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保健品  烟台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奶粉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万象 » 食品生活 » 正文

对粮食安全保障的再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04  来源:益海嘉里
核心提示:夏至已过,今年的小麦收割已经基本结束。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消息,今年预计全国平均亩产比上年提高10公斤,丰收成定局,同时小麦品质明显好于上年,优质强筋弱筋小麦占比达到33%。
   夏至已过,今年的小麦收割已经基本结束。根据农业农村部的消息,今年预计全国平均亩产比上年提高10公斤,丰收成定局,同时小麦品质明显好于上年,优质强筋弱筋小麦占比达到33%。而我国另一种主要口粮水稻的生长情况也不错,南方早稻大部处于抽穗至灌浆期,长势总体正常。
 
  小麦和水稻,是中国人最主要的口粮。从2012年以来,我国小麦和水稻总产量每年都超过3亿吨,根据国家统计部门的数据,2018年我国小麦和水稻总产量共3.43亿吨,人均接近500斤,口粮问题基本得到了保障。事实上,随着连续几年的丰收,中国粮食库存激增。据来自行业机构的预测显示,目前国内小麦库存约为7000-8000万吨,超过每年小麦产量的一多半。水稻库存同样也很高。从2017年开始,国家连续调低小麦和水稻最低收购价,希望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以消化粮食库存。
 
  中国人的口粮需求在数量上已经基本可以保障。随着消费升级,食品质量安全将更受重视,饮食结构变化也将使肉禽奶的需求持续增长。同时,国际形势也有新变化,保障粮食安全供应,应有新的思考。
 
  口粮供应基本有保障
 
  消费升级离不开进口
 
  随着中国人均GDP进入较高水平、人口增长趋缓,口粮的需求将趋于稳定。从数量上看,口粮满足国人的需求已经不成问题,保障口粮供给的关注点从数量安全转向质量安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首先当然是要确保安全,其次还要有更高的品质。在这两个问题上,中国的口粮还存在一些结构问题。比如小麦,过去国产小麦以中低筋品种为主,蛋白质含量较低,而制作高端面包等需要的高筋面国内原材料供应不足,需要进口。未来,保障口粮供给,应着重结构调整,满足人们追求更安全更优质食品的需求。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也不断升级,对肉、禽、奶、水产品等的需求将持续增加,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人均肉类消费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而养殖业也离不开谷物、大豆等作饲料。饲料中的谷物主要为畜禽提供能量(称为能量饲料),而大豆主要提供蛋白质(称为蛋白质饲料)。据布瑞克农业数据,2016/2017年国内能量饲料需求约1.48亿吨,而同期国内能量饲料供应量达2.41亿吨,供过于求。但在蛋白质饲料方面,国内原料严重短缺,依赖进口。蛋白质饲料的主要原料是大豆榨油后的豆粕,而国产大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包括饲料行业在内,2017年我国大豆总需求量达到 1.1079亿吨,但是国内大豆产量每年不超过1500万吨,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大豆进口9553万吨,对外依存度超过86%。
 
  进口大豆不仅为养殖业提供蛋白质饲料,也是中国食用油的主要来源。中国大豆油年需求量超过1600万吨,绝大部分由进口大豆榨油而得到。由于食用油和饲料蛋白方面的巨大需求,中国不得不依赖进口大豆,如果中国每年超过1亿吨的大豆需求都由国内生产,则需要耕地约10亿亩,也就是说,全国一半的土地都用来种大豆,才能满足中国的大豆需求。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国家农业农村部门有关负责人日前接受中央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因为资源禀赋原因,我国大豆主要依靠国外市场的局面不会改变,中国愿意扩大开放,愿意和所有国家做生意。
 
  进口多元化
 
  避免依赖单一来源
 
  在各国资源禀赋有差异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进口农作物可以节约本国土地等资源,将其用于本国更有优势的领域。以日本为例,日本国土面积狭小,整体粮食自给率低于40%,只有大米接近完全自给(这与日本政府对大米种植的保护、日本大米人均消费量降低等因素有关),而油料作物则基本依靠进口。中国也是如此,每年进口的大豆、油菜籽、葵花籽等油料作物及白糖、棉花等其他农产品,约等于为中国节约了10亿亩土地。
 
  当然,进口产品、进口渠道应多元化,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来源,以便出现突发情况时可以从容应对。中国粮油学会副理事长涂长明建议,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应该加快开放中亚、东欧和俄罗斯地区的油菜籽(粕)、葵花籽(粕)等优质农产品的进口,替代一部分进口来源的大豆需求。如果多进口100万吨葵粕,其蛋白质含量约相当于80多万吨豆粕,可以替代100多万吨大豆进口。多进口200万吨油菜籽,也可以替代约200万吨大豆的蛋白质需求(在榨油上则可替代更多大豆)。
 
  增加肉类产品进口,替代部分国内养殖业,这样既可以降低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又可以降低养殖业对豆粕等蛋白质饲料的需求。据测算,若牛肉、猪肉、禽类各增加100万吨进口,将减少饲料用量1400万吨,减少大豆进口450万吨,大大缓解中国对大豆蛋白的需求。
 
  谷物的进口也是如此,扩大从中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地进口玉米和小麦都有很大的潜力。
 
  支持农业落后国家
 
  提高全球粮食供应
 
  从长远看,保障粮食供应的根本办法是提高全球粮食产量。如果粮食总产量不变,中国扩大从一些国家进口粮食,这些粮食原来要出口的国家就要从另外的来源进口,全球总的供需形势不会有大的变化。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应该为增加全球粮食产量,避免全球粮食贸易出现大的波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也可以通过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来解决。国内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产量。中国有不少农作物的单产量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据有关数据,虽然我国小麦、水稻、玉米的单产水平已经超出世界平均水平,但距离单产排名前十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通过培育推广优良品种、改良土壤、规模化种植等办法,中国粮食单产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也可以有所作为。中亚、非洲甚至南亚等很多国家拥有大量肥沃的土地资源,但是因为缺乏资金、技术等问题,粮食产量很低,导致粮食短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报告显示,2016 年全球有8.15 亿人受到饥饿影响,其中亚洲饥饿人口5.2 亿人,非洲饥饿人口2.43 亿人,目前全球共有37 个国家需要外部粮食援助。这些国家绝大多数都位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沿线,中国可以通过输出资金和农业技术、建立农业科学技术示范中心,来带动影响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帮助这些国家实行粮食自给甚至有余。全球粮食供应量增加,国际粮价下降,全球粮食安全有了保证,中国的粮食供应也就更有保障。
 
  涂长明建议,中国农业走出去,不应该是到海外圈地种地,把产品运回来,而应该输出农业种植和农产品加工技术,提高当地的农业水平,立足当地,解决当地的粮食供应问题。解决了当地的粮食供应问题,也就解决了世界的粮食供应问题,中国就有可能在国际市场上买到更廉价的粮食。
 
  此外,农业走出去不仅要投资种植业,也要投资农产品加工业。以俄罗斯为例,俄罗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国家,但俄罗斯农业加工技术落后,管理很粗放,加工成本很高,中国加工大豆成本在150元/吨左右,俄罗斯则需要400元/吨。如果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投资提高了其加工、物流、仓储效率,降低成本,俄罗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大大提高,必然会促进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中国作为进口需求方,也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在口粮数量需求可以保障、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新时代,保障粮食安全应该有新观念。更多关注质量安全,满足升级的消费需求,进口必不可少,应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开拓更多渠道,进口更多终端产品,降低国内压力。同时,中国应该加大对落后国家和粮食短缺国家的农业支持,增加全球粮食供应,稳定全球粮食市场,为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食品万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万象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