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场疫情,利润没了
近日,维他奶公布盈利预警,预期2019-2020财年(截至今年3月底)全年净利润将同比大幅减少约25%-35%。公开资料显示,截至去年3月底,维他奶股权持有人全年应占溢利为6.96亿元,同比增长19%。
值得注意的是,本财年的前6个月,维他奶国际实现营收46.84亿港元,同比增长5%;实现公司净利润5.33亿元,同比增长3%。
对于净利润大减,维他奶解释称,主要因为中国内地一些省市采取措施遏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爆发,从而严重影响公司产品在中国各地的市场计划及供应链运作,尤其是疫情中心——武汉市及湖北省的业务。由于其中国内地的大部分业务来自一般的贸易渠道,在小型零售商铺相继关闭的情况下,使业务受影响。
此外,维他奶还在公告中表示,中国香港市场消费力受社会运动影响而减弱,更因疫情爆发而进一步恶化。具体而言,香港消费者增加了其他日常必需品的消费量,导致家用零售销量下降;顾客选择远离人流密集地区消费,令便利店销量备受影响;重要的校园渠道销售也因为学校停课而陷入停滞。
综上:大陆市场受挫,香港市场进一步恶化。
快消君了解到,维他奶历史上较少出现净利润大幅下滑的情况——结合如今的公告来看,足以说明维他奶业绩受到连续公共事件的影响之深。
事实上,疫情给维他奶带来的负面影响早就可见端倪。
今年1月,疫情爆发之初,就有消费者发现维他奶罐装柠檬茶由武汉生产。彼时,尽管陆、港两地加强防疫措施,但每日疑似病例仍呈上升态势,加上2003年“SARS”的惨痛经历,民众一时间如惊弓之鸟,甚至有消费者呼吁“罢买”维他奶所有产品……
彼时,维他奶回应表示,只有罐装维他柠檬茶及菊花茶是由维他奶武汉工厂生产,并强调产品均经过高温杀菌,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顾客可放心饮用。但从快消君多方了解的情况来看,对于此番“表态”,部分消费者并不买单。
针对疫情带来的具体影响,维他奶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产品库存消化减慢,造成大量积压现象,占用了公司资金外,市场订单减少也是彼时公司面临的重大经营困难。退一步而言,即使有订单,也因生产工人及管理人员无法正常返岗、缺乏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资、材料配套厂家无法供货、产品发货受制于运输管制等原因,无法正常生产。
快消君了解到,维他奶佛山、深沪工厂早在2月初就开始为推进复工复产做积极筹备。维他奶武汉工厂直到3月16日才获得当地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出的复工复产批复许可,并于一周后终于启动复工。
“目前,第一批复工的先遣队员有70人,按照武汉市目前的防控形势,4月份有望恢复全部产能。”一知情人士告诉快消君。
不过,也有观察人士表示,复工容易,复产难。考虑到武汉当地疫情存在潜在的不确定性,维他奶武汉工厂招聘工作也面临着相当的难度,而复工人员的回流和安置更需要一段时间。
02
一路向北,产能尴尬
过去十年,维他奶国际营收稳步增长,复合增长率达到10.34%。其中,内地市场复合增长率高达21.87%,集团十年间股价涨幅超过1300%,被誉为“香港小茅台”。不过,进入2019年这只“小茅台”明显步入“乏力期”。
从业绩来看,维他奶国际营收及净利的增速都出现明显放缓:截至2019年9月30日止的六个月中,公司收入同比增长仅5.33%;净利润同比增长只有1.82%。相较之下,维他奶2018年上半年的营收及净利增速分别为22%、26%,均为双位数增长。
和周黑鸭类似,武汉工厂的停摆及缓慢复工,使维他奶很“受伤”。究其原因,产能不足一直是维他奶的“软肋”。
2016年,由于出售北美业务,调整新加坡经销商问题,维他奶的净利润大幅下跌。也是在2016年,维他奶的武汉工厂开始投产。当年,维他奶的中国区业绩首次超过港澳地区,成为其主要营收市场。虽然维他奶的主战场是华南,但武汉工厂的重要性以及补充产能的急迫性可见一斑。
维他奶武汉工厂开业
虽然,近年来新投入运营的工厂缓解了维他奶产能压力,但随着2018财年和2019财年连续两年业绩大幅增长,公司产能压力进一步凸显。今年初,沽空机构Valiant Varriors曾提出,维他奶国际在内地南方市场销售已呈饱和的状况下,在北方销售几乎没有增长。
一业内人士表示,维他奶在产能方面一直需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产能老化的问题,二是新增产能的问题。任何消费品生产企业,为保障市场供应都会保有一定的存货来应对市场需求,如果公司产能跟不上,再好的产品和渠道也难以支撑公司业绩持续快速上涨。
不过,与一般的食品饮料公司不同,维他奶每次进入新市场往往是从其他地区调货,市场反响不错后再建工厂跟进。1994年和1998年,维他奶在深圳和上海的厂房投产,直到2010年才开始筹建第三家工厂,佛山工厂。为了扩产能,2015年落子武汉,布局华中;2017年在东莞建新工厂,还是由于深圳工厂产量已达到产能最大值。
上述人士表示,“如果未来维他奶把开拓广东地区渠道的方式推向其他地区,并加快建厂节奏,或许能再造好几个维他奶。可是,受疫情影响,2020年维他奶东莞常平厂房是否能如期投产,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03
香港市场,不复往昔
除大陆市场由疫情带来的短期不利影响外,香港市场的长期衰退,也同样让当下的维他奶感到“头疼”。
随着在香港发生的示威游行演变为违法暴力冲突,以及疫情带来的综合影响,香港的零售业正陷入严酷的寒冬。据法国国际广播报道,今年1-2月,香港整体零售成交额已跌至378亿港元,与去年同比下跌21.4%,同时,已经连续十二个月下跌。
早在去年6月,香港统计处公布的数字反映,零售业销售数字同比下跌6.7%。香港零售管理协会表示,“反修例”演变出连场暴力冲击祸及全港,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已超越2014年违法“占中”,个别地区的商户生意暴跌七、八成。
好消息是,疫情发展引发香港消费者减少外出,长时间逗留在家,从而大量囤积口罩、清洁用品以及米粮、即食面、罐头食品和包装饮料等。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月,香港超市渠道的销售额竟然创下了近八年同期新高,这也使得维他奶和康师傅、统一、日清等企业意外地成了疫情的受益者。
排队“囤货”的市民
不过,这种应激式的消费,并不会改变香港整体零售业下滑的“基本面”。
据港媒报道,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谢邱安仪估计,受到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初两起公共事件的冲击,2020年上半年香港整体零售额跌幅将在3-5成左右。倘若成真,是有零售数据公布以来最大的半年跌幅。此外,失去了访港旅客支持,即使疫情过后,亦不足以令当地零售业出现反弹。
从维他奶的过往业绩来看,中国香港市场2015-2018年的营收分别为:20.69亿港元、21.67亿港元、21.59亿港元、22.64亿港元。虽维他奶国际发家于中国香港市场,但随着中国香港市场需求的渐趋饱和,业务增长也已很难取得突破,如今,维他奶在香港地区的业务前景堪忧。
无论是在发源地香港市场还是在主战场大陆市场,“佛系”的维他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用“归核化”的打法坚持了自身定位,即参照“可口可乐”,把品类收缩到豆奶,不管别家做什么,都不为所动。但是,目前发展阶段已完全不同。一则盈利预警,已经暴露了维他奶的发展韧性存在相当大的隐患。
此前,维他奶还能靠大陆的增长速度“讲故事”,现在“两条腿都断了”——香港市场因为持续的经济衰退,收入可预见会同比下滑;大陆市场,因产品缺乏创新,这些年除了维他奶和几个茶饮料外,基本上没有拿得出手的新品,营销更没有太多特色(爽过吸**,已经是很多年前的口号了)。
雪上加霜的是,维他奶在华南强势市场的表现也有点“一言难尽”。快消君此前曾报道过,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南方雨水过多,导致维他奶整体销量放缓。此外,维他奶的价格“失控”也导致了销售压力增大,很多经销商的库存普遍过大。华南地区甚至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窜货现象,甚至有些本该是佛山工厂的区域但却发现了武汉工厂生产的产品。
总之,“香港小茅台”和真正的茅台比起来,差距还是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