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烟台  奶粉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万象 » 企业商讯 » 正文

广西热带水果产业与生态旅游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0-05  来源:中国果树微信号
核心提示:“生态旅游”最初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次提出,定义为兼具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目标的旅游活动。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不断推进,生态旅游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而有关水果产业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问题研究尚极少涉及。笔者拟通过对广西热带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析广西发展果业生态旅游融合的条件成熟度和发展路径,以期为广西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可见生态文明建设要始终贯穿于我国经济发展全过程。随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实现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实现农民富裕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点,对于促进产业兴旺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广西重点推行特色农业,热带水果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农业产业的主力军,尤其成为脱贫攻坚和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加上中国-东盟自贸区零关税效应,广西进口东盟的热带水果连年持续增长,成为国内典型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2018年,广西水果以2116万t的产量从全国第5升为全国第1,成为全国首个产量超2000万t的水果大省(区);2020年,水果种植面积持续增加至137.2万hm2,总产量超过2785.7万t,优果率达77.98%,广西水果产业已发展成为千亿元产业。现阶段如何将果业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互相带动和促进,实现经济和生态双重可持续性,是未来广西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也是实现生态宜居、农民增收、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客观要求。
 
  “生态旅游”最初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次提出,定义为兼具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目标的旅游活动。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不断推进,生态旅游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而有关水果产业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问题研究尚极少涉及。笔者拟通过对广西热带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析广西发展果业生态旅游融合的条件成熟度和发展路径,以期为广西果业发展提供参考。
 
  广西热带水果产业发展现状
 
  果园面积与产量
 
  广西地处我国华南地区,气候、资源条件优越,农村劳动力充裕,农业优势产业地位凸显,尤其是水果产业发展极具特色,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水果生长基地之一。从2003年至今,广西果园面积和水果产量均保持稳定持续增加趋势,果园面积由2003年的82.13万hm2增加至2020年的137.2万hm2,年均增长率为3.04%,产量由2003年的641.2万t增加至2020年的2785.7万t,年均增长率为9.02%。尤其近3年来,水果产量以年均14.70%的速度持续增长。说明近10年来广西水果产业高速发展,面积和产量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发展势头较好。这与广西水果产业的资源优势分不开。近年来,广西政府高度重视水果产业发展,连年实施优果工程行动和特色果业提升行动,加大资金和项目扶持力度,提升打造特优水果产业集群。
 
  由2004—2019年广西各市区水果产量变化情况(表1)可知,广西水果种植生产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桂林、南宁、钦州市,2019年3个市水果产量分别为678.29万、336.96万、214.56万t,分别占全区水果总产量的31.69%、15.75%和10.03%,超过广西水果总产量的一半。其次为百色、玉林、来宾、贺州、柳州市,5个市水果产量之和占全区水果总产量的28.57%。水果种植分布最少的为北海、防城港市,2019年水果产量分别为13.80万、11.24万t。
  果园分布和种类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1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数据可知,广西果园面积分布如图1所示。广西果园分布不仅在市区间分布差异较大,相对比较集中,而且在各市区内的分布也表现为集中分布的态势,这也为广西水果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地理分布优势。2019年,全区种植业面积为598.90万hm2,其中果园面积为133.19万hm2,占种植业总面积的22.24%,比上年增加6.83万hm2。近年来广西种植业总面积有下降趋势,其中粮食作物、木薯和桑园表现为减少,而果园、甘蔗、油料、蔬菜均表现为增加趋势。2019年果园种植面积占种植业总面积的22.24%,水果生产比重不断加大。
  图1  2017年广西各市区果园分布情况
 
  广西主要热带水果种类包括柑橘类、香蕉、菠萝、荔枝、龙眼、芒果、火龙果和百香果,2019年柑橘类产量最高,为1124.52万t,占水果总产量的52.55%,其次为香蕉,为311.00万t,占水果总产量的14.53%。其他种类产量均低于100万t,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芒果(79.81万t)、荔枝(58.34万t)、龙眼(50.74万t)、火龙果(34.95万t)、百香果(31.28万t)、菠萝(3.69万t)。其中,火龙果与上年相比增长率最高,为47.0%,其次为百香果、柑橘类和芒果,增长率分别为42.1%、34.4%、25.5%。香蕉、荔枝和龙眼表现为减少趋势。
 
  融合条件分析
 
  果旅融合是指水果产业和旅游产业借助彼此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的共同发展。水果产业可以为旅游业提供更丰富的旅游项目和产品内容,而旅游业的融合也可以加速水果产业发展,提升水果产业的生产效益。
 
  资源、良种、区位和政策优势
 
  广西水资源丰富,平均年降水量1000~2800mm,光照时间较长,平均年日照时数1400~1800 h,年平均气温高,无霜期在300d以上,这些自然条件特点尤其适合生产优质高产的热带水果。广西借助柑橘、香蕉主产区的优势,凭借优势品种,在熟期上突出特早、特晚、特优,基本实现了柑橘全年的不同期供应,提高了广西柑橘的市场竞争力;香蕉类供应期由原来的4个月延长至8个月,并逐步占领北方市场。自然条件和品质优势,以及悠久的种植历史,造就了广西丰富的水果资源,广西将成为我国长江以南最重要、品质最优的水果生产基地之一。广西在内连接中南、西南,于外陆路贯通东盟各国,海运连接欧美市场,为广西热带水果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国内外市场。尤其是一带一路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在广西水果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广西还是我国唯一同时享有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沿海开发政策、少数民族政策和边境地区开发政策的区域。

  产业集群及品牌竞争力
 
  2003年广西开始推行优品产业化经营为主的优果工程,2009年继续水果产业的集群化、品牌化和功能多样化的升级工程。2018—2020年,广西在发展水果产业集群方面,重点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品种结构,以柑橘类、香蕉、芒果等水果为主持续做强做大,扶持并培育果业龙头企业,提升水果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水平,扶持深加工企业,强化标识认证,推动特色水果的品牌化发展进程。
 
  目前,广西水果产业在果品加工处理方面已经取得较大进步,如香蕉实现无伤采收和纸箱包装技术,柑橘类实现无损伤自动化分级技术。以柑橘为例,2019年完成建立了19个特色柑橘水果重大技术示范点,面积1333.33hm2,覆盖17个柑橘生产县。目前,柑橘品种共有 9 大类235 个品种,其中规模化生产有5大类,包括宽皮柑橘类、橙类、 金橘类、柚类以及杂交品种。品种产业集群优势明显,地理标志和品牌效益提升明显,如武鸣沃柑、桂林砂糖橘、容县沙田柚、富川脐橙、鹿寨蜜橙、阳朔金橘、融安金橘、梧州砂糖橘、柳城蜜橘、荔浦砂糖橘、武鸣砂糖橘、西林砂糖橘、环江红心香柚、象州三红柚、融水糯米柚、天峨黄金柚等均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热带水果”标签
 
  近年来,广西在重点调整优化柑、橙、柚、橘布局,科学发展脐橙、蜜橘、沃柑、优质柚和金橘等柑橘大宗水果类。同时提升香蕉产业发展,突出发展优质荔枝和晚熟龙眼,大力发展火龙果和芒果等七大特色果业,扶持鲜食西番莲、猕猴桃、莲雾、番石榴、大果杨梅、大果枇杷等优质稀缺热带水果。按照“品种特色化和营销品牌化”的发展思路,打造全国重点热带水果生产基地。此外,由于中国-东盟自贸区零关税效应,广西进口东盟的热带水果连年持续增长,加速促进了广西热带水果产业现代化和集群化发展,为广西夯实了“热带水果”标签。综上,丰富的热带水果资源、良好的发展势头、鲜明的热带水果产业特色,搭配当地热带果园景观,为水果产业和生态旅游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和产业动力。
 
  存在的问题
 
  广西水果产业发展迅速,资源比较优势和品牌优势逐渐凸显,但是全区整体果园基础设施和周边交通相对较差。广西有“全国山疙瘩”的长期局限和印象,90%以上的果园分布在山上,特别是贫困地区,80%的山地果园立地条件较差,缺乏水电设施和有效的灌溉设施,存在抗灾能力差、生产不稳定、作业运输以及出行交通不便等问题。而且贫困地区大多经济实力有限,很难在短期内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上述问题。尤其是广西的季节性气候变化极不稳定,旱、涝、风、霜等灾害气候频繁,极端天气下水果受灾减产问题突出。此外,大部分地区果业产业链尚不完整,关联程度不强,截至目前,水果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比较单一,果旅产业融合程度不高。
 
  以沃柑为例,该品种喜温,最低气温不能低于-2℃,主要分布在以南宁为主的南部地区,近年来广西北部地区也开始大量种植推广该品种,但其品质和产量远不如南部地区,市场价格低,很多基地农户血本无归。因此,水果热门品种并不等于就是适合当地推广的品种,这个误区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地的水果引种推广工作中。
 
  机 遇
 
  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已全面展开。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支持各地以自身资源优势为依托,健全特色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业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在此背景下,广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水果产业正逐渐发展成为区域乡村振兴战略和扶贫工作的主力军,尤其在“十三五”脱贫增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区有80%以上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与一半以上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均以水果产业为主导。这也为水果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带来了新的平台和切入点。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水果消费和旅游消费需求市场不断增加,并且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对果汁、果酒以及精品水果、稀缺水果、特色水果市场的需求也将持续增加,加上中国-东盟资源贸易区等,未来广西的水果国内外市场需求巨大。
 
  果旅融合发展路径

  融合路径分析
 
  广西热带水果产业与生态旅游业融合发展路径如图2所示。水果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以自然生态风景为基础,以特色果树为主题,以果园建设为载体,以此来组织游客旅游观光、水果采摘、爬山、知识学习、文化探寻、生态保护、修养身心、回归自然的各种户外田园体验活动。
  图2  广西热带水果产业与生态旅游业融合发展路径
 
  果旅融合是水果产业与旅游业发展至一定程度的产物,只有2个产业各自完善和发展,才能达到真正的果旅融合阶段。水果产业的规模化、产业集聚化、生产、加工、包装科技化,以及品牌化设计和形成,是果旅融合发展的产业基础。而旅游业的发展首先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坚持环境保护绿色出行的旅游业发展理念,为游客提供安全的绿色食品加工体验和销售渠道,了解水果生长、加工、文化等知识,使游客在浏览观光的同时,不仅能够获取绿色食品,体验田园风光,修身养性,最终实现水果产业的生态旅游。
 
  果旅融合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果业生态园游、水果加工观光游、果业产学研游、农家生产生活体验、水果开花、成熟文化节以及共享果园和跨界融合等。可以按照果树开花期、生长期和成熟期制定不同的果旅产品,结合当地农家乐和农家田园风光,体验农家生活。其中,共享果园即借助物联网、大数据和3S等现代信息科技技术的智慧农业,例如在水果生态园内采用智慧农业云平台系统建立开放性的农业操作体系,可以全景和分区展示生态园区内的生产环境,包括土壤、气候、作业过程、果树生长状况等。然后可以面向游客寻找果树认养者,从而为该游客提供全年精细化定制共享服务,让游客充分体验果树种植、果实采摘和管理果园乐趣的一种融合模式。
 
  路径模式分析

  政府规划主导模式
 
  分析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果旅融合产业经验,打造广西热带水果产业集群的特色果旅融合产业模式。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葡萄产业,其最成功之处在于产业定位明确、产业集群度高、服务系统完善、环境一流,并不断在竞争中形成自身的产业发展优势。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与当地农业、食品、餐饮等充分融合,借助葡萄知名品牌共同打造了“葡萄产业+生态旅游业”的加州酒乡旅游融合产业。加州葡萄酒产业集群包括680个葡萄酒厂,上千个独立的葡萄种植户,葡萄灌溉、采摘、贮存设备和各种桶、瓶、软木塞、标签等各种相关产业企业,以及专业化的公共关系、广告、各种酒类文化出版物等。此外,还包括与葡萄有关的地方机构,如加州议会中的酒业委员会和加州大学著名的葡萄栽培和酿造研究机构等。加州“葡萄种植业+葡萄酒加工业+酒乡旅游业”的葡萄全产业链,不仅成为美国最重要的产酒区(美国90%以上的葡萄酒出自这里),而且使美国加州成为世界著名的第六大酿酒区。
 
  广西有丰富的热带水果资源和“热带水果”标签,果园分布集中,产业集中,外加区位优势的国际市场,可在政府主导下,实现广西热带水果的全产业链连接发展模式。首先要做好高层规划设计,组织专家学者从国内外市场需求分析,挖掘广西热带水果产业的优势和地区历史文化精髓,精准定位,做好水果产业、加工企业、旅游产业配套发展的总体设计与规划。把握现有产业集群能力、规模和现状,分析梳理并重点支持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同时配合相关政府政策支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形成相对完善的热带水果产业体系链。以大企业为首,小企业组成专业化产业链,综合考虑国内和国外2个市场,互补协同,着力把广西现有的热带水果产业与加工业、文化旅游业、餐饮、出版等产业融合发展。
 
  各类资源参与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
 
  果旅融合需要相对完善的果园设施建设和果园周边交通、住宿、餐饮等设施。可以依托乡村振兴战略等国家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资源扶助,将扶农、水保、农综、民综、扶贫等专项资金统筹使用,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推进果园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重点改造现有果园的灌溉设施、其他配套设施,以及水果产业园区、道路、电力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同时结合市场激励措施,依托区域内大型企业的示范先行作用,积极建设热带水果产业区所需要的重点设施,如交易集散市场、冷藏冷库系统、物流系统、加工园区等。可结合水果加工业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一方面,可以让游客更多地了解企业和水果加工过程,从而更加信任产品,促进消费;另一方面,企业为了更好地提高效益,更利于改进技术,提高品质,完善设施,宣传水果产业文化等,达到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果旅新产业新业态。
 
  “品牌”效益推广模式
 
  (1)百色芒果品牌推广模式。“全国芒果看广西,广西芒果在百色”。广西芒果产量居全国首位,2019年产量79.83万t,占全区热带水果产量的21%,其中百色市产量62.74万t,占全区芒果产量的78.6%。百色芒果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中国-欧盟农产品地理标志互认的35个农产品之一,获评“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可以说百色芒果就是广西芒果的名片。
 
  百色市为了做大品牌影响力,通过各类名优农产品交易会、百色芒果推介会、芒果文化节、展销会等地方和国家平台开展专项推介,并在各大知名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利用电商平台和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快速传播,实现百色芒果产销的无缝对接;结合“广告精准扶贫”项目拍摄并制作百色芒果专题片和形象宣传片;推动芒果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举办了“壮美百色”乡村旅游喜乐汇系列活动。目前,百色市建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供、销和品牌打造合作机制,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从生产、包装到品牌均取得了明显提高,百色市芒果逐渐成为全国知名水果品牌。在品牌影响力下,百色市的右江、田阳、田东等县(区)结合现代特色芒果种植示范区建设,开发水果产业的生态旅游项目,如田东县林逢镇东养村打造的龙尾山芒果基地观光亭、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已初见成效。
 
  (2)桂林国际旅游城市推广模式。桂林是著名旅游城市,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2013年国家发改委批复《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上半年桂林旅游又创新高,同期接待游客6139万人次,消费8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9%和29.1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热带水果生态旅游是对桂林旅游业的补充和完善,借助桂林旅游知名度和政策优势,打造桂林热带水果园艺旅游林区将是大势所趋。
 
  桂林的果园面积和产量居广西首位,并以柑橘类为主。2019年广西柑橘类水果占全国柑橘类水果总产量的24.53%,桂林柑橘类水果产量为458.18万t,占广西柑橘类水果总产量的40.74%。桂林果园承载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结合旅游城市特点,可以开发以柑橘类为主题果园的园艺种植,为游客打造精致、特色、创意的绿色游览空间,还可以通过园艺和采摘提高趣味性来吸引游客,同时将新鲜采摘的水果进行深加工,绿色环保,延伸和满足游客获得感。园艺果园强调科学、生态、经营、规划,派请园艺专家进行建设和指导,形成绿色生态、趣味和艺术的结合。依靠桂林旅游的知名品牌带动社会资金投入,盘活山水果园,建立主题鲜明、园艺创新、示范带动周边乡村共同合作的果园旅游综合体。
 
  “双循环”的跨境旅游模式
 
  跨境旅游模式即作为“中国-东盟水果之都”的广西,可以探寻“水果产业+跨境旅游”的果旅融合模式。以凭祥市为例,跨境旅游是该市旅游产业的名片之一。近年来凭祥市旅游数据持续增长,多元旅游不断推进旅游产业链的延伸,现已形成凭祥“吃住行游购娱”、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各种会展和节日活动等为一体的旅游集散地,亟待向产业外延伸,实现多产融合的转型升级。因此,可以借助旅游项目,将热带水果打造成为跨境旅游的核心吸引点,将“跨境+进口+旅游+热带水果”多元素融合,实现国内外市场共享的热带水果跨境旅游新业态。
 
  声  明:本文摘编自《中国果树》2021年第9期“广西热带水果产业与生态旅游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陈建国,莫雅兰,莫干辉,唐桓伟)。
 
 
[ 食品万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万象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