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日清食品有限公司公布了3-6月的业绩报告。报告显示,日清中国区销售额实现增长,但经营溢利延续往年的下滑态势。
具体而言,数据显示,日清食品中国区3-6月实现净销售额9230百万日元(约折合6.51亿港元),同比增长6%;但同期实现经营溢利414百万日元(约折合2919万港元),同比下滑37.6%。
对此,日清在财报中表示,即食面市场已于中国大陆见底,而高架即食面市场则正在扩张。集团积极扩展地域销售面积并强化合味道品牌。在此环境下,受益于合味道品牌的强劲表现,集团销售额实现增长。然而,经营溢利却因中国雇员成本及原材料价格的上升按年下跌。
实际上,日清食品中国区的利润一直处于下滑态势。自2017年登陆港交所后,2018年3月日清发布了2017年的全年业绩。数据显示,日清中国区分部业绩实现1.33亿港元,同比下滑23.8%。
此外,财报显示,日清集团中国区2017年销售额在集团业绩的占比为52.2%,相比2016年的55.7%有所下滑,一改往年逐年增长的态势。
日清中国市场的遭遇还远非如此。资料显示,2017年7月3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5月未予准入的食品化妆品信息,其中3.4吨日清方便面因含有未获检疫的鸡肉成分、大肠杆菌超标等原因被销毁。
资料显示,日清中国方便面业务的零售额和销售量在中国整体方便面市场的占比分别为2.8%和1.4%,占比仍较低,而日清在日本等地区方便面市场却很成熟。
日清在中国市场与多家企业的合作也都并不成功。资料显示,日清此前依托曾与华龙合资,依托华龙的生产及渠道销售其方便面,然而因合作机制、利益兼衡等方面的问题,双方分道扬镳,在2016年底日清又与今麦郎分手。
而对于日清集团,也一直保持收入增长利润下滑的态势。数据显示,2014年-2017年,日清集团实现收入分别为25.36亿港元、26.29亿港元、26.3亿港元、29.02亿港元,逐年增长。而同期的经营溢利分别为1.73亿港元、1.16亿港元、1.07亿港元、2.2亿港元,除了2017年出现增长,此前几年连续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