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2019中国啤酒产业发展趋势及标准化座谈会暨2019年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啤酒原料专业委员会理事(扩大)会议在京召开。
2018年,在酿酒产业呈现继续复苏的态势下,啤酒市场呈现出市场容量顶部徘徊、市场结构深度变革的现象。啤酒消费习惯向中高端化加速推进。啤酒业出现连续四年负增长之后,业内人士的心态逐渐趋于平稳。人们对产业产销量是否增长的态度,逐步从关注市场容量向市场结构变化趋势的重心转移。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我国消费者群体构成、消费口味、观念的变化,我国啤酒市场消费结构也随之改变,低端啤酒产品的市场份额在逐年下降,而中高端啤酒的市场份额则在快速增长。
啤酒单位产品售价提升明显。数据显示,啤酒产品的议价能力连续两年得到提升。其中有主动因素和被动因素,主动因素源自啤酒产品结构调整,中高端产品比例的提高:被动因素源于生产成本变动,年初包装物价格大幅上涨,年底进口大麦价格上涨的原因。各大啤酒企业几乎同时上调了价格。和国际市场相比,目前,我国啤酒单位产品售价偏低,结合中国当前啤酒消费习惯中高端化加速进程,以及各家啤酒产商的大力推动中国啤酒业有明显的议价能力和空间。
啤酒产品结构碎片化进一步放大,消费更加注重场景化。进入消费者主权时代,消费者更加倾向于追求个性化产品,这一点在啤酒市场体现的极为明显,消费者对个性化啤酒产品的需求继续加大。同时,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的追求与健康、环保、便捷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并且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消费诉求也有着较大差别。啤酒市场的消费特征、消费水平消费诉求都发生了变化,从单纯的追求数量向介入场景过渡,“悦己型体验式消费盛行。社交分享型逐步减少,而个人享受型则越来越多。淡爽型啤酒产品消费量继续下降,适合于个人享受型的浓醇型啤酒产品显然更具说服力。
啤酒原料对外依存度高,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啤酒产业的原料对外依存度较高的风险逐渐开始显现,自2018年11月和12月,商务部提出了对澳大利亚大麦”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的公告,进口大麦的形势一时间变得较为严峻。由澳麦”双反“所带来的影响对啤酒产业而言也未必都是坏事。可以引起产业对依存度过高不以为意、没有下决心改变现状的重视;可以凝聚更多的产业力量为改善国产大麦供应局面增加动力但是,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工作,涉及工业、农业、科研等等多方的力量,而且短期内无法彻底改善。此外,还有物流、汇率以及进口国的产情等影响因素,都可能对进口大麦的供应和价格产生影响。
进口啤酒和工坊啤酒增长较快。进口啤酒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增长目前占国内啤酒消费量的22%,近两年增速回落,但仍远高于国内啤酒消费量的增幅。工坊啤酒在近几年一直被寄予厚望,被称为”啤酒业未来的新增量“。由于目前国内乃至国际上对工坊啤酒(市场称谓:精酿啤酒) 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国内的工坊啤酒仍属于高速发展阶段,其市场在快速成长的同时,需要进一步规范化发展。工坊啤酒业虽然投资规模相较于主流啤酒厂要小很多,但毕竟属于食品制造业,有着自身的产业定位产品属性、工艺标准、生产条件、卫生环境、质量控制,以及社会文化属性等等。
生产制造体系进行优化布局。最近几年主流啤酒集团开始对落后产能进行淘汰,对生产制造体系进行优化布局。采用集约化生产模式,产能得到了优化,有效降低生产、制造和管理成本,对产品质量控制和能源消耗等都是有利的。但是,与主流啤酒集团的关停相反,小微型啤酒工厂的新建是另外一道风景,除了个别工厂的规模对外声称达10万kL以上普遍性的规模较小,基本在5万kL以下。由此看来,随着小微型工厂的陆续投产,产业新增产能可能会相对放大。
总体看来,中国啤酒市场的消费容量将处于底部波动蓄势,啤酒消费市场总量趋稳。消费升级所带来的消费结构转型仍将持续,引导啤酒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转变速度加快。随着啤酒优势文化逐步建立、普及和完善,中国消费者对国产啤酒的信心会缓慢认知、更新和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