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食代留意到,范易谋在会上表示,出于环保原因(注:与肉类相比,素食的碳足迹更低)或自身限制等因素,很多消费者实际上也在寻求灵活的饮食选择。“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有机食品企业,达能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他说。
据悉,这家法国食品巨头正将蛋白质(protein)、植物基(plant-based)和益生菌(probiotics)合称为“3P”,并正在积极布局这些领域。
达能首席执行官范易谋(Emmanuel Faber)
“弹性素食主义正成为主流饮食文化的一个突出特征,因此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个相当大的植物基市场。”范易谋在会议上预计,在未来5年内,这一市场将继续以9%至10%的速度增长。
准确地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正在提升植物蛋白在饮食中的占比,而并非完全远离动物蛋白。“约有20%的英国消费者说他们是弹性素食主义者。有趣的是,这是一个跨越代际的现象,不仅仅是千禧一代这样做。而纯素食消费者的比例非常小。”他说。
事实上,这一饮食趋势在中国也越发流行。
数据1: 消费趋势,2018年11月“和6个月前相比,您在家吃以下每种食材是吃得更多、更少、还是和以前差不多?”基于3000名20-49岁的互联网用户
今天,小食代拿到的一份市场调研机构英敏特2019年发布的报告指出,2018年的消费者调查显示,植物性饮食获得增长势头,与动物性肉类和乳制品相比,不断增加健康担忧的消费者对多吃植物性饮食的兴趣更浓厚,植物性饮食在消费者中不断攀升。
上述报告显示,更多被访中国消费者正通过少吃动物性产品的方式积极管理自身健康状况和体重。大部分被访者少吃肉类和乳制品的首要原因是“出于健康考虑”(74%)、“想减轻体重”(45%)和“烹饪素菜更简单快捷”(33%)。
最看好大豆潜力
在所有的植物蛋白食品原料中,达能最看好大豆的潜力。
范易谋表示,大豆是营养价值最高的蛋白质之一,也是所有植物蛋白质中“最好的”。“你在这里看到的蛋白质分数表明,大豆实际上比牛肉得分高,非常接近于鸡蛋和牛奶酪蛋白,得分是大米的两倍,在这里你甚至看不到小麦、杏仁或其他坚果上榜,因为他们的分数更低。”他说。
另外,他在会上表示,大豆在氨基酸含量和糖含量等方面也具有优势,且对人们的健康有益,例如“有助于降低胆固醇”等。
不同食材的蛋白质分数
在中国,大豆饮料也是表现最强劲的植物蛋白饮料之一。
小食代拿到的一份英敏特2018年发布的报告指出,植物蛋白饮料销售额于2017年微幅增长,以5.1%年同比增长率达622亿元人民币。仅大豆及椰子两项细分品类有所增长,椰子类产品居渗透率之首,而大豆占最高饮用频率。
上述报告显示,大豆于2012年至2017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7%。大豆细分上市新产品最多,为最活跃细分品类。根据英敏特全球新产品数据库显示,2017年有68%的新上市产品为大豆饮料类。
除了大豆,达能同时也看好鹰嘴豆等食材会在未来走红,并通过旗下的风投基金进行布局。
“例如,我们正在与一家研究蘑菇蛋白的美国小型初创公司合作;我们另一位的合作伙伴InnovoPro则是一家研究鹰嘴豆蛋白的以色列公司,我认为这也是一种会在未来流行的蛋白质。”范易谋说。
2025年销售额
这家大力押注植物基风口的食品巨头提出了一个颇为可观的目标。
小食代留意到,据范易谋在会上透露,到2025年,达能计划旗下植物基食品的销售额达到大约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92亿元),为2018年17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3亿)销售额的三倍。
首先,该公司旗下的白波业务被寄予厚望。此前在2016年,达能以1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89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欧美植物基食品领导者白波(Whitewave)公司,这是其近十年来的最大并购。
“收购白波使我们在北美和欧洲(植物基)市场占据了第一的位置。”范易谋说,在这些市场上,与其他纯植物基食品公司相比,达能该品类的销售规模是最大的,而与其他食品巨头相比,如家乐氏、可口可乐和雀巢等,达能的植物基业务的销售额占比是最高的。
其次,为了开拓更多空间,在核心的饮料和酸奶品类之外,达能的植物基业务也跨界到了其他相邻品类,例如冰淇淋、咖啡、调味品和营养棒等。
在中国的植物基饮食市场,也出现了这一消费趋势。
英敏特在今年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当前植物性产品创新落后于消费者预期,每个子品类市场尚未饱和,为企业提供了有待其把握的庞大市场机遇。
尽管消费者接受度最高的仍是植物蛋白奶,但跨品类植物性食品和饮料创新的消费需求有所增长。“新晋或成熟的子品类(如咖啡和酸奶)一旦结合植物性食材,就可能引起消费者的兴趣。”上述报告指出。
跨界咖啡和奶粉
“咖啡就是一个例子,这里面有很大的机会。”范易谋说,达能不仅提供使用植物基奶的即饮咖啡,而且还提供咖啡师专用的Alpro植物基奶,“这很有意思,因为它将我们带入了另一个领域”。
为此,合作结盟是重要的。他举例道,达能和Costa咖啡就进行过联名合作,“Costa认为Alpro植物基奶能够帮他们拉动客流量,正如你在外面的广告牌上看到的那样,它说:如果你想享受这种体验,请去Costa。”
在竞争对手可口可乐公司已经收购了Costa的背景下,范易谋举的这个例子显得颇有意思。
小食代介绍过,去年,达能旗下白波和蒙牛的在华合资公司植朴磨坊也曾经宣布和星巴克中国进行了合作,为星巴克提供旗下的植物基奶产品(注:巴旦木奶)。
在婴儿奶粉领域,达能同样认为植物基业务存在巨大空间。
“全球各地都有大量有不同过敏症的人群,包括婴儿和儿童。很多消费者会把植物基食品当成解决方案,而达能是全球最大的植物基婴幼儿配方奶粉供应商,尤其是大豆类的。”范易谋说道。
小食代翻阅的会议演示资料显示,根据达能援引的数据,中国食物过敏症占比为20%,牛奶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前三的过敏原。而为了避免过敏,植物基食品成了中国消费者的“第一选择”。
会议演示资料显示,在婴幼儿配方奶粉方面,达能的植物基产品已经扩展至包括诺优能、爱他美和可瑞康等有关奶粉。
“在主流国家,我们将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和市场份额。”范易谋说,预期2025年的50亿欧元植物基业务销售额中,有1/3来自核心业务,其余的将来自地理扩张和新的品类,特别是咖啡。
中国植物基市场
尽管在欧美植物基市场排名第一,但达能在中国市场发展该业务时,似乎还需要再度摸索。
小食代介绍过,2014年,蒙牛和美国白波公司注册成立合资公司植朴磨坊,将美式豆奶Silk等品牌产品引入中国。2016年,蒙牛主要股东之一的达能集团以125亿美金收购了白波公司全球业务,其中就包括植朴磨坊,并在2017年4月完成这项交易。
工商资料显示,植朴磨坊(中国)有限公司有两大股东,分别是WhiteWave Hong Kong Limited和植朴磨坊有限公司,均为香港地区注册公司,在合资公司里的持股比例分别是51%和49%,分属达能和蒙牛旗下。
早在今年6月,曾有自媒体消息指称,植朴磨坊这家合资公司已经“拆伙”:团队解散了,负责人张连举已经离任,但蒙牛在饮料业务上仍在加紧布局。当时有多名业内人士向小食代表示,该消息属实。
小食代就此消息向植朴磨坊方面求证,得到的回复表示:“植朴磨坊(中国)有限公司决定调整其业务发展策略,保障公司更好发展。”
“这项调整将会涉及一小部分员工。本着对员工负责任的态度,公司将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公司的管理政策,切实保障所有受影响员工的合法利益。”植朴磨坊告诉小食代,但对有关调整所涉及员工的规模,以及公司的下一步发展计划不做回应。
今天,小食代查询工商资料看到,植朴磨坊(中国)有限公司的状态为存续(在营、开业、在册),法定代表人仍为张连举。不过,今天小食代拨打植朴磨坊总公司及旗下一家分公司登记的电话,均未获接听。
事实上,植朴磨坊数年来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曾在短短4年内换了4任掌门人。蒙牛和达能“两大靠山”并没有能成功扶持起来这一正在风口上的新兴品牌,不仅在消费者当中知名度不高,而且在线下渠道也“几乎没有存在感”。
不过,达能中国和蒙牛都不太可能会放弃相关细分市场。今天,小食代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蒙牛不久前在内部新成立的饮料业务团队中,“其中一部分就是植朴磨坊的人”,上述人士继而指出,这业务开展得有点像在做创新。
此外,也有市场传言称常温乳酸产品或划归该部门。但是有关说法截至发稿时并没有得到蒙牛方面的证实。
至于达能方面,回到上述会议,根据范易谋的演示材料,显然该公司也是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但强调要对不同市场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以中国为例,达能将之和日本、俄罗斯一道列为“正在转变中”的市场,认为植物基市场快速发展,自己需要在这里建立好“市场创新者”品牌,暗示业务仍待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