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蔬菜价格一直处于近年较高水平,季节性回落相对较慢,直至近期才有所加快,加之猪肉、水果等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共同影响CPI明显上涨,引起社会极大关注。
蔬菜价格季节性下行,较往年同期水平偏高
春节以来,蔬菜价格季节性下行先缓后快,但一直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根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每日发布的全国重要批发市场蔬菜大宗批发价格计算,3月份,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开始季节性下跌,环比下降0.6%,降幅明显小于往年;4月份为4.51元/公斤,环比下降6.6%,跌幅增大,但同比增18.7%,影响CPI上涨约0.43个百分点;5月份环比下降8.6%,跌幅进一步增大,同比达近10年同期高点,较近3年同期平均高18.4%。
5月份,蔬菜价格恢复性回落加快。5月份,农业农村部监测的28种蔬菜全国平均批发价每公斤4.12元,环比跌8.6%,同比涨16.4%。环比价格下跌品种增加至20种,上涨8种。
天气、成本等多重因素影响菜价波动幅度
一方面,菜价同比保持较高水平,主要原因,一是受去年冬季菜价偏低影响,今春蔬菜种植面积有所回调。据农业农村部监测,580个蔬菜生产重点县信息监测点蔬菜3月底在田蔬菜面积107万亩,同比减2.2%,产量74万吨,同比减1.5%。二是冬春蔬菜主产区受“倒春寒”和持续阴雨寡照影响,蔬菜生产进度推迟。春季南方持续阴雨寡照,露地蔬菜种植晚于往年,设施蔬菜由于光照不足,产量偏低,品种产地转换不畅,造成菜价居高不下。3月份长江流域冬春蔬菜优势区和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优势区产量同比分别减11.4%和3.5%,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优势区部分主产区,由于今年上半年气温偏低,入夏时间有所延后,部分茄果类蔬菜采收推迟,整体产量同比减4.8%。三是蔬菜种植成本逐年升高。近年来,随绿色生产要求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资料成本上涨,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成本增加传导至蔬菜价格,导致蔬菜价格升高。农业经营生产成本增加,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蔬菜种植相对费工,劳动力成本上涨明显,同样也导致蔬菜成本增加,进一步带动蔬菜价格上涨。
另一方面,蔬菜市场运行整体符合季节性波动规律,加速下行。主要原因,一是冬春季未出现极端天气,供应有保障。虽然今春出现反复几次的温度剧烈变化和局地强对流天气,但并未出现极端灾害,蔬菜生产恢复较快,虽然生产进度有所推后,总体供应是充足的。二是蔬菜生产逐步由冬春模式转为夏季模式,产量增长快,且品种丰富。随着蔬菜进入夏季供应模式,露地蔬菜成为主流,地产蔬菜丰富,蔬菜生产和运输成本整体降低,蔬菜大量上市,菜价季节性下行。三是前期推迟上市的蔬菜集中大量上市,加速菜价下行。春节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长时间低温寡照天气,严重影响华中、华北地区大田蔬菜育苗及播种,甚至影响该地区的大棚蔬菜生长。华中、华北地区大田蔬菜上市时间普遍延后半个月到1个月,目前前期推迟上市的蔬菜进入批量上市阶段,上市量增大而且集中,导致价格加速下跌,个别品种已跌至近年较低水平。
理性认识当前形势,防范后期“卖难”风险
短期来看,蔬菜价格将保持季节性下行。由于前期推迟的生产进度将随夏季到来而进一步恢复,产地转换逐步完成,露地蔬菜供应增加,预计后期蔬菜价格季节性加速下行,部分春季早茬蔬菜上市期推迟、目前进入集中上市的品种,很可能还会出现春夏季蔬菜同时上市的状况,增大六七月份市场价格下行压力。此外,前期雨水较多,蔬菜病虫害严重,建议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防控。据中央气象台预报,后期江南、华南北部及西南地区东部多强降雨过程,局地还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华北黄淮等地有高温,不利于蔬菜生产和采收,建议菜农及时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田间管理,实现高菜价下的高收益。
全年来看,蔬菜整体价格或与去年持平或略高,保持合理波动水平。虽然今春蔬菜种植面积有所减少,但受前期高价影响,下半年部分品种扩种意愿较强,秋冬及后期蔬菜供应有保障,且价格下行压力增大,后期蔬菜生产需要理性决策,在品种选择和茬口衔接上做好规划,防范高菜价后的滞销卖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