央蜂业质量提升项目促进了多地转换蜂业产业经营模式,将蜂产品销售与当地旅游资源相结合,发挥蜜蜂文化载体作用,提升了产品销售效益。目前在江苏、浙江等地与“农家乐”、“蜂旅小镇”建设相配套,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蜂业发展模式。
 
  1.2 养蜂生产方面
 
  2021 年养蜂业生产不同地区间差异化明显,主要蜜源植物蜂蜜产量和收购价格有跌有涨。油菜蜜生产期间,长江流域主产区早春气温偏高,油菜提早开花,部分蜂农春繁速度跟不上。其中,湖北、江苏省油菜流蜜量和单产较低,但油菜蜜收购价格较往年有明显提高。洋槐蜜生产期间,收购价较上年持平,主产四省(山西、甘肃、陕西、河南)总体上采蜜期间洋槐流蜜情况良好,蜂农洋槐蜜收成尚可,其中甘肃、陕西等部分地区属于丰收年,品质也好。荆条蜜生产期间,山东、河北、辽宁省等地流蜜属于中等年景,辽宁省西部荆条流蜜情况要好于其他省份,收购价格平稳。椴树蜜生产期间,东北三省主产区黑龙江、吉林、辽宁省椴树流蜜不佳属于小年年景,大部分地区欠收甚至绝收,主要是受到流蜜期寒潮影响。此外,2021 年蜂王浆收购价格有所回升,高于往年同期。
 
  1.3 贸易方面

  1.3.1 蜂蜜
 
  2021 年我国依然是全球蜂蜜第一生产大国,年产量达45 万t。全球范围内蜂蜜进口前四名地区依次为北美占比35.4%,欧盟占比31%,亚洲占比13.3%,欧洲其他地区占比11.1%。2021 年1—12 月,我国共出口蜂蜜145 886.04 t,同比增长10.13%,出口金额26 004.672 万美元,同比增长2.36%,平均单价1 782.533 美元/t,同比下降7.05%。蜂蜜出口均价持续下跌,已从2017 年2.1 美元/kg 下跌至1.7 美元/kg(表1)。
 
表1
 
 
  如表2 所示,2021 年1—12 月,我国共进口蜂蜜4 809.45 t,同比增长12.59%,进口金额10 522.57 万美元,同比增长17.92%,平均单价21 878.97 美元/t,同比增长4.74%。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蜂蜜进口均价表现出快速上升态势。2021 年进口均价是当年同期中国出口均价的12.27 倍,说明我国消费者对进口蜂蜜产品非常认可,进口蜂蜜目标为中国高端消费市场。
 
表2
 
 
  1.3.2 蜂王浆
 
  2021 年1—12 月, 我国共出口鲜王浆768.89 t,同比增长3.79%,金额2 080.58 万美元,同比增长5.64%,平均单价27 059 美元/t,同比增长5.24%。2020 年1—12 月,我国出口鲜王浆干粉244.54 t,金额2 020.43 万美元,分别同比降低15.12% 和16.16%。
 
  1.3.3 蜂花粉
 
  2021 年1—12 月, 我国共出口蜂花粉3 010.48 t,同比降低5.15%,出口金额1 520.31 万美元,同比增长3.10%,平均单价5 050.05 美元/t,同比增长8.70%。
 
  2 2021年国内蜂业研究进展

  2.1 遗传育种
 
  为了明确阿坝中蜂在基因组层面与其他不同地理株之间的不同之处,组装并注释了染色体级别的阿坝中蜂的基因组,鉴定得到了132 个嗅觉受体亚家族,12 个味觉受体亚家族和22 个免疫相关通路。还发现阿坝中蜂与其他3 个东方蜜蜂基因组相比,具有最少的化学感受器蛋白。CRISPR/Cas9 介导的yellow-y突变体雄蜂具有明显的体色变化,为西方蜜蜂基因编辑提供了一个可见的遗传标记。首次证明SaCas9 和Cpf1 可以诱导基因组序列突变,从而将可编辑位点范围扩展至包含TTN 和NNGRRT 的靶序列,显着拓展了CRISPR 介导的基因编辑靶位点范围。发现蜂王体内蜕皮激素受体(EcR)和miR-14 表达与蜂王产卵性状相关,明确了miR-14 表达抑制会提高蜂王产卵数量,而蜕皮激素受体的过表达也会提高蜂王产卵数量。
 
  2.2 蜜蜂生物学及饲养
 
  首次发现在雌性蜜蜂卵中特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卵期胚胎发育和雌雄性别决定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从神经肽调节生理反应阈值的角度揭示了工蜂劳动分工的神经调控机制,为研究动物行为的可塑性提供了新视角。蜂王质量随着移虫日龄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移虫日龄的增加,移虫培育的蜂王与移卵培育的蜂王之间的差异甲基化(DMGs)基因数量逐步增多,差异甲基化基因涉及蜂王的级型分化通路、寿命、免疫、身体发育或代谢等重要途径。通过比较分析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初级嗅觉中枢触角神经叶磷酸化蛋白质组变化,发现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触角神经叶磷酸化表达谱未发生显着的变化。蜜蜂触角神经叶蛋白质磷酸化主要发生在细胞质膜和骨架上,修饰离子通道活性、细胞信号转导、维持突触形态变化。
 
  2.3 蜜蜂疾病防控
 
  通过对我国东部地区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群内狄斯瓦螨的大范围取样,新发现了14种瓦螨单倍型变体,该研究首次在原宿主群内发现了侵染全球西方蜜蜂的K1-1型瓦螨。对西南地区11个地点的4种野生非洞穴蜜蜂进行了8种常见病毒和5种细菌或真菌病原体的调查。结果表明,在所有种类中都检测到了欧洲幼虫腐臭病的病原菌——蜂房球菌。通过抑菌实验和膜蛋白质组学研究了N-MRJP2对不同龄期幼虫和拟幼虫芽孢杆菌的抑菌能力。以东方蜜蜂微孢子虫和2种蜜蜂为模式生物,研究两宿主栖息地共享对寄生虫多样性和毒力的影响。基于高质量的深度测序数据,对中华蜜蜂工蜂在接种后7 d(dpi)和接种后10 d(dpi)的中肠和相应的未接种的中肠进行了转录组比较研究,表明在真菌侵染过程中,东方蜜蜂微孢子虫改变了宿主中肠的基因表达谱。通过对全国六省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调查:国内最常见的蜜蜂病毒为BQCV 和DWV,且它们在西方蜜蜂上具有明显的季节性,SBV 在中蜂上的流行率也呈现春季激增的趋势。
 
  近几年发现中蜂感染的SBV(AcSBV 或CSBV)能够感染西方蜜蜂并造成蜂群较高的死亡率。板蓝根提取物显着抑制了CSBV 的复制,减轻了CSBV 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降低了感染CSBV 的蜜蜂幼虫的死亡率,并调节了感染蜜蜂的免疫转录表达。首次报道了商品用氟啶虫胺腈对蜜蜂幼虫和新出房工蜂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揭示了环境中残留的氟啶虫胺腈对蜜蜂和其他传粉昆虫的潜在危害,未来仍需要在蜜蜂个体和群体水平评价氟啶虫胺腈(高纯度或不同配方)对不同发育阶段蜜蜂的风险效应和机制。
 
  2.4 蜜蜂授粉
 
  以中华蜜蜂OBP6(AcerOBP6)为研究对象,分析了AcerOBP6 的序列特征,mRNA 表达谱及与气味分子的结合亲和力,表明AcerOBP6 可能是参与采集过程中嗅觉识别的关键蛋白。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测定了长尾熊蜂线粒体全基因组(Mitogenome),其基因排列与其他熊蜂有丝分裂基因组的基因排列相同。基于13 个PCGs 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长尾熊蜂与Bombus 亚属其他种的亲缘关系更近,聚为一个单系群。利用熊蜂个体后肠的元基因组测序,发现Firm-5 乳杆菌群的丰度与视觉辨别任务的记忆保持之间存在正相关。不同蜜蜂个体的肠道成分有明显差异。
 
  为了研究熊蜂基因组和表型多样性,对15 个亚属17 个物种的基因组进行了新测序和组装,产生了第一个全属范围的遗传和基因组变异量化数据。在RNA-Seq 测序的基础上,分析了全基因组甲基化,结果表明:自从它们最后一个共同的社会化祖先以来,熊蜂和高级社会化蜜蜂之间存在着数量较少的共享基因和大量种性相关基因的分歧。
 
  2.5 蜂产品

  2.5.1 蜂蜜
 
  西方蜜蜂可通过从红花吮吸花蜜酿造为蜂蜜的过程,将红花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转移到蜂蜜中。研究发现新疆红花蜂蜜含有丰富独特的生物活性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Safflomin A),此发现既可作为红花特色蜂蜜的特征标志物,又可作为其质量分级标志物加以应用。以不同成熟度油菜蜂蜜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酿造天数的油菜蜜的相关理化指标、抗氧化能
 
  力和挥发性成分。随着油菜蜜在蜂巢储存时间天数的延长,油菜蜜中的含水量、蔗糖含量、麦芽糖含量逐渐降低,而葡萄糖、果糖、总蛋白、脯氨酸、总酚、总黄酮含量和淀粉酶、蔗糖酶、葡萄糖氧化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明显升高,其抗氧化能力随着蜂蜜成熟度的升高而增强。进而提出:壬醛、苯甲醛单体、苯甲醛二聚体可作为鉴别成熟油菜蜜的潜在指标。
 
  2.5.2 蜂王浆
 
  研究发现10-HDA 可通过调节FOXO1介导的自噬来减轻BV-2 小胶质细胞的神经炎症,为蜂王浆在神经炎症防治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富硒蜂王浆具有显着的抑瘤效果,抑瘤效率为36.98%,抑瘤机制主要是通过PI3K/AKT 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以及通过VEGF 信号通路防止肿瘤细胞转移,代谢物11-deoxy prostaglandin F1 β and PC(17:0/17:0) 具有重要作用。对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的蜂王浆的抗菌活性和蛋白质组学进行综合分析,证实了抗菌性能与贮藏温度和时间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并建立了一种检测MRJP4 胶体金免疫分析试条,为检测蜂王浆新鲜度提供了一种可靠、简便、快速的方法。蜂王浆主蛋白(MRJPs)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显着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能够显着减少油酸诱导的NAFLD 细胞模型中的脂质和甘油三酯含量,同时,抑制细胞产生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浙江大学科研团队利用蛋白酶解技术能对蜂王浆进行酶解,并对蜂王浆、蜂王浆主蛋白、蜂王浆酶解产物以及蜂王浆主蛋白酶解产物等4 种样品冻干粉的理化特性进行了表征,通过人成纤维细胞模型评价了4 种样品和10-HDA 的抗光老化活性,结果发现,这些酶解产物能通过抑制MMP-1 基因表达和诱导I 型胶原α 1 蛋白合成发挥抗光老化作用,酶解能提升蜂王浆和蜂王浆主蛋白的抗光老化活性。
 
  2.5.3 蜂胶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的大流行,蜂胶对COVID-19 潜在的治疗作用成为本年度蜂胶研究的一大热点。聊城大学科研团队研究了蜂胶在脂多糖刺激的炎症微环境中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蜂胶通过靶向糖酵解的关键酶来抑制炎症微环境中MDA-MB-231 细胞的增殖。浙江大学科研团队研究发现中国蜂胶通过调节上皮间充质转化抑制人胰腺癌细胞系Panc-1 的迁移,激活Hippo 通路发挥抗胰腺癌作用。提取方法优化是蜂胶有效成分得以利用的根本前提,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福建农林大学科研团队提出低温辅助均质液- 液萃取蜂胶中多种酚类化合物的高通量样品制备方法。在这种高通量的方法中,样品阵列的HLLE 可在5 min 内完成,每个样品的平均制备时间大大缩短;与传统液体萃取相比,高通量萃取法能减少样品用量和化学试剂的用量。
 
  2.5.4 蜂花粉
 
  研究发现茶花蜂花粉中含有降血糖成分山奈酚-3-O-(6"-O- 反- 香豆酰基)- 吡喃葡萄糖苷和山奈酚-3-O-(2',6'- 二-O- 反- 对- 香豆酰基)-β -D-吡喃葡萄糖苷,可显着抑制葡萄糖转运蛋白对葡萄糖的吸收转运。
 
  3 2022年蜂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3.1 养蜂规模化和专业化不断加强
 
  我国专业化蜂场面临着整合的机遇,即蜂场规模会越来越大,特别是1 000群以上的专业蜂场会大量出现,并将成为我国养蜂的主要形式。同时建立规模化蜂群的养蜂企业也会逐步形成,成为区别于蜂产品企业的养殖企业。蜂场管理更趋同于畜牧业企业的管理模式,蜂群所有权与管理人员的分离及养蜂人职业化将随之推进,并将成为今后我国蜜蜂饲养模式的主流。
 
  3.2 养蜂智能化管理将在2022 年取得突破进展
 
  通过人工智能管理可以减少蜂农人为管理,这为降低蜂农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可以多养蜂、养好蜂提供可能。近几年来,蜂业智能化,特别是智能化蜂箱的发明与使用一定程度地推动智慧蜂场或蜂群智能管理的进步,但仅是蜂箱的改良并不完全改变养蜂生产,同时智能蜂箱目前价格仍较贵,在蜂农中应用不够,且蜂农使用后对蜂群管理帮助仍不够大。其原因关键在于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不到位,缺乏网络平台或软件的支持。蜂产业体系在“十四五”引入物联网测控岗位专家,并在蜂群管理智能化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诸多进展,相信2022 年将可能是蜂群智能管理的元年,养蜂智能化有应用前景。
 
  3.3 立足现有中蜂、西蜂遗传资源,构建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创新体系
 
  以加速重要经济性状遗传改进为主攻方向,以提升供种能力和质量为核心,以国家蜜蜂核心育种场为载体,建成西蜂全国联合攻关、中蜂原产地选育的繁育体系,强化育种规划和指导,加大政策支持,推进协同攻关,强化现代技术支撑,稳步提高蜜蜂育种创新水平,为蜂产业发展提供种源保障。特别是运用闭锁繁育技术、大群体选择培育技术培育的浙江浆蜂就是典型事例,它将蜜蜂传统育种技术推向高峰,处世界领先地位。近10 年来遗传分子标记的辅助使用和多性状评价(BLUP)方法的引入,使蜜蜂选育技术更趋完善,并迅速被用于培育抗大蜂螨,抗病、高产新蜂种的培育中。全基因组测序为蜜蜂生物的机制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我国遗传育种学家已经开始在分子辅助育种技术、全基因组育种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3.4 蜂产品线下、线上销售趋势对比明显,品牌集中趋势加快
 
  受到疫情影响,目前传统蜂产品市场的销售举步维艰,前几年较为突出的旅游销售、会议销售也因为疫情的原因受到极其严重的影响,这也是多数蜂产品企业近两年来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消费者更多选择线上进行产品购买。随着抖音、快手、淘宝、拼多多等线上渠道的飞速发展,蜂产品以商超、批发市场为主、辅以专卖店的传统渠道正在走向没落,销售渠道的转型迫在眉睫。新型销售渠道将逐步取代传统销售渠道,并呈现头部品牌集中的效应。从国产蜂蜜来看,前10 位中前2 位销售额远远高于排后的品牌,呈现强者愈强的情况,小卖家正在消亡,大品牌的占比越来越高。
 
  4 2022年蜂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4.1 继续推进全国蜜蜂种质资源普查,强化蜜蜂遗传资源保护
 
  在2021 年工作基础上,继续推进全国蜜蜂种质资源普查,强化蜜蜂遗传资源保护,继续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和技术先进的国家级和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和基因库,完善国家蜜蜂遗传资源动态监测预警体系。调查和保护各地区蜜蜂遗传资源,制定国家级、省级保种场个性化保种方案,评估保种效果,提升保种效率,进而完善蜜蜂遗传资源保护理论和方法。
 
  4.2 建立蜜蜂种质资源保存和精准鉴定的标准化技术体系
 
  第三次全国蜜蜂种质资源普查将全面梳理我国蜜蜂种质资源,对后续强化蜜蜂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至关重要。对于我国本土蜜蜂特别是中华蜜蜂而言,优异特色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制约蜜蜂种业创新的主要因素,因此开展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是推进优异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前提。要针对蜜蜂种业发展需求,开展种质资源表型与基因型精准鉴定评价,筛选高产、抗病抗逆、温驯等优异资源,强化基因组测序、芯片检测等高通量分子鉴定技术应用,深度挖掘控制蜜蜂重要目标性状的关键基因,进而开展重要经济性状遗传机理研究,为蜜蜂育种创新提供优异基因资源和理论支撑。
 
  4.3 建立并完善蜜蜂授粉商业化运营机制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以及人工成本的攀升,利用蜜蜂授粉需求量将快速增长。通过培育商业化授粉服务中介主体为种植户和蜂农之间建立联系,要探索建立政府扶持引导、学会技术指导、市场需求主导的推广模式,搭建专业经纪人、第三方支付等服务平台,通过服务平台完善蜜蜂授粉商业化运营机制。
 
  4.4 继续加大对蜂产品深加工技术及产业的支持
 
  我国蜂产品研究侧重于质量检测及产品标准方面,这也是导致消费者关注于产品真假及优劣的质量问题,而忽视蜂产品特有的营养与保健作用。相对而言,我国蜂产品深加工研究滞后于市场的发展。建议今后应加大对蜂产品深加工产业的扶持力度,将更多的科研力量、科研资源转移到蜂产品深加工上去,使蜂产品加工业能够快速发展。
 
  4.5 适时调整中西部地区中蜂养殖扶持政策
 
  限制不同地区的中蜂交流,增强资源保护意识。要根据当地蜜粉源条件科学制定蜂业发展规划,应根据当地的蜜粉源条件确定中蜂的饲养量。加大对中蜂蜂产品检测力度,以强化中蜂蜂蜜或土蜂蜂蜜已在消费者心中树立的优质产品的概念。
 
 
[ 食品万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万象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