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属内陆省份,位于华北西部黄土高原东翼,地理坐标为北纬北纬34°34ʹ~40°43ʹ、东经110°14ʹ~114°33ʹ。全省轮廓形似由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西宽约290km,南北长约550km,总面积约15.63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山西省地貌复杂多样,山地、丘陵约占全省的80%,高原、盆地、台地等平川河谷占20%左右。山西省内多数地区海拔1000~2000m,光照资源丰富,全年日照时数2200~2950h,平均年降水量400~650mm,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14℃,昼夜温差大,南北温差大,无霜期110~220d。山西省具备生产优质水果的独特自然资源禀赋,是我国及世界苹果、梨的主要生产地区之一,已成为我国北方果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ONE
“山西省果业发展现状”
生产规模
据山西省果业工作总站统计,2019年山西省果树栽培总面积为54.04万hm2,产量921.26万 t,产值284.27亿元。从下图可以看出,2010—2019年,山西省果树栽培面积基本保持稳定;产量方面,除2013、2018年因极端冻害天气因素减产外,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为4.63%;平均667m2产量不断增长,2010年为748kg,2015年突破1000kg,2019年达到1136kg,年均增长率为4.76%;产值稳定增长,由2010年的163.0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84.2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6.37%。
2010—2019年山西果树栽培面积和产量变化情况
树种结构
目前,山西省果树主要有苹果、梨、葡萄、桃、杏、甜樱桃、山楂、李、石榴等。2018年山西省果树总产量为750.5万t,其中苹果总产量为376.5万t,位居全国第4位,占全国苹果总产量的9.6%;梨总产量为63.7万t,位居全国第9位,约占全国梨总产量的4%。
主要树种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9年山西省栽培面积超5万hm2的果树包括苹果、梨、桃3种,分别占全省果树总面积的51.29%、18.70%、9.48%。
(1)苹果。据统计,2019年山西省苹果栽培面积为27.72万hm2,产量为512.74万t,产值达148.69亿元,分别占全省总量的51.29%、55.66%、52.31%,各项指标均排名第1。栽培品种有富士系、嘎拉系、元帅系、金冠、红王将、美国8号、国光等,其中富士系为主要栽培品种,其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苹果总面积和总产量的61%和59%。
(2)梨。2019年山西省梨栽培面积为10.11万hm2,产量为137.55万t,产值40.30亿元,分别占全省总量的18.70%、14.93%、14.18%。梨是山西省第二大果树,主要栽培品种有砀山酥、玉露香、红香酥、雪花、鸭梨、晋蜜等。目前,砀山酥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梨总面积和总产量的48%、62%。玉露香是山西省优质中熟梨新品种,具有“中国梨王”之称,2014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果树发展主导品种。近几年来玉露香在全省发展势头强劲,种植规模逐年递增,2019年栽培面积达3.11万hm2,产量达15.04万t。
(3)桃。2019年山西省桃栽培面积为5.12万hm2,产量为145.69万t,产值42.25亿元,分别占全省总量的9.48%、15.81%、14.86%,生产面积居全省第3,产量及产值居全省第2,是山西省重要的果树之一。毛桃类和油桃类品种均有种植,以晋虞蜜桃、中华寿桃等优良品种为主。
变动趋势
2010—2019年,山西省主要果树生产规模变动趋势不尽相同。苹果作为山西省第一大果树,10年内栽培面积始终位居全省第1。但整体来看,其生产规模呈现缩减趋势。2018、2019年下降幅度较大,分别比上一年下降9.84%和6.98%。梨生产规模呈缓慢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2.34%。桃种植面积在波动中呈增长态势,由2010年的2.55万hm2增加到2019年的5.12万hm2,年均增长率为8.08%。甜樱桃为山西省2012年新发展的果树,栽培面积呈逐年递增趋势,由最初的0.08万hm2发展为2019年的0.69万hm2,年均增长率达35.8%。葡萄、杏、山楂栽培面积10年内均有波动,但总体保持平稳。
2010—2019年山西省主要果树
栽培面积和产量变化情况
种植效益
对比2019年山西省主要水果生产667m2产值可以发现,甜樱桃667m2产值最高,达0.75万元;其余依次为桃、葡萄、石榴。种植规模较大的苹果和梨667m2产值分别为0.36万、0.27万元,仅为甜樱桃的48.0%和36.0%,且排名靠后,仅位于第5、第6位。
2019年山西省主要水果667m2产值
区域分布
据统计,山西省11个地级市均有果树种植,晋南及晋中地区为果树生产集中区域。从表2可知,2019年运城、临汾、晋中3个市果树栽培面积及产量位居全省前3位。运城市居全省首位,果树栽培面积、产量分别占全省总量的42.09%和67.24%;种植品种丰富,涉及苹果、梨、葡萄、桃、甜樱桃、杏、山楂、李、石榴等多种;单产达27.23t/hm2,是省内其他地级市的2倍以上。
目前,山西省果树区域化生产分布明显,主要树种如苹果、梨、葡萄、杏、桃等都已初步形成优势栽培区。苹果生产主要集中于晋南及晋中区域,重点生产县包括运城市临猗县、万荣县,临汾市吉县、翼城县,晋中市榆次区等30个县(市、区)。梨优势产业带以运城市临猗县、临汾市隰县、晋中市祁县、忻州市原平市为中心,涵盖20个重点生产县(市、区)。葡萄优势栽培区以太原市清徐县、临汾市曲沃县、运城市永济市为主,涉及20个重点生产县(市、区)。杏优势产区多集中于晋北区域,以大同市阳高县、大同县、天镇县为生产核心,包括20个重点生产县(市、区)。桃产地多集中于晋南区域,以运城市临猗县、永济市、夏县为生产中心。
TWO
“山西省果树产业SWOT分析”
优势分析
自然资源
(1)气候资源。山西省地形多样、地势起伏,气候类型独特,既有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纬度地带性特点,又有因地势高差悬殊而呈现的显著垂直变化。全省平均海拔1000m以上,全年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平均可达15℃。海拔高,光照充足、温差大、降水适宜等气候条件,不仅有利于果树生长发育,更有利于果实着色及糖分等干物质积累,较易形成果实优质品质。气候多样性、差异性使得山西省具备生产优质水果的先天优势。
(2)土壤资源。山西省境内土壤类型多样复杂,兼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规律和因海拔不同而呈现的垂直分布特点。全省从南至北土壤类型由森林草原褐土逐渐变化为干旱草原栗钙土。各地土壤垂直分布类型主要包括山地草原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山地黑钙土、山地灰色森林土、山地栗钙土、山地棕壤、山地淋溶褐土、山地灰褐土、亚高山草甸土、山地褐土等。广泛存在的山地丘陵土壤约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50%,其疏松多孔,钙、钾等矿物质含量高,尤其是钾含量为0.5%~2.5%,极其适宜果树生长发育和水果高品质的形成。
区位交通优势
山西省地处全国中部区域,东部与河北省相邻,西部隔黄河与陕西省相望,南部毗邻河南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连,是我国东西相接、南北贯通的交通要塞,更是环渤海经济圈、“丝绸之路经济带”“蒙晋冀长城金三角”等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区位枢纽。山西省汇集同蒲、京包、大秦、石太、太中银、太焦、神黄、石太客专、大西客专等多条重要交通干线,是我国华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地带。此外,山西省交通条件优越。据统计,目前全省公路线路里程14.3万km,其中高速公路5604.8km,已基本构建“三纵十二横十二环”高速公路网。另拥有12.52万km农村公路、3653条客运班线、227条民用航空航线、214个通航城市。随着全国经济发展梯度转移和交通路网不断完善,山西省的交通区位优势将会更加凸显。
技术优势
近年来,在山西省委、省政府强农惠农政策、水果提质增效工程、“果业”三品提升工程、水果标准园创建等政策服务的影响和推动下,山西省水果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技术体系日益完善。一是广泛推广应用果实套袋、果园生物覆盖、增施有机肥等 10 项集成技术,目前全省累计推广面积达40万hm2。二是逐步构建水果产业技术体系。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基础,全面整合省、市、县各级技术力量和技术资源,逐步搭建起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研究、技术集成、技术示范、技术推广、技术服务的全方位技术支撑体系。
劣势分析
基础设施薄弱
山西省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旱地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近80%。全省果园多分布于旱地之上,水利、电力设施不足,道路条件差,甚至很大比例果园无灌溉条件,基本依赖自然降水,“靠天吃饭”现象严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单产、品质提高和机械化作业的开展。
产后环节发展不足
山西省水果产后环节发展滞后,主要表现为精深加工欠缺、果品机械分级和商品化处理能力低、贮藏及冷链运输体系发展滞后等方面。一是水果产业链条延伸能力弱,精深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全省仅有“厦普赛尔”黄梨汁、隰县天天饮料公司的“金梨汁”等少数果汁加工企业。二是目前果品机械分级和商品化处理能力低。日本等水果产业发达地区99%以上的水果经过机械化清洗、分级,而山西省只有不到5%的水果经过商品化处理。三是果品贮藏及冷链运输能力弱。目前全省果品机械恒温制冷贮藏能力为180万t,仅占果品总产量的18.95%。全省果品冷链运输能力几乎为零,流通环节水果损耗率达25%。
品牌宣传不够
近年来山西省打造了吉县苹果、运城苹果、隰县玉露香梨、临猗冬枣等区域公用品牌和惠丰果业、华荣果业、万腾果业等企业品牌,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但较“烟台苹果”等国内知名品牌而言,山西省在品牌宣传、推介、管理等方面差距较大,在全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目前,重创建、轻管理、弱宣传是山西省水果品牌建设工作的弊端所在。
机遇分析
市场需求扩大
我国是水果消费大国,未来国内水果需求将持续扩大,预估到2025年,国内水果消费总量将达2.95亿t。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0—2029)》分析,国内未来10年的农业产业结构将会契合市场需求而不断优化,农产品发展方向由力求增产更加倾向于提质发展。同样,品质优、口感好的优质水果品种将会越来越得到消费者青睐,市场需求将不断扩大。水果又为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故受成本推动和市场需求拉动的双重因素影响,未来10年内我国水果产品价格将整体呈现上涨趋势。作为全国水果主产区之一,潜力无限的水果市场将给山西水果产业发展带来发展机遇。
政策支撑有力
“山西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建设”是山西省委、省政府推进山西省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大省级战略之一,旨在以出口高端市场的标准体系倒逼山西省提高果业标准化、品牌化,提高果品质量安全水平。实施几年以来,有效推动了全省水果出口标准化示范园、出口注册果园及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建设,是山西省果业对外开放和升级转型发展的政策东风,为山西省水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
销售渠道拓宽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尤其是对农产品国际及国内贸易影响严重。但先期“地域封堵”等防疫措施却完全激发出电子商务平台的销售潜能,释放出线上交易的销售活力。“直播带货”“网上订购+基地直送”“电商平台+基地直供”等销售新业态、新模式将成为农产品供应趋势和常态,既可有效拓宽山西省水果的销售渠道,又为产品知名度及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创造便捷。
威胁分析
同质产品市场威胁
山西省以苹果、梨、葡萄等大宗水果生产为主,虽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也势必会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从国内市场来看,山东、陕西、河北等邻近省份都为果树大省,产量高、品质也较好。相邻多省水果的集中上市极易发生同质化竞争现象,造成结构性滞销,对山西省水果构成巨大的市场威胁。另外,消费者对进口水果愈加青睐,水果进口量将逐年增大,也会对山西省水果造成较为严重的市场冲击。
气象灾害威胁
山西省地理位置特殊,干旱、冰雹、大风、寒潮、暴雨等主要气象灾害对水果生产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尤其是近几年多发的晚春寒潮往往对正处于花期、萌芽期及幼果期的果树带来毁灭性打击。据调查,2010、2013年的花期霜冻造成全省梨果几乎绝收,2014年晚春霜冻导致12万hm2果园受灾,2018年4月霜冻致果园受灾面积达19万hm2,2020年倒春寒再次来袭。难以控制的气象灾害对山西省水果产业发展威胁巨大。
THREE
“山西省水果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山西省果园水利、道路、电力、防雹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应因地制宜地加强果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水源是果园优质高产的先决条件,因此建议首先要做好果园内部的水利工程建设,变无灌为可灌,改漫灌为节水灌,着力改善旱地果园的灌溉条件,为山西省水果产业水平的整体提升打好基础。
加强品牌建设工作
一是在“运城苹果”“吉县苹果”等区域公用品牌的基础上,跟进创建更多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有机结合多层次品牌优势,发挥最大品牌效益。二是立足山西省水果品牌建设的弱项,重点加强品牌推广及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做好品牌宣传工作,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另一方面,要积极利用产品展销会、推介会等形式将产品主动带到消费者身边,不断提升品牌的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
强化产后设施建设,延伸产业链条
强化恒温保鲜库、冷链运输系统等水果保鲜贮藏设施建设,可以有效减少贮藏及流通环节水果损耗,延长水果上市期,拓宽山西省水果的出省销售和出口贸易渠道。针对山西省水果初加工起步晚、精深加工几乎空白的现状,逐步推广果品机械分级等初级商品化处理技术,积极发展水果干、果汁等精加工,有效扶持水果酵素、水果酒等深加工,实现产业链条的全方位延伸。
适度调整种植结构
为减少同质化产品造成的市场竞争,建议根据种植效益高低,在全省范围内适度调整种植树种。适当减少当前生产规模较大但产值不太高的树种,适度增大桃、葡萄、甜樱桃等产值较高的树种栽培面积,不断提高全省水果产业生产效益,规避市场风险。
推广政策性保险
为提高山西省水果产业抗风险能力,建议针对水果生产的特殊性,不断探索多方共担风险的新模式,逐步推广政策性果树保险。如可采取“财政+果农+保险”模式,前期由各级政府和果农按不同比例分担保险费用,受灾后保险公司提供保险赔偿,实现多方共担风险,以减轻气象灾害给果农带来的惨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