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构职能改革以后食品安全监管面临哪些新问题,刘兆彬表示,从总的来看,我国近些年食品安全监管的形势总体驱稳向好,但是问题多发、高发,形势比较严峻。具体来看,刘兆彬提出了机构改革以后仍然面临着的五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中央实施高度集中统一管理与地方管理的衔接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刘兆彬认为,在我国食品安全法中,针对大型食品生产、流通、餐饮企业按照食品安全法、市场准入等,拥有一套完整的监管制度,而针对小企业、小作坊、小餐馆、小流通的管理则存在脱节现象。所以,应进一步强化地方上对小企业、小作坊、小餐馆等的监管。
第二个问题是改革之后的食品监管体制还存在进一步改革的空间。比如市场监管跟农业部门初级农产品监管的衔接、是否应统一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和国内监管等问题,食品安全法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两法要一致,最好合并为一部法律,分工合作。
第三个问题是目前的监管效果和社会大众的感受是脱节的。据介绍,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查合格率都在97%,97.1%,97.6%,在进出口方面有时能达到99%。但在江南大学一个教授主持的一个民意测验显示,有55%的社会公众对现在的食品安全是不放心的,真正满意的人群大约不到20%。
第四个问题,刘兆彬指出目前抽检是随机的,而得到的合格率也不是真正统计学意义上的合格率,所以监管人员应将抽检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完整统计。
第五个问题是监管目标和监管资源、能力、水平之间的脱节。一个市场监管所的十来个工作人员要面对成百上千的企业,情况错综复杂,监管难度较大。
在谈到食品安全信息工作有哪些新任务时,刘兆彬提出了五个结合:
第一,食品安全信息链和食品安全产业链要紧密结合。食品安全信息链一定要跟产业链和现代技术要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信息的监控才能即时、准确、有效。
第二,食品安全信息链和政府监管工作执法链要紧密结合。将食品安全监管信息融入到监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并实现信息化。同时还要跟农业、海关的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链结合在一起。食品安全法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协调性问题,两法要一致,最好合并为一部法律,分工合作。
第三,食品安全信息链和消费链要紧密结合。所有生产的食品最终都是用于消费的,那么就必须关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反馈。食用食品后,将营养、健康、疾病等各方面信息进行采集、分析、整理,从而建立一个链条。
第四,食品安全信息链和社会共治链要紧密结合。食品安全信息链要和媒体、协会、第三方检验机构、智库、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共治链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信息链。
第五,国内的食品安全信息链和国际的食品安全信息链要紧密结合。
在整个食品安全工作当中,信息工作有着极端的重要性,因为事关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企业的生命线,也关系到安全监管的有效运行,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形象。最后,刘兆彬发出呼吁,大家共同努力,让人们吃得更安全,让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