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热,申城的冷饮市场逐步走暖。记者发现,今年沪上各大超市卖场和便利店里,中高端冷饮基本占据了主流,低价产品并不多见。而传统的盐水棒冰、三色杯等产品大部分只能在冷饮批发店里觅到。
业内人士指出,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不少进口产品和网红产品纷纷应市,占比超过10%。随着销售渠道的多元化,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双黄蛋、小奶狗成“网红”
白色的雪糕上,镶嵌着两个黄色的蛋黄;一支黑色的雪糕,做成了可爱的沙皮狗形象。在超市和便利店的冷柜里,记者看到了多款今年的网红产品。
在全家便利店,有消费者一下子拿了3根双黄蛋雪糕,匆匆结账。“给同事捎带了几支,他们都点名要这款。”她一边说着,一溜儿小跑地就消失在人群中。
网红产品不仅走进了便利店,也走进了大型超市。家乐福超市的工作人员就表示,今年特地预留了相当一部分冰柜,放置一些网红款产品。“除了双黄蛋、小奶狗、中街1946雪糕等网红产品外,还有明治、宾格瑞等进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
相比之下,传统的盐水棒冰、三色杯、奶昔、冰砖等产品则越来越难觅。在沃尔玛超市里,记者寻遍了近十个冰柜,也没能找到这些冷饮的身影。一位正在购买冷饮的阿姨说,现在要买这些产品,只能去一些冷饮批发门店。
“盐水棒冰1元/根,10支以上批发价0.8元/根。”记者在嘉定区一家冷饮批发店内看到,一个大冰柜的一角,堆着十几支光明牌盐水棒冰。依旧是熟悉的红白色包装,盛满了很多人的记忆。店主告诉记者,现在盐水棒冰等产品的确是越来越“难觅”了。“单价才1块钱,利润非常薄,一支棒冰利润都不到2成。相比之下,大部分店都愿意进一些单价更高的产品。”记者随后随机走访了市区多家烟纸店、便利店,没有一家门店销售盐水棒冰。
一位大卖场冷饮柜台的负责人表示,相较于低价产品,中高端产品的销售渠道要明显多出不少,因此,也占据了市场主流。而随着越来越多网红单品和进口冷饮的应市,冷饮市场中的高端产品份额将会出现重新划分。网红新品的不断出现,对于超市卖场原有的产品结构构成了威胁。“今年的新品已经占比达到10%-15%。商家也需要跟住市场变化、快速反应,为这些产品预留出足够的空间。”
便利蜂的相关人士透露,据其门店销售情况观察看,今年冷饮市场呈现两端分化的局面,传统经典口味和网红新奇特这两端的商品表现突出,整体销量看好。特别是网红款,咸蛋黄冰淇淋做的口味融合,一些商品包装上做的创新,以及一些商品尝试将水果和冰淇淋融合,都取得了不错的销量。
便利店难觅4元以下冷饮
“今年冷饮价格上涨还是比较明显的。”一位冷饮经销商表示,从价格上看,单支可爱多价格超过5元,梦龙则已经超过了10元。“这些消费者耳熟能详的产品,都涨价了。”
在全家便利店里,记者详细观察了三个冷饮冰柜的产品价格。在总共的30款产品中,最便宜的冷饮价格为4元的德氏大奶砖,剩下的29种品种,价格全部在4元以上。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罗森便利店中,近30种产品,无一例外价格都超过4元。
其中,在全家便利店内,售价最贵的小奶狗雪糕卖到了24.8元。大部分的商品价格都在10元左右。据粗略估算,今年市场上冷饮的价格要比去年上涨约10%。
据冷饮行业业内人士透露,一支冷饮的利润在20%-40%左右。他分析,冷饮产品逐渐走向中高端的原因主要在于成本结构的变化。“在冰淇淋市场,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选用进口优质奶源,果汁、果肉的添加比例也在逐步升高,这些趋势反映的是消费需求的变化。与此同时,商家为了追求更高的毛利,选择大量推出中高价产品。”以大型超市为例,超市内售卖的冷饮大都为多支盒装,规格一般是3支-10支不等,主流价格在20元-30元区间范围,占比超过一半。各品种产品折算的平均价格也基本都超过3元。从市场份额看,销量最高的依旧是传统的光明、和路雪、蒙牛、伊利等知名品牌。
冷饮品种增长近2成
有了网红产品和新兴进口品种的更迭,必然意味着不少老款产品被逐步淘汰。但总体看,冷饮品种总量依旧在扩张的进程中。据上述业内人士透露,今年冷饮市场产品品种较去年增长了超15%。
“近年来,申城的冷饮市场总体保持稳定,几个知名的品牌依旧维持着较高的销量。同时,企业也在不断开拓新品,基本每家企业每年都会有1-2款新品上市,以更好地迎合时下市场的需求。”该人士表示,老品牌各自会有一些经典款产品,这些产品往往具备一定的文化积淀和产品知名度。在保留这些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产品革新或者开发出新的系列,成为了不少企业主要的操作思路。
相比之下,前几年申城刮起的冷饮东北风,却不再强劲。马迭尔冰棍的一位经销商坦言,生意并不好做。“一开始大部分消费者可能充满新鲜感,抱着尝试的心态购买。但是做了两年后发现,销量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出现断崖式下跌。所以我们很早就退出市场了。刚来上海的时候在南京路步行街上设了一个柜台,那时候生意最好的情况下,一天可以卖出近千支。但是到了第二年,销量锐减了三分之二,我们只能选择退出。”之后尝试经销的老鼎丰冰棍,也没能在市场上掀起波澜。而前两年,在申城的大街小巷里,几乎每家烟纸店里都会出售的东北大板,也不再红火。“一天也就卖2-3根。”一家烟纸店老板抱怨道。
从东北大板、中街大果到马迭尔冰棍、一个鸡蛋,来自东北的品牌相继出现,但又纷纷逐渐销声匿迹。业内人士表示,这些东北品牌的冷饮市场份额并不高,且进出十分频繁。究其原因,冷饮市场还是一个完全开放、充分竞争的市场,上海的消费者又对于冷饮产品有些特别的情结和喜好,没有与时俱进的优质产品,很难取得成功。
一家大卖场冷饮柜台的负责人表示,从销售渠道来看,如今消费者购买冰淇淋的渠道也变得越来越碎片化,除了线下门店外,互联网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渠道。随着各种电商平台不断涌现,冰淇淋半小时到家业务今年将会呈现爆发式增长。因此,很多超市卖场都纷纷提前进行了布局,预计今年的冷饮市场体量或将超过去年不少。
“好吃、好玩、新奇特、能打卡、别太贵。”便利蜂相关人士道出了冷饮市场热卖款产品的特征。在采访中,一位冷饮吃货告诉记者,在她看来,她会选择的冷饮一定是做得好吃、长得好看、有传播话题,单支价格不超过15元的款。“网红是快速迭代的,消费者追求的永远是不断更新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