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年半时间,汤先生已获三轮融资
近日,餐饮界最受关注的品牌非「汤先生」莫属,这个成立不到三年的汤品品牌完成了IDG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在此之前,「汤先生」曾获得由光速中国领投、点亮资本跟投的数千万A轮融资,以及真格基金领投、天图合伙人李康林跟投的600万天使轮融资,这两次融资的时间分别是2017年8月和2017年3月。
2015年9月,新媒体煲汤达人陈华滨创立了「汤先生」这个品牌,垂直于汤品领域,从汤品单品切入,面向白领、孕妇、术后康复者推出不同汤品,主打养生特色,定位明确。
「汤先生」成立之初,上海的第一家店铺仅有10㎡大小,如今汤先生在上海已有25家门店,且还在以每月3-5家的速度铺设线下门店,而且店面也从刚开始的无堂食进化到拥有宽敞的堂食区域。目前,线下门店主要采用外卖+轻量街店的形式售卖汤品,大部分订单仍然来自于外卖平台。
品牌方提到,「汤先生」外卖已送出数百万份汤品,单店日销售额过万元。并且, 凭借着品控体系和单点成本结构的把握,品牌已经具备了单品快速复制的能力,现在新店的孵化周期可以稳定在14天左右,6~8个月便可回收成本。
汤品原本一直都是不被外界所看好的餐饮品类,并且曾经有餐饮人提出过的“做单一品类必死无疑”的言论,但是「汤先生」这个垂直于汤品的品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再次获得了数千万元融资。对此,媒体纷纷表示,「汤先生」是汤品界,甚至是单一品类界的一次“伟大的逆袭”。
对于「汤先生」这个“伟大的逆袭”,我们承认其标准的品控体系、稳定的单店成本结构,以及快速复制单店的能力确实非常强,但是就这次投资来看,资本可能会面临一些可预见的风险。
2
「汤先生」凭什么能获得三轮融资?
首先,我们来说说这个品牌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成为单一品类的NO.1
今年,虽然我国餐饮行业整体将跨入4万亿元大盘,但是不能回避的一点是,中国餐饮业市场已经达到极度饱和的状态,这主要是由于餐饮行业势头好而门槛低所造成的。极十咨询创始人史远曾说过,“虽然市场达到饱和,但是餐饮业的机会是永远存在的,企业如何在这种挑战中调整步伐是关键,目前,做好品类细分肯定是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发展方向。”
在传统餐饮门店,汤始终都是配角,但却是大多数人都无法忽略的存在,所以汤品在餐饮界的市场认知其实是较为深刻的。「汤先生」能成功获得三轮融资,与其品牌垂直于汤品这个单一品类发展脱不了关系。
汤品零售化
「汤先生」致力于做单一品类,那在市场与盈利上肯定会受到一定限制。为了转变这一局面,创始人陈华滨不是选择扩充品类,而是开始布局零售行业。先是开发汤小盒等供零售的方便汤品(包含成品汤、汤料),并投放到无人货架、便利店和电商平台等新零售渠道进行销售,结合餐饮和零售,让品牌触及更多人群,扩大市场。
5月10日,「汤先生」发布了其第一代零售汤品”自加热养生汤”,不需要任何烹饪步骤,8分钟就可以让消费者享受一碗暖心鸡汤,为的是覆盖线下门店和外卖难以触及的消费场景。餐饮往零售化转型是目前市场上的大趋势,所以受单一品类限制的「汤先生」选择向电商发展,说明品牌跟得上市场变化,这点是值得肯定的。
以大数据做支撑
「汤先生」非常重视且懂得利用数据进行流程管理,他们曾邀请了前大众点评技术团队,开发了从供应链到订单管理的全流程管理系统。
这套系统不但详细记录了顾客线上线下的消费记录,可以为改进产品结构、调整生产体量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比如,这套数据能够较为精准地计算出单点需要准备的汤品量,以此减少汤品报损率,增加利润。
3
品牌的转型逻辑非常通顺,但市场接受度有待观察
这次的融资成功,主要是得益于「汤先生」往餐饮零售的方向转型。的确,这是符合市场逻辑的,但是汤品真的适合零售行业吗?
首先,「汤先生」将汤品变成零售,目的是为了培养中国人随时随地喝汤的习惯。而在中国,只有一个地方的人有这个习惯,那就是广东人,想要培养其他地域消费者的习惯,那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
其次,中国人尤其是广东人,喝汤非常讲究炖汤的火候,如果一旦将汤品转为电商零售,那这碗汤的精髓就完全不见了。喝汤本来是一件非常精致的事,但是变成零售以后,肯定不可能还原“老火慢炖”,汤也就失去了精华。那么,一碗汤从餐饮转零售,又有多少消费者能够接受呢?
另外,从线下渠道全面转型的话,对「汤先生」的管理层和团队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毕竟两者的销售逻辑是有很大区别的。
资本大肆“入侵”餐饮界,可能在投资上会有些许盲目,这是因为表面上完美无瑕的商业逻辑,很有可能会与这个变幻无常的餐饮市场背道而驰,这不只是为投资人敲响警钟,也是给餐饮人上的重要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