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奶粉  烟台  海产品  保健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万象 » 企业商讯 » 正文

我国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报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2-22  来源: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核心提示:南美白对虾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虾类之一,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共有38个国家和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总产量为446.8万吨,较2010年全球产量增长68.6%,在甲壳类养殖总产量中占比最高,2017年达29%。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厄瓜多尔、越南、泰国等是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主要国家,中国养殖产量居世界首位。
  一、养殖及捕捞情况

  (一)规模布局

  南美白对虾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虾类之一,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共有38个国家和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总产量为446.8万吨,较2010年全球产量增长68.6%,在甲壳类养殖总产量中占比最高,2017年达29%。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厄瓜多尔、越南、泰国等是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主要国家,中国养殖产量居世界首位。

  1主产区域

  我国南美白对虾生产的区域分布,表现为“广泛性+集中性”的典型特征。从广泛性来看,淡水养殖分布在除西藏、青海、吉林、北京等少数地区之外的27个省份(本报告数据不包含我国港澳台地区,下同);海水养殖除上海之外,其他沿海省份皆有分布。从集中性来看,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主产区集中在广东、江苏、福建、浙江、山东、天津6省市,产量占全国比重接近90%;海水养殖主产区为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山东5省,产量占全国90%以上。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2011-2018年,我国南美白对虾海水养殖面积整体上表现为波动增长趋势(图1)。2011年为13.14万公顷,此后逐年上升,2015年达到峰值17.31万公顷,其后开始出现下降,2018年为16.70万公顷,但仍比2011年高出27.1%。其中,山东从4.04万公顷增长到近5.97万公顷,占比上升到35.80%,广东则从4.49万公顷减少到4.17万公顷,占比下降到24.97%,两省合计超过占全国6成。广西、河北、海南、福建4省占全国养殖面积3成。

  2、产量分布

  虽然南美白对虾养殖尤其是淡水养殖遍布全国,但因各地自然条件不同,产量分布比较集中:南部沿海地区广东、广西、海南3省区合计约占全国总产量五成半,东南部沿海地区江苏、浙江、福建、山东4省合计约占三成半,其他省份占一成五左右。

  2018年,全国南美白对虾养殖总产量为1760341吨,比上年增长5.27%。其中海水养殖1117534吨,增长3.40%,淡水养殖642807吨,增长8.67%。总产量排名前5位的省份分别为广东、广西、福建、江苏、山东,5省合计产量139.44万吨,比上年增加了8万吨,占全国比重为79.21%,较上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此外,产量超过10万吨的还有浙江和海南,7省合计占全国总产量90%以上。海水养殖产量前5位分别是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山东,均超过10万吨,其余省份都低于4万吨。淡水养殖产量前5位分别是广东、江苏、福建、浙江、山东。

  从发展趋势来看,2011-2018年各主产区产量(包括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表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图2)。广东可谓一枝独秀,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远超其他地区,虽然2013年因病害出现了大幅减产,但之后强劲恢复,近年来虽仍有波动,但牢牢占据第一大省绝对优势。广西位居第二,产量从2011年20万吨增长到近30万吨,中间虽有波折但上升势头强劲。福建、江苏、山东、浙江、海南产量在10万-20万吨之间,其中福建和山东表现为持续上升态势,江苏和浙江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而海南则在波动中保持稳定。

  3、养殖模式

  目前南美白对虾的主要养殖模式有土池、高位池和工厂化,此外还有部分地区采取了大水面养殖以及新兴养殖模式光伏养殖。

  (1)土池。土池养殖模式是一种较原始、低密度的混合养殖模式,各地均有大量的土池养殖。常规的土池养殖单个池塘规模较小,主要集中于20亩左右,亩产量100-600斤。大水面养殖具有面积大、水位深的特点,每个塘口面积超过100亩,最大规模达到3万多亩。该模式属于粗放养殖,基本上没有机械设备,但是产量较低,每亩产量50斤左右。河北、广西等地均有大水面养殖。

  (2)高位池。高位池养殖单个池塘面积1-3亩,池塘中央底部设置排水系统,优势在于前期投入较工厂化少,但是产出也相对工厂化较少,亩产量每造2500-5000斤。广东、河北等地的高位池,每年养殖2-3造。

  (3)工厂化。工厂化养殖模式是通过投入机械、化学及自动化等现代化设施进行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的模式,初期投入很高,但产量较高,每造每亩5000-13000斤。工厂化因受自然条件限制少,灵活性较高,养殖户可以自己安排投苗时间,养殖造数一般在2-3造。

  (4)光伏养殖。光伏养殖是在光伏阵列下建池塘进行养殖,具有“一地两用,渔光互补”的特点。光伏阵列可以为养鱼虾提供良好的遮挡作用,较好地解决了发展新能源和大量占用地的矛盾,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

  4、病害情况

  2019年虾蟹产业体系针对南美白对虾共在14个试验站设置了36个观测点,其中海水养殖11个试验站24个观测点,淡水养殖6个试验站12个观测点。根据监测数据,2019年发生病害的共有6个试验站14个观测点,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在海水养殖观测点中,茂名试验站3个观测点中有1个发生病害,湛江试验站3个观测点、三亚试验站3个试验站、温州试验站2个观测点全部都发生了病害,上述观测点平均受灾损失49651元。在淡水养殖中,阳江试验站3个观测点均发生病害,中山试验站3个观测点中有2个发生病害,平均每个观测点受灾损失79320元。

  5、种苗生产

  随着对虾养殖规模的扩大,种苗培育也成为对虾产业链上举足轻重的环节。我国引进南美白对虾已有30年,国内种苗生产主要集中在福建厦门、广东湛江、海南文昌,三大虾苗产区各有特点,优势各异。2018年我国南美白对虾虾苗总量为10224亿尾,首次突破1万亿尾,相较2017年增长了7.0%。

  图3给出了近年来我国南美白对虾育苗情况,显示我国虾苗育种呈现较大波动。在经历2013、2014年高达11.7%、13.8%的大幅下滑后,国内南美白对虾育苗量从近7000亿尾降至5290亿尾。但随后在2015年出现反弹性暴增,增速高达50%,逼近8000亿尾大关。从2016年开始,我国南美白虾苗连续跨越八千亿、九千亿和万亿尾台阶。但是,虽然从总量而言我国对虾育苗居于世界第一,却存在着种苗质量不高、生产过程监管不力、市场混乱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6、产量预测

  由于南美白对虾生产过程中的影响因子很多,既包括技术因素,还包括气候因素,另外还有病害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使预测结果更加合理,我们选择了灰色预测GM(1,1)。在预测期间国家水产养殖政策没有重大调整,养殖不发生大面积病害,养殖品种比例各地没较大变化的前提下,以《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历年南美白对虾产量为基础数据,运用Matlab预测结果见表3和图4:

  (二)产业效益

  1、经济效益

  近年来,随着苗种、病害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推广,南美白对虾养殖已经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收益较为稳定。根据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团队的调查,不同养殖模式收益具体情况为:

  土池养殖:2016-2019年每亩成本投入约为3350元,其中2016年最高为3467元,2019年最低为2625元。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广东省湛江市最高,山东省滨州市由于多为大水面养殖且有政策扶持,成本投入最低,为1500元。2016-2019年每亩可变成本占总成本的78%,饲料费用为最大支出项,每亩投入超过总成本的45%,其次为虾苗费用、土地租金、虾药费用。总体来看土池养殖成本构成及占比变化差异较小。2016-2019年每亩净利润平均为930元,2019年为730元,净利润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是养殖户对虾产量下降所致。2016~2019年盈亏平衡产量平均为63公斤/亩,盈亏平衡点对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率维持在50%左右,说明土池养殖模式总体效益可观。

  针对此模式调查的样本主要分布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在广西省、河北省、广东省、山东省也有所涉及。2016年共采集样本量42户,其中江苏29户、山东9户、广东4户;2017年共采集样本量19户,其中江苏15户、河北3户、广西1户;2018年共采集样本量25户,其中江苏23户、广东2户;2019年共采集样本量25户,其中江苏24户、广东1户。

  高位池养殖:2016-2018年每亩成本投入在57750元左右,2019年第一造成本投入约28300元。各地区人工工资水平不同是造成高位池养殖区域间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广西省养殖户的固定员工工资高于广东省。可变成本投入大约占总成本的74%,其中饲料成本占比最大,超过50%且仍呈上升趋势。除饲料成本外,水电气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固定员工工资、虾药费用、虾苗费用也是高位池养殖的主要成本构成项目。2016-2018年每亩净利润平均为25860元,2019年第一造净利润15100元。高位池养殖南美白总体盈利能力较强,2018年由于虾病爆发略有下降。2016-2018年盈亏平衡产量平均为653公斤/亩,2019年第一造为337公斤/亩,盈亏平衡点对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率维持在40%左右,但由于南美白对虾市场价格逐年降低,实际销售价格与盈亏平衡价格之差呈缩小趋势。

  针对此模式调查的样本主要分布于广东省湛江市,在河北省也有所涉及。2016年共采集样本量9户,均来自广东;2017年共采集样本量4户,其中广东2户、河北2户;2018年共采集样本量6户,均来自广东;2019年共采集样本量6户,均来自广东。

  工厂化养殖:2016-2019年每亩成本投入在178740元,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总成本达205920元,较2018年增加了38000元,这是由于2018年山东省取缔煤炉加温导致养殖户减少养殖造数,同时爆发了大规模虾病,而2019年绝大部分养殖户改建燃气炉后养殖造数增加,饲料和虾药费用增加导致成本大幅上涨。可变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维持在70%左右,其中饲料投入占比最大,近年来占总成本支出比重均超过40%,其次为水电气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虾苗费用。2016-2019年每亩净利润平均为53380元,2018年取缔煤炉及虾病爆发,养殖户经济损失很大,2019年情况有所好转,每亩净利润达56130元。2016-2017年盈亏平衡产量平均为1695公斤/亩,盈亏平衡点对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平均为36.5%,2018年盈亏平衡产量高达3295公斤/亩,盈亏平衡点对现有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增至82.6%,实际销售价格比盈亏平衡价格低72元,损失惨重。2019年情况有所好转,盈亏平衡产量回落至2230公斤/亩,盈亏平衡点对现有生产能力利用率为48.4%,实际销售价格与盈亏平衡价格之差增长至11.2元,接近2016~2017年平均水平。

  针对此养殖模式调查的样本主要分布于山东省日照市,在江苏省、河北省、广东省也有所涉及。2016年共采集样本量10户,其中山东8户、江苏1户、广东1户;2017年共采集样本量14户,其中山东9户、河北4户、江苏1户;2018年共采集样本量22户,均来自山东;2019年共采集样本量24户,均来自山东。

  2、社会效益

  南美白对虾养殖不仅经济效益客观,而且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在粮食安全、就业贡献及文化传承等方面。首先,南美白对虾养殖对粮食安全做出的贡献不容小觑。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相关文件解释,粮食安全系指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通过物质、社会和经济渠道获得充足、安全和富有营养的食物,满足其保持积极健康生活所需的膳食需要和食物喜好。

  南美白对虾作为一种重要的水产品,具有高蛋白(约占20%)、低脂肪的特点,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和2种半必需氨基酸,属于FAO及WHO框架下优质蛋白源范畴。与此同时,南美白对虾还富含有益于人体的多种维生素及钙、铁、锌、硒等矿质(见表4所示)。

  总而言之,南美白对虾是一种高蛋白、高矿物质、高不饱和脂肪酸且营养均衡的优质蛋白质源,作为食品其有助于降低营养不良和非传染性疾病风险、改善人体健康,进而对推动国家粮食安全作用不可小觑。

  其次,南美白对虾养殖和加工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南美白对虾,无论是作为第一产业的养殖环节,还是第二产业的初加工环节,虽然出现了部分产业升级转型的成功案例。但绝大多数还属于传统的作业方式,尤其是加工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均占资本投入总额中的相当比例。因此,养殖及加工两方面可安置大量劳动力,缓解就业市场压力。具体而言,南美白对虾养殖环节可解决劳动力约17万人(根据《2019中国渔业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加权计算),与此同时,国内还有较多的加工企业,南美白对虾加工生产环节同样也需要较多用工,间接帮助社会解决大量剩余劳动力,有利于降低社会失业率、增加国民收入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南美白对虾产业还具有文化传承功能。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也是全球范围内的水产大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广先进的水产养殖经验和技术,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传递中国声音、扩大行业影响、推进全球共同发展,既符合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同时也符合众多国家(地区)对有担当的水产大国的预期。

  在我国由水产品出口大国向出口强国转型、水产品质量及服务向更高层次“走出去”的升级中,南美白对虾作为重要的养殖水产品,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一带一路”总体战略规划中,南美白对虾养殖成为实现技术输出、援助沿线国家的重要载体。以科研院所为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中山大学等单位实施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以包括南美白对虾在内的若干水产品为主要对象,在苗种繁育、养殖生产、病害防控及设施应用等环节开展联合研究与技术转移、技术培训、基地建设与企业对接,举办产业发展论坛,建设与共享种质资源库等工作。借此,帮助解决其研究能力不足、技术基础薄弱等瓶颈问题,通过技术推广和示范,提升东盟国家海水养殖技术的整体水平,充分彰显了水产大国的应有之义。

  3、生态效益

  根据Lymer等(2016)和Ainsworth和Cowx(2018)的研究,水产养殖与畜牧业和种植业相比,是低碳足迹食物来源。当前水产养殖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估计是2230万吨,而如果用其他动物蛋白生产形式替代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牛肉约为8.2亿吨(饲料生产、牛群排放的甲烷)。

  具体到南美白对虾养殖,其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非常小。我们采用物料平衡测算养殖排放终端总氮、总磷两个指标。假设水体自净能力为0,环境富营养化污染总量为池塘中剩余N,P量,则养殖水体中残余总氮(总磷)量等于输入池塘的总氮(总磷)量与收获水产品体内氮(磷)含量之差。

  调查数据显示南美白对虾饲料中蛋白含量根据不同生长阶段有差异,目前养成期饲料中蛋白含量大部分是40%~41%,通常动物性蛋白的氮含量为16%,换算成氮的含量是6.5%~6.56%,饲料中总磷的含量1.5%至1.8%,全虾总磷的含量在2.5~3.0mg每g,湿重条件下全虾氮含量在2.7~3.3%,全虾磷含量在0.58~0.69%。根据2016~2018年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团队调查广东、江苏和河北南美白对虾土池和高位池养殖生产情况,采用物料平衡法可以计算出南美白对虾养殖环境成本(见表5)。

  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养殖氮磷排放量不高。土池养殖每生产1kg南美白对虾排放90g氮、20g磷;按养殖面积计算1亩水面排放12.6kg氮、2.9kg磷;高位池每生产1kg南美白对虾需要排放111g氮、26g磷;按养殖面积计算1亩水面排放124kg氮、28.3kg磷。土池相比高位池排放的氮磷更少。

  二 、加工及贸易情况

  (一)对虾出口规模

  1、全球对虾出口规模

  2018年,全球对虾出口规模约为249万吨,较2017年略有下降(降幅0.18%)。对虾出口前5位的国家是印度、厄瓜多尔、越南、中国和印尼,泰国位于第六位。前5大出口国的出口量都有所增长,但在2018年增长放缓。除厄瓜多尔外,所有国家的出口收入都下降了,原因是同一期间价格普遍下降。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回报,亚洲有能力的出口商针对发达市场出口了更多的加工虾。

  2018年,印度出口62万吨,比2017年增长7.2%;越南正关出口35万吨,较2017年增长了近一倍(如果考虑到越南仍有部分对虾走私入中国,越南的实际出口量还要多)。与2017年相比,越南对中国的官方出口增长了300%,2018年达到1.4万吨。;厄瓜多尔出口51万吨,增长15.7%;印尼出口近20万吨,增长9.5%;中国出口21.7万吨,在中美贸战的背景下仍增长0.8%;泰国出口约19万吨,增幅较大,增长24.3%%(见图5);2019年1-8月全球对虾出口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2、我国对虾出口规模

  针对国际贸易形势,我国虾类出口企业近年来在市场多元化开拓方面不断努力,除了传统的美国、日本、欧盟和韩国4大传统出口市场,在北美、大洋洲和东盟均开拓了新的市场,如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对这些新市场的出口少则6000-7000吨,多则达到万吨以上;然而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2018年继连续的增长之后仍表现出增长趋势放缓,从图6可以看出,不仅对美国的出口增长较前几年放缓,对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的出口也均出现了负增长。2019年的中美贸易战,更使我国虾类出口雪上加霜。

  (二)对虾出口结构

  在对虾出口总量中,以冷冻对虾为主,大约占了出口总量的80%以上;大约16%是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包括煮熟的去壳虾、天麸罗原料虾、寿司虾以及其他加工对虾产品,带壳的冷冻原条虾和虾仁出口大多是为了满足超市和进口国国内天妇罗加工商的需求;鲜冷对虾的出口量很少。近年来加工产品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但冷冻对虾的出口还是增加得最快的。

  泰国对虾出口以鲜活对虾和部分加工产品为主,鲜活对虾所占比重不大;印度和厄瓜多尔对虾出口以冷冻对虾为主,自2014年印度后来居上一路增长,超过了厄瓜多尔,2018年达到58万吨;我国对虾出口以加工产品为主,来进料加工多年来都是我国的优势,越南加工对虾的出口近年来呈现增长之势。

  三、市场及消费情况

  (一)塘头价格变动情况

  根据海大农牧公众号虾价行情数据,2019年与2018年相比,活虾塘口价呈现“跌—涨—平”三个阶段。以出塘规格40支/500g的养殖活虾塘口价为比较规格,第一阶段在2019年前三个月,2019年价格比2018年同期明显下跌,平均每斤跌8.8元;第二阶段在2019年4-5月,明显价格比2018年同期要高,平均每斤涨4.7元;第三阶段是6月以后(包括6月),价格与2018年同期相比呈平稳态势,略有增加,平均涨了0.7元/500g。

  综合2017年至2019年的价格变化,前半年的1-5月是养殖对虾出池价格较高的时间段,最高价出现在4月份,到5月略有下降;6-10月养殖对虾大量上市,是塘口价最低的时间段,具体到地区略有不同。

  1、长三角地区

  2019年上海除5月份外,其他月份对虾出池价格相对平稳。2019年5月对虾出池价格处于全年最高位。进入6月份后,随着供应量的增加,对虾出池价格逐步走低。随后的各月份,上海活水对虾塘边价格波动不大,规格为40支/斤的虾价格在21.75-23.75元/斤之间;50支/斤规格的对虾,出池价在19.75元/斤-22元/斤之间;规格为60支/斤的虾,价格维持在17.75元/斤-20元/斤之间。与上海同处在长三角的浙江省,2019年活水对虾的出池价格变动情况与上海相似。而50支/斤和60支/斤两种规格的对虾,浙江地区价格高于上海地区的价格。江苏是长三角地区另一个具有对虾养殖传统的省份,2019年对虾塘边价均略低于上海和浙江地区,但价格波动趋势与上海和浙江两地相似。

  2、珠三角地区

  2019年珠江三角洲一带对虾监测样本点塘头价格波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19年1月至2019年2月,塘边价格整体下滑。第二个阶段从3月至4月价格持上涨状态,达到全年最高价。第三阶段是从5月开始,水虾塘边价格开始下滑至最低点,随后各月出池价格波动幅度较小,相对平稳。

  常规规格对虾,即每斤40支-70支的2019年全年都有供应,不同规格的对虾塘边价格波动趋势基本一致。2019年2月-4月,由于整个珠三角地区市场的存塘量少,导致塘边价格持续上涨,40支/斤的对虾4月份的出池价格在39.90元/斤的全年最高点。7月-10月,是珠三角对虾价格比较平稳的一段时期,且价格基本处于全年的低位,各常规规格虾价都没有大幅度波动,总体上在12.75元/斤-22.58元/斤的区间内。

  3、华北及东北地区

  地处华北地区的河北省唐山市,2019年对虾塘边价格总体表现比较平稳的态势。具体来看,7月-10月出池的对虾的规格主要是20支/斤、30支/斤、40支/斤这三种规格,波动趋势基本一致。40支/斤的价格8月最低,7月最高,价格范围在17.90-20.25元/斤内。20支/斤的价格7月与10月最高,均为26.50元/斤。

  河北对虾的生产按照养殖模式来看,分为土塘和工厂化两种不同的养殖模式。由于养殖模式的不同,成虾规格的不同,价格变化也相应存在差异。由于在工厂化的模式下温度、湿度,养殖水质等环境因素相对容易控制,所以出虾规格也稳定,规格从30支/斤到50支/斤的对虾,1月-3月、7月-10月均有上市。7-10月,各规格都趋于价格稳定,其中两种规格30支/斤和40支/斤对虾出池均价从年初的高位降到23.14元/斤和18.50元/斤,下降幅度为39.63%和42.19%。

  辽宁盘锦从7月份开始就有大规格20支/斤的对虾出现在市场上,由于规格较大,价格也普遍高于30支/斤和40支/斤规格的对虾。也由于20支/斤对虾的高价使市场均价上浮,30支/斤和40支/斤规格的对虾在7月至10月期间均低于市场均价。7月至8月辽宁盘锦对虾价格整体下滑,10月开始价格有所回调,但与7月价格仍有所差距。从整体上看,辽宁盘锦价格变动趋势较为平缓,同一规格内的价格变动不大。

  4、湛江、海南、广西地区

  2019年湛江规格为20支/斤的对虾只在2月份与3月份进行了记录,出池价格分别为46元/斤、41元/斤,价格远高于其他规格。除20支/斤的对虾外,其它各规格价格波动趋势基本一致。常规规格对虾,在1-2月价格有所下浮,3-4月价格大幅上涨,5月-8月不断下跌,8月份跌至最低点,9-10月价格持续处于低位状态。2019年海南对虾价的变动趋势与湛江相似。2019年广西常规规格对虾,即30支/斤-60支/斤间,2-4月出池价格均保持稳步上涨趋势,5月-10月开始下降且在下降的一定价格后开始保持平稳。

  2019年,广西对虾的塘边价,除9-10月份略高于湛江价格,其他月份对虾出池价格均低于湛江;海南地区除4月和5月外,其他月份均低于湛江、广西两地区。

  5、闽潮汕地区

  汕尾地区2019年1月和6-7月,土塘养殖出塘价格整体呈下降趋势,8-10月趋于平稳,7-10月,所有规格对虾塘边平均价为20.11元/斤。3月汕尾高位池有20支/斤大规格对虾出池,塘边均价为39元/斤;50支/斤的较小规格对虾,出池价为28.50元/斤。1-2月汕尾高位池价格在下降,但在3月份出池价格有所回暖。

  福州2019年工厂化养殖1-2月常规规格对虾价格整体下滑;3-4月持续上升,5月开始又呈现下降趋势,6-10月价格走势平缓。30支/斤的对虾价格均高于其他规格对虾价格,与60支/斤对虾之间存在差价最高可达17元/斤。

  (二)2020年对虾塘头价格预测分析(基于加权平均价格)

  产业经济团队基于2017年~2019年各地塘口价的周(7天记录一次)价格数据,经整理加工后进行加权平均预测。选择的预测品种是40支/500g的养殖南美白对虾活水虾,这是养殖对虾中间具有代表性的规格。利用了采取距离预测年份越近赋权重值越高的思路。对于年度之间数据有部分缺失情况,采取权重值调整的办法处理;缺失数据较多的地区和月份放弃预测。

  (三)消费意愿及结构分析

  1、对虾消费数量

  尽管我国对虾产量11年间已增加了约110万吨,人均对虾占有量已超过2千克。但随着国内居民的消费升级,对虾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国内产出已不能完全满足需求。2018年我国已成为对虾净进口国,从厄瓜多尔、印度、阿根廷、越南等国的进口数量达到25.8万吨,人均表征消费量已超过3.5千克(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2019年数据测算。)。

  2、对虾消费意愿及结构

  虾蟹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团队2019年以在线问卷方式开展了对虾消费情况的调查研究。本次调查收集了我国大陆28个省和小部分港澳台地区的数据、以及国外的数据。为进一步精确分析,我们把数据来源主要分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港澳台地区及国外七个部分。共获得186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468份,问卷主要来自于华中和华东地区。

  分析表明:与其他甲壳类水产品相比,消费者表现出明显的对虾消费偏好,占比75%的消费者选择对虾。与鱼类水产品相比,消费者对对虾没有表现出显著的非偏好。42%的消费者选择消费对虾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乎对健康与营养的考虑,其次是加工方便所致。消费者在购买对虾时,大部分买的是养殖对虾,而且只有32%的消费者关注品种,30%的消费者不关注品种,还有38%的消费者分不清品种;购买最多的对虾品种是南美白对虾,其次是中国对虾和斑节对虾。菜市场和超市仍是消费者购买水产品的最主要场所。在购买对虾类水产品时,人们更喜欢购买鲜活水产品,即活虾。消费者购买对虾时最关注的是水产品的新鲜程度,食用安全性,和价格。居家消费仍然是对虾类消费者消费水产品的主要方式;消费进口水产品对消费者而言还不是很普遍,消费过进口水产品的比例仅29%,但随着我国进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该比例有望持续提高。

  根据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中心渔业知识服务系统提供的天猫平台数据,中国大陆2018年虾类产品销量高达42286.73万只,占天猫虾类产品总销量的51.21%,据全球之首,且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排在第二位的加拿大其销量比中国大陆低44个百分点。因此,尽管目前就消费总体而言,网购的比例只有个位数,但随着80后和90后逐渐成为我国消费群体的主力,网购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四、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一)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对虾产业逐渐走向理性,消费不断扩大,市场前景向好。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我国对虾产业发展也存在着不少障碍和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促进产业良好、有序、健康发展。

  1、“小、散”特征短期难以改观,生产主体素质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对虾养殖呈现大量散户和少数大型企业并存的二元化模式,而且从事对虾生产的农户大都文化水平不高。这种典型的生产主体分散状态,不利于我国对虾产业长远发展和健康壮大。一是个体养殖户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对虾养殖进入和退出门槛不算太高,不少养殖户“赚钱就进来,赔钱就走人”,不愿意投入更多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生产主体不稳定,更难以形成规模化、工厂化。二是个体养殖户观念落后。目前依靠经验的养殖户仍占多数,大都属于粗放式生产,推行新的养殖模式还是很难。由于分散的养殖户规模小、无实力,绝大部分养殖户沿用老一套养殖技术,难以实现科技创新。

  2、工厂化养殖大范围推广较慢,养殖模式转换有待加快

  从最初的户外土塘、高位池到室内封闭半封闭管理的小棚、大棚,再到近年出现的工厂化养殖,我国的对虾养殖模式在不断发展。“小水体+水泥池+温棚”的工厂化养殖,温度、水质等总体环境可控,在严格精准的养殖技术管理操作下,全年都可出虾,产量高,效益好,被认为是对虾养殖的发展方向。但是在实践中,工厂化养殖模式的推广进度并不快。新模式的出现与推广对养殖户来讲是新的尝试和挑战,所需资金成本较大、对技术要求较高,风险与利润并存,因此大范围的推广仍需时日。

  3、上下游环节仍然不够完善,产业价值链条有待拓展

  上游种苗产业存在“散、乱、弱”现象,苗场实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在销售环节,绝大多数养殖户和企业都是坐等商机,销售渠道单一,高度依赖批发商链条,被动接触市场,产销对接不足。同时,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够,行业组织化程度低,少数大型企业也缺乏对周边养殖户的带动作用。在技术推广方面,目前大都是依靠各地水产技术推广站、药品和饲料经销商以培训会的方式进行,效果不佳。

  4、组织化程度较低,质量品牌观念有待树立

  目前我国对虾养殖非常分散,大规模养殖企业较少,政府机构、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和技术协会等组织与大量的散户养殖缺乏整合协作,行业组织化程度低。在大多数地区,对虾养殖并没有普遍形成效果良好的合作社。少数的大型企业也缺乏对周边养殖户的带动作用。在当前需求旺盛的市场环境下,多数养殖户只重视提高产量,忽视产品营销,缺乏品牌意识、质量意识。

  (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1、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对虾产业技术含量

  要加快提高技术增长率、提高科技对对虾的贡献率、发挥科技对对虾发展的积极作用。一是加快新品种繁育体系建设,提供更优产品。良种的多样化和优质化是带动产业结构优质化升级的关键。要加大新品种引进繁育的力度,支持企业引进和繁育良种,引导养殖户使用良种。二是加强虾苗培育,提高苗种质量。虾苗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对虾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针对对虾品种退化导致对虾市场价值降低的情况,必须加大新品种培育力度,培育后备种苗。同时加强苗种市场监监管力度。建议加快建立标准统一的检测系统,加强优质虾苗联合育种,成立各类育种中心,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加快新技术研究和新成果转化。组织建立对虾科技项目库,集中优势力量,重点加强水域合理养殖容量评估、对虾产品药物残留快速检验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不断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能力。

  2、培育龙头企业,切实发挥带动效应

  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具有优势,能够带动对虾产业生产规范化、质量管理科学化,改变传统粗放的经营方式,提高整个产业链的质量和利益。政府应为对虾龙头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减少对龙头企业的直接干预,强调政府政策的支持、引导和服务作用。支持培育涵盖对虾苗种、养殖到加工贸易各个产业环节的大型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定向服务、定向收购,为虾农提供购销、技术、信息等多种服务,推动龙头企业和科研、推广体系合作,为合作社和广大虾农提供新苗种、技术指导、质量管理、病害防治等多方面的服务,促进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和服务社会化。

  3、健全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推动产品安全管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健康、绿色、无污染的安全食品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政府需要建立统一的对虾产品标准体系,从根本上监督和保证产品的质量。一是要积极推行认证制度,加强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标识管理工作,积极推行良好操作规范(GMP)、良好养殖规范(GAP)、HACCP体系认证,形成水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质量认证网络,提高对虾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二是要建立监测制度,将对虾产品加工、生产、流通等环节全部纳入质量监控之下,并加大检验检疫执法力度,坚决杜绝质量不合格的对虾产品流入到市场。

  4、推动工厂化智能化,解决生产分散问题

  随着未来国家在环境保护上的持续加强,设施化水产养殖将成为发展趋势养殖,工厂化智能化将是未来对虾养殖模式的主要发展趋势。未来对虾工厂化养殖一方面要对排出的残饵粪便进行收集、加工、利用,实现养殖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另一方面还要对养殖废水进行生态净化,进行微生物等综合处理。对于个体养殖户的传统方式养殖,也要力争做到集约化、生态化、智能化,有效解决养殖中所面临的基于食品安全和环保问题。
 
 
[ 食品万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万象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