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保健品  烟台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奶粉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万象 » 食品生活 » 正文

陈君石院士谈婴幼儿配方奶粉:不能光靠底线竞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7-03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马肃平
核心提示:“国内外品牌目前在配方上的差别不大,但国产奶粉的配方不少都照搬国外。国外推出新的配料成分后,我们就照搬,跟风特别快。”
   “国内外品牌目前在配方上的差别不大,但国产奶粉的配方不少都照搬国外。国外推出新的配料成分后,我们就照搬,跟风特别快。”
 
  ESPGHAN大会上,有不少关于“后生素”(postbiotics)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不仅很多乳企没听说过这个名词,绝大多数儿科医生也没听说过。
 
  南方周末记者 马肃平
 
  责任编辑 曹海东
 
 
  “三聚氰胺事件”已过十年有余,在业界看来,国产奶的质量安全或已接近“满分”水平。但国内奶粉始终呈现外资强、内资弱的局面,被摧毁的公众信任仍在缓慢重建。
 
  “食品安全是食品产业的底线,但产业发展不能靠底线竞争,而要靠产品的营养和健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向南方周末记者感叹。
 
  几天前,陈君石院士刚从苏格兰格拉斯哥的ESPGHAN(注:欧洲儿科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协会)年会回国。这是欧洲婴幼儿营养领域的顶级学术大会,吸引了全球四千多名儿科医生和营养学家参加,致力于儿科医学产品(包括特医产品)、婴幼儿配方食品研发的食品和医药巨头也悉数到场。
 
  就在ESPGHAN大会开幕前两天,国内的一纸奶粉新政引发热议。2019年6月3日,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方案》中,明确未来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自给率要力争维持在60%以上。
 
  “虽然这几年国内乳企陆续强化了研发团队,但和国外研究水平相比,差距还是不小。”陈君石认为,生命早期1000天对婴儿的成长至关重要,不仅能影响婴儿时期的体格发育和脑发育,也关系到孩子成人后的健康。在他看来,国内关于生命早期1000天的宣传“口号多,行动少”。
 
  -1-
 
  “抽检合格率高,不代表完全没有问题”
 
  南方周末:怎么看婴幼儿配方奶粉力争六成自给的目标?
 
  陈君石:政府是希望借此推动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健康发展,但光靠行政命令作用不大。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依旧信心不足。没有信心,就容易“不讲道理”。
 
  南方周末:从历年抽检情况看,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合格率都很高。
 
  陈君石:2018年第四季度,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合格率为99.8%。但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吗?我们现在主要依赖于终端产品的抽样和检验,而发达国家采取的是过程监管,即监管整个生产过程。上个月,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以下简称科信)曾组团到丹麦考察,对方告诉我们:丹麦的食品合格率才80%多,因为过程监管中发现的问题也算进去了。
 
  南方周末:这是因为监管模式上的差异?
 
  陈君石:2014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开始了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这和过程监管有相似之处——监督员去到工厂里,检查从原料到奶粉产出的整个生产过程。假设乳企规定产品某个生产环节控制在85摄氏度、30秒钟,但实际生产中有一批次没做到,温度只有80度,这批次产品很可能还是合格的,但不能说没有问题,因为存在不安全的隐患。
 
  (注:从2015年起,原食药监总局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开展了为期三年的体系检查工作,在对企业的检查中发现,无论大、小企业,不论外资内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有的企业多达几十项。)
 
  -2-
 
  “国外加什么,我们也加什么”
 
  南方周末:现在国家监管部门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重视程度可以用苛刻来形容,乳企和行业也常说“国产奶粉的标准不低于国外标准”。
 
  陈君石:确实如此。但和消费者谈论标准不低于国外标准并没有意义,尽管国外产品和国内产品都符合标准,消费者对国内产品还是不信任。国内外品牌目前在配方上的差别不大,但国产奶粉的配方不少都照搬国外。国外推出新的配料成分后,我们就照搬,跟风特别快。比如很多国产奶粉添加了益生元,那也是国外品牌先加入的。
 
  (注:在中国,婴幼儿配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了必需成分和可选择成分。必需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可添加成分包括益生元、DHA、ARA等。)
 
  这几年国内企业陆续强化了研发团队,研发实力有一定提升,但与国际大牌企业相比,仍有巨大差距,特别是中小乳企仍以抄袭为主,没有自己的研发成果。单就这一点,婴幼儿配方奶粉六成自给的目标就很难达到——你学好了,人家的新东西又出来了。
 
  南方周末:市场上宣称“基于母乳成分研究”类似说法的企业似乎不在少数。
 
  陈君石:母乳是婴幼儿最理想的食品,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设计理念是尽可能接近母乳的成分。这是国内乳企遵循的唯一理念,而国际上评价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指标还要加上接近母乳的效果,而不仅仅是看奶粉的成分。这种理念上的差距,导致了新产品研发上的差距。很多国内乳企会告诉你“新产品研发的路不多了,该加的都加了”。在这次ESPGHAN的大会上,新亮点很多,到国外一看,就会觉得研发之路很宽广。
 
  南方周末:比如说哪些?
 
  陈君石:国内奶粉有些加入了益生菌、益生元。ESPGHAN大会上,有不少关于“后生素”(postbiotics)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不仅很多乳企没听说过这个名词,绝大多数儿科医生也没听说过。所谓后生素,是一系列益生菌代谢产物的混合物。
 
  南方周末:也就是说,这种产品还没被引入国内?
 
  陈君石:“国外有,国内没有”的现象在特殊食品领域不是个例,这和监管制度有关。我国对于婴幼儿奶粉配方的审批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简称特医食品)亦是如此,这是根据中国现状自己发明的一套体系,因此需要摸索。摸索过程中自然是要“慎重、严把”。两年来,国家总共批准特医食品二十多个,且多为外资品牌。法规总是落后于研发,全世界都一样,企业不能灰心,更不能因此停止研发。
 
  南方周末:市面上有很多益生菌产品,但也伴随着争议。2018年,有顶级医学期刊刊发文章指出“益生菌不仅无益,还有害健康”。益生菌是否有效,有证据支持吗?
 
  陈君石:今年是益生菌的大年。5月23日,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发布了《益生菌科学共识》,主要观点包括:益生菌的健康功能应建立在科学严谨的临床试验评价之上;人类对益生菌功效的探索是一个长期、严谨、科学的过程;益生菌的安全性已得到权威机构的认可;益生菌功效的发挥具有菌株和人群特异性。通俗地解释,不同益生菌株在不同人群中的作用可能是不一样的。
 
  5月29日,中国营养学会也发布了《益生菌与健康专家共识》,其中提到:没有证据表明长期食用益生菌有什么不良反应;婴幼儿、孕产妇、老年人和病人等特殊人群是否需要服用,选择哪种产品,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等专业人员。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在稍晚的时间也会发布关于益生菌的专家解读,包括消费者希望了解的问题,譬如常温酸奶和带有活菌的酸奶到底在健康益处方面有多大差别。
 
 
[ 食品万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万象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