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统一净利润10.3亿元,康师傅净利润24.63亿元,可后来者达利公司净利润高达37亿元,比统一和康师傅加起来还多。单从这个角度来说,快速成长起来的达利或要成为食品界的新巨头了。
只是,巨头表面的光鲜亮丽,并不能掩盖其在渠道布局方面的隐忧。当然,达利对此也并非视而不见,从年报可知,达利已对渠道“动刀”了。
1
赚钱“高手”
近日,达利食品公布了其2018年的业绩。数据显示,去年,达利营业收入208.64亿元,同比增长5.4%,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7.17亿元,同比增长8.3%。
康师傅和统一的赚钱能力也是业内少有的,可遇到达利,也只能甘拜下风。根据二者之前披露的年报,康师傅和统一去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4.63亿和10.3亿,而达利的净利润比两者之和还多出2.53亿。
事实上,达利增长速度之快也令业界咋舌,它用业绩证明,它才是“最赚钱的食品公司”。2012年至今,达利用了六年时间,将营业收入从此前的108亿做到了208.64亿,利润从之前的7亿,增长到了37.17亿元,着实应该点赞。
除了赚钱能力,多数人对达利的了解并不“真实”。比如,产品。
好吃点、可比克、和其正凉茶和乐虎功能饮料等都是达利的产品,可因为它们并不都叫“达利”,所以,当有人知道上述产品都出自达利后,甚至感慨,“原来,达利有这么多产品……”
因为达利的产品线之广,才被称为“食品界的腾讯”、“中国雀巢”。
如今的达利,全国的销售网点已经突破9万个了,经销商更是超过6000个。在208亿元的营业收入中,食品板块的销售收益由2017年的99.72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104.22亿元,同比增长4.5%;数据显示,在食品板块,糕点类、薯类膨化类食品及饼干销售收入较2017年分别增长2.3%、12.4%和1.8%,“贡献最多”。
饮料板块贡献了91.55亿元,同比增长6.5%。
彼时的2007年,达利切入饮料产业以来,创造了不少消费者熟悉的的产品,当前拥有乐虎、豆本豆、和其正等。年报显示,2018年,达利旗下的功能饮料、植物蛋白和含乳饮料(包括豆本豆)销售额增长明显,分别增长15.1%、27.0%。年报显示,凉茶市场整体增长乏力,凉茶及其他饮料则分别下滑6.3%和23.1%至23.61亿元、9.31亿元。
大抵与贡献值相关,在外界看来,达利似乎也更看重功能饮料——乐虎。
一个与之有关的“理由”是:来自欧睿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功能饮料市场销售规模约600亿元人民币,占软饮料10%,是增长最快的软饮料子品类。在过去三年间,乐虎实现年复合增长率15%,2018年,达利对乐虎进行了强势的品牌建设,包括赞助2018年CFGP方程式大奖赛、2018年腾讯TGA大奖赛、2018年斯坦科维奇杯洲际篮球赛以及2018年国际足球俱乐部超级杯等。
2019年,达利集团还对乐虎的品牌形象进行了全面升级,进一步强化了其专业功能饮料的属性,同时还将推出500毫升的新规格,大力拓展重度用户市场。乐虎还成了2019年FIBA篮球世界杯赞助商和官方指定功能饮料。
事实上,乐虎也是红牛的“模仿者”,但从2017年开始,达利改变了。
2
渠道“之伤”
近年来,达利似乎抛弃了模仿跟随战略,推出“原创产品”豆本豆,并不断加大投入,以巩固自己的业界地位。
该举动也被业界解读为:渴望在植物蛋白领域“分一杯羹”,也许,达利也是看准了植物蛋白领域的巨大机会。
但是,以“模仿”着称的达利似乎没有想到,创新的代价是巨大的。
近日,植物蛋白领域的龙头企业养元饮品也发布了年报。数据显示,养元饮品去年全年营业收入81.44亿元,同比增长5.2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是26.78亿元,同比增长15.92%。凭借大单品核桃乳,养元饮品牢牢地坐稳了中国植物蛋白饮料品类老大的地位。
事实上,植物蛋白饮品是近几年的热点。除了达利,伊利、九阳和北大荒等品牌也把目光投向了植物蛋白饮品。不巧的是,虽然植物蛋白很受宠,但资本市场似乎并不待见行业内的公司,养元饮品上市之后第19个交易日就跌破了发行价,承德露露业绩连年下滑。而且,植物蛋白饮品的行业集中度差,地域性却很明显。
一个相关的佐证是,2015年,打破地域限制的养元饮品,其市场占有率也仅有8%左右。近几年,养元饮品也在不断地拓展自己的产品线,以抵御单一产品(六个核桃)带来的风险。
与养元单一的产品线相比,达利坚持多品牌、多品类的发展战略由来已久,而且成效显着。在达利的成名史中,“模仿”曾成为他的标签,照着红罐王老吉,推出了和其正;照着乐事薯片,推出了可比克……还被行业戏称“一直在模仿,一直在超越”。
模仿策略给达利带来了成功,质量不错的产品,低于同类产品的价格,让达利的每一步似乎都走对了。
2017年推出的豆本豆,算得上是达利的“原创作品”。但其上市以来,就风波不断。
彼时,豆本豆以多种口味和包装构建产品矩阵,其对家庭消费市场的品牌定位与同类产品形成了清晰地差异化,在即饮纯豆奶品类中已经建立了先发优势。豆本豆还邀请了孙俪代言,“娘娘”凭借多部火遍大街小巷的影视剧作品,成功充当了豆本豆的流量担当。
不过,新产品想火,从来都不容易。
虽然,豆本豆在2017年为达利贡献了10亿元的业绩,但一并带来的,还有来自经销商的埋怨和行业质疑。当然,有业内人认为,达利的渠道危机迟早都会发生。原因是,“达利一直忽视对终端渠道的培养”。
不过,达利或许并不这么认为。它起初对豆本豆的“压库”,显然说明了其对自身经销渠道的自信,但也高估了市场对品牌的认可度。豆本豆上市不久,便被媒体曝光称,“达利的货卖不出去,大量积压,经销商怨声载道”。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2018年的年报中,达利一再提及对终端渠道的重视。年报称,去年上半年,公司调整了豆本豆经销商的队伍,引进了大批有相当产业经验的新经销商,优化了渠道库存管理。
有关此,食品君也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为了豆本豆,达利甚至花心思去找更适合代理此款产品的经销商,以避免坏消息再度发生。
事实上,在植物蛋白饮品方面,达利仍在加大投入力度。2018年四季度,达利还推出了唯甄系列豆奶和短保面包品牌美焙辰,美焙辰定位家庭消费的早餐场景,和短保面包美焙辰联动操作,进一步培育即饮包装。
按年报所述,达利意在抢占早餐市场份额,而豆本豆、短保面包等都是是达利向早餐领域进军的产物。为此目的,达利的遍布全国的经销渠道是优势,但若不能平衡经销商的利益,渠道优势也会变成劣势。
如果现实真如达利年报所描述的那般,真正重视终端渠道,优化渠道库存管理。在早餐市场,达利或真能“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