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FBIF2018食品饮料创新论坛上,英敏特北亚区市场洞察副总监吴佳莹以《中国零食趋势》为主题,发表了演讲。
吴佳莹介绍,目前国内零食市场,最多的是坚果类,其次是饼干和薯片,糖果也占据很大份额,此外还有一些乳制品和能量棒之类的产品。截至2016年,坚果类产品几乎达到20%左右的活跃度。
如今,中国消费者在选择零食方面,除了解馋,还增加了一些多元化的需求,比如情感需求、缓解压力、补充能量等。此外,消费者主动寻找比较新奇的口味,非常想尝试没有吃过的零食,求新求异一直存在。并且,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选择零食的时候,已经开始从健康和营养的角度综合考虑了。
吴佳莹认为,消费者观念的转变和如今饮食习惯的大环境脱不开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的产品创新应从4个方向考虑。
感官上的体验和创新是消费者的主要渴求。国内近两年出现很多复合型零食,比如花生加多种坚果的组合、坚果组合加蔓越莓干,或者其他复合型多重口感的零食等。国内具有新奇感的零食相对于国外比较少,比如芝士口味的产品,国外植入了下酒菜这样的概念,口味偏咸。如果在某一口味的层次感和口感上去做文章,跟别人不一样,也会产生一些新奇感。
轻便的包装和设计满足方便性。近年来,我国一部分新品的包装,在方便性和便携性方面确实有所突破,比如酸奶、水果、薯片等。便携装不是说将大包装变为小包装,而是包含了一个比较全面的重新设计在里面。
关注健康因素去刺激更深的消费需求。如何把“健康”这一关键要素融合在所有的产品设计中,是目前大环境下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消费者对于健康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两方面,首先原料要是比较熟悉的,比如蜂蜜;其次是关于制法,怎么去做这个产品,用比较好的方式去处理和保存营养,使其更健康。市场上近几年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包括坚果类的走红和非油炸薯片的普及。国外一些比较健康的零食,更多是集中在原料或配料中,包装更突出天然健康,而不仅仅是少盐或少糖概念。
让零食与消费者观念的转变相结合。目前,国内零食品牌含有蛋白质的产品比较少,其次是能与消费者产生情感互动的产品比较少,第三是可以和饮料形成搭配的产品比较少。此外,可以对肉类产品和乳制品进行拓展,其实这样的产品非常适合作为零食,肉类产品的零食在国内是比较大的机会点,已经有很多消费者表示希望多吃一点此类零食。
吴佳莹表示,实际上,在国外已经有类似上述产品出现在市场,但更多的是偏重口感,而不是含蛋白质丰富或者营养健康等概念。我国企业如果丰富其中的营养价值、开拓思路创新设计,完全可以将健康零食的概念延伸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