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春季农业生产工作情况。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表示,陆生和水生之间的两栖爬行动物,如龟鳖类和蛙类,根据协商,明确由农业部按照水生动物管理。包括中华鳖、乌龟在内的绝大多数龟鳖,以及蛙类中的牛蛙和美国青蛙可以养殖食用。
“牛蛙算是安全着陆了,那泰蛙和黑斑蛙呢?”据了解,目前广东台山、佛山等地仍有上万吨泰国虎纹蛙因身份尚未明确,压塘滞销。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的一处泰国虎纹蛙蛙塘 来源:澎湃新闻
业界呼吁尽快解禁泰蛙和黑斑蛙
“现在塘里还有十多万斤的泰国虎纹蛙,天天都在亏本。”台州市的蛙农杨启亮说。
泰国虎纹蛙属于两栖动物。2003年,原国家林业局官网发布的《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对54种驯养繁殖技术成熟、可从事经营利用性驯养繁殖和经营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予以公布,虎纹蛙位列名单中第49位两栖纲无尾目蛙科。
2015年底,杨启亮从银行贷款了约90万元建设养蛙基地。彼时,在他的眼中,养蛙还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产业,“身边也很多人在养泰国虎纹蛙”。据悉,从2000年开始,台山市的蛙农就开始专业养殖泰国虎纹蛙子二代品种。
在广东连州、重庆等地,养殖两栖爬行动物基地已经成了脱贫项目。
据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报道,2019年1月,重庆隘口镇建立了虎纹蛙养殖示范基地,基地平均每天可发售成品蛙3至4千斤,以当时市场价,基地每日收入可达5万元左右。截至2019年10月,已出售成品虎纹蛙10万余斤,总销售额突破100万元,预计全镇未脱贫户每人可分红700余元。
据杨启亮介绍,其拥有60亩塘,虎纹蛙的年产量能达到120万斤。通常来说,虎纹蛙的市场价在四五元一斤,春节假期等旺季能卖到六七元一斤。
受疫情及禁食影响,杨启亮养殖的虎纹蛙滞留在塘里。“水产市场都关闭了,没人进货。”杨启亮表示,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也没了,且银行的贷款还有一个月就要到期。
停止销售,除了减少收入,压塘的虎纹蛙也给农户增加了养殖成本。
另一位台山市蛙农陈伟业告诉南都记者,喂食虎纹蛙的饲料每袋在150元左右,虽然自家仅有16亩塘,但在零收入的情形下,也无力支付饲料的钱款。
“如果每天都喂饲料,十几天就会把老本都亏没了。”和陈伟业一样,杨启亮也选择让虎纹蛙“自生自灭”。
对于新出台的相关规定,有养殖户表示,泰蛙也应该列入名录,它与牛蛙、美国青蛙同属外来引进品种,而且在国内已经养殖二十多年,有大量的从业者,已形成种苗繁育、商品养殖、流通、消费、加工、饲料工业等一条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同时,泰蛙养殖也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理应继续开放养殖和食用。也有养殖户表示,黑斑蛙产品食品安全更有保障性,理应能够养殖流通。
此前,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史海涛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也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停止一切野生动物交易会起到严防疫情扩散的积极作用,另外,为了改变饮食陋习,目前作出的严格规定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但疫情过后,建议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区别对待,对于驯养繁殖技术成熟、不需要依赖野外种群的一些养殖产业,由于之前已经形成规模,如果不让养了,可以出台疏导政策。
同时,业界呼吁,尽快明确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名目,尽快拿出禁止上市交易的野生动物处置办法和对养殖户的补偿办法。
1400万人将冲击传统养殖业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从事特种养殖并与产业相关的人数大约1400万人,直接养殖的农户600万,每年的销售额在5000亿元以上。
禁养以后这1000多万人的行业选着,大多数还得在养殖业,毕竟隔行如隔山,对于动物养殖他们都有了一定经验,再去学一门手艺或者干别的选择不多。因此养猪、养鸡可能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因为场地都是现成的,还不用太大的投资。
这是否会对于我们会对于我们传统养殖业带来冲击呢?到时候让我们现在的养殖户的产品变得供大于求,在利润与价格上降低,造成我们传统养殖业的崩盘呢?笔者认为有部分影响,但不会很大,甚至会利好传统养殖业。
三点原因:
1、国家层面上,不会对于这些特种养殖户一关了之,甚至于不会全部关闭,因为目录上有些野生动物的人工是不是可以养殖还没有最终定论。也会给予失业人士有一定的安排和出路,马上全面脱贫了,还能让饿着?
2、这么多人也不可能都从事养殖,关闭以后对于他们可能也是一种解脱,以前有不少有放弃想法的正好趁机了断,从事别的事业未尝不比这个强。
3、全面禁野以后,人们对于肉食的选择只能是价格相对低廉的传统肉食,例如吃野兔的改成家兔,吃野猪的吃家猪就好了,相对来说花费的更少了,同样的钱可以敞开了吃了,当圈养的畜禽代替野味后,对于传统的畜禽会是利好,消费增加价格也会有相应的提高。
杜绝传染源 亟需饮食文明
中华预防医学会食品卫生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立实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滥食野生动物而引发人类疾病和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巨大隐患,亟须尽快制定或修订相关法律来禁止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行为。但制定和修订法律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在当前疫情防控关键时期,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出台一个专门决定的形式,针对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行为,进行及时有效的约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事实上,有研究表明,约80%的人类新发传染病都与野生动物有关。张立实表示,食用野生动物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就是可能导致某些传染病、人畜共患病和食源性疾病等。如2003年的“非典”(SARS),2012年后发生的死亡率很高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以及这次的新冠病毒感染肺炎,其病原都是(不同类型的)冠状病毒,研究已证明,这些病毒都来源于蝙蝠,再通过某些野生动物(如果子狸等)感染人,进而引起人群中传染病的流行。
“食用野生动物还可能导致如鼠疫、埃博拉病毒感染、禽流感、甚至艾滋病等多种危害较大的传染疾病、人畜共患病、寄生虫病和食物中毒等。”张立实说。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等学者表示,这些病毒本来存在于自然界,野生动物宿主并不一定致病致死,但由于人类食用野生动物,或者侵蚀野生动物栖息地,使得这些病毒与人类的接触面大幅增加,给病毒从野生动物向人类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危及公共卫生安全。
为了最大程度隔断传染源,张立实建议,应尽快制定《生物安全法》和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尽快发布《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使相关的监管有法可依,有更具体的可操作性。
事实上,此前我国相关名录对社会影响较大的关键类群并未形成覆盖。例如,在相关名录所保护的1804种野生动物当中,我国130余种蝙蝠和5种旱獭未见有任一种上榜,而这两个类群正是2003年SARS和2019年的鼠疫及冠状病毒的主要携带者,相应保护依据的缺失使得公共卫生安全面临较大风险。
张立实表示,农业和畜牧业、动物及其疫病、生态和环境保护、病原和传染病控制等相关研究机构应加强对野生动物及其合理利用,尤其是有较大经济利用价值的野生动物的研究,正确区分按照家畜家禽管理的野生动物和应严格限制对野生动物,不断修订完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以保护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对确因科研、药用、展示等特殊原因而需要对野生动物进行非食用性利用(如开展动物实验研究以及作为某些必需的工业原料和药物等)的行为,要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和相关规定实行严格审批,并严格做好相关的检疫检验工作。
同时,张立实指出,政府相关部门、学术团体、媒体、研究机构和学校等应从预防野生动物来源的传染病、营养和食品安全、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等多方面,加强对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和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宣传教育,引导公众自觉增强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保护意识,移风易俗,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改掉食用野生动物的习惯,以及利用野生动物的皮毛、骨牙和器官等作为化妆品、药品和奢侈品等行为,从根本上杜绝非法野生动物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