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监管部门逐步建立健全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管体系,有效提升了行业整体水平。
这些监管措施包括:
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要求企业建立并实施GMP、HACCP管理体系,以及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注册制度等。同时,强化对企业的监督检查,从每个季度抽样检查公布结果一次,改为月月抽检、月月公布;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开展飞行检查;开展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体系检查;实施密集的质量监督抽检制度。
如今,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指标和营养指标基本与国际水平相当,三聚氰胺已连续9年“零”检出。国家食药监总局抽检数据显示,从2015年起,我国婴幼儿配方乳粉合格率逐年上升,2017年达到99.5%。
尽管目前我国的乳业监管制度已堪称“史上最严”,但本届几位“奶粉圈”的全国人大代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纷纷为食药监总局点赞:“我们不怕监管严,我们只怕监管不严!”
全国人大代表、君乐宝乳业集团总裁魏立华:
“生产许可审查提升了行业准入门槛,配方注册制规范了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突如其来的飞行检查、体系检查监督了企业管理能力……这些监管措施对规范企业管理发挥出重要作用,有利于行业水平整体提升。”魏立华说,严格的体系检查对企业是一件好事,是帮助企业寻找质量风险点、提升质量安全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魏立华代表说,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奶业的发展特别是国产奶粉的发展。2017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到君乐宝在张家口投资的旗帜乳业考察时,对国产奶粉发展做出重要指示,并提出“让祖国的下一代喝上好奶粉,让国产品牌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
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按照总书记的指示,不断提升国产乳制品尤其是国产婴幼儿奶粉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声誉,真正做到质量最优、品牌最强,为广大消费者奉献安全、优质、放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好奶粉。
但是他也表示,奶业发展目前仍然存在诸多困难,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奶业生产、尤其是奶粉生产,产业链条长、涉及环节多、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很大。
二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让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失去了信心,到目前仍恢复缓慢,消费者到境外抢购、代购奶粉,很多国家对我们进行限购,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国际形象。在今年两会期间则重点关注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改善奶业发展环境。
他提出了以下建议:
1、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大型标准化、规模化养殖企业及乳品企业自建牧场牧草种植、奶牛养殖等环节的扶持力度,对企业技术改造、结构升级、兼并重组等扶持力度;
2、进一步推动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乳品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
3、建议组织国内主流媒体长期、系统地深入开展国产奶业的正面宣传报道,积极展示奶源建设及乳品企业质量安全的新成效,为国产奶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4、进一步提振民众对于国产奶业的消费信心,真正让奶业长足发展,实现总书记提出的“让国产品牌在市场中起主导作用”的嘱托和期望。
为不断提升国产乳制品质量、打造品牌声誉,君乐宝在发展中摸索出“四个世界级”模式:自建世界级现代化牧场、优选全球顶级供应商、建设全球领先工厂和引进国际管理体系,推动产品品质和企业品牌不断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冷友斌:
“严格的监管环境,促使整个行业进步。”冷友斌认为,一系列监管举措倒逼企业主动抓品质、抓安全、抓管理、抓标准,改造升级工厂设备,建立实验室。中国奶粉工厂实现了“批量”升级,市场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也得到了整体提升。
他强调说:“监管政策严了,一些不规范企业自然会被淘汰,真正做品质的企业才能凸显出来。食药监管部门监管得越严越好。我们不怕严格,就怕不严格!”
“中国奶粉要争取参与国际竞争。”冷友斌代表坦言,在这一过程中,质量不是问题,成本才是压力。“我们的产品一定会卖到国外去。”他自信地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蒙牛集团研发创新部营养健康经理史玉东:
史玉东认为,近年来中国乳业已经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等问题,在乳业中还有不同程度的存在。需要创新驱动、久久为功,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史玉东在建议中提出,乳业创新发展的主体是企业,但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引导,离不开完善的制度和法律保障。他建议,修改完善束缚企业创新的标准法规,出台新兴原料的技术标准,为创新设立快速审批通道;对研发创新能力强的乳企,参照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支持乳企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创新;支持企业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目的境外投资并购,例如为获取新技术、知识产权、研发机构等进行的境外投资,对企业用于研发的设备、样品进口予以免税和补贴。
此外,他建议针对当前互联网上层出不穷的恶意损害企业声誉行为,开展立法、修法工作,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为实体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
史玉东代表认为,乳业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的民生产业,中国是乳业生产和消费大国,但距离乳业强国还有一定距离。他表示,“作为一位在基层奋斗的乳业人,我相信,通过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民族乳业一定能抓住国内消费转型升级的机遇期,在创新驱动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迎来中国乳业发展的新的黄金时期,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
全国人大代表、伊利集团质量检测控制中心主任李翠枝:
李翠枝代表在建议中提出,顺应“大食品”发展趋势,必须加快实现产业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发挥大型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帮扶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发展,让我国从食品大国向食品强国迈进。
针对农牧民面临的技术弱、融资难、风险大、转型慢等实际困难,伊利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把企业的发展与农牧民的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探索实施了“四个联结”的做法,让农牧民与企业共同分享发展成果。
李翠枝建议:
○ 一是通过技术联结,帮助农牧民提高技术水平。李翠枝说,奶牛养殖的技术门槛很高,为了提高农牧民的养殖水平和牧场管理能力,我们通过培训、指导等手段,“联农带农”,共同走向农牧业现代化。从2014到2017年,帮助奶农将奶牛的(日)单产从平均20.61公斤提升到了27.6公斤,每公斤牛奶的养殖成本也从3.65元降到3.15元,“一升一降”帮助奶农增收了30多亿元。
○ 二是通过金融联结,帮助农牧民解决融资难题。在实践中探索出以“核心企业承担实质性风险”为特色的产业链金融模式,为农牧民融资提供担保。从2014年开始,伊利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了“青贮保”、“牧场保”等12个金融产品。目前,已帮助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1143户农牧民解决了“钱”的问题。同时还为供应商、经销商等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了百亿元的贷款,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共赢发展。
○ 三是通过产业联结,推动种养一体化。针对农牧民在种植和养殖上普遍存在的“规模小、分布散、实力弱”的情况,伊利开展了优质青贮补贴专项行动,推动青贮种植户与奶牛养殖户签订订单,每年带动260多万亩青贮玉米的种植和销售,有效推动了奶牛养殖与种植业的一体化可持续发展。
○ 四是通过风险联结,帮助农牧民抵御市场风险。由于农牧业生产的周期性,再加上国际市场的影响、农牧民的抗风险能力弱等因素,经常出现阶段性牛奶供需不平衡问题,伊利主动担当,替农牧民“遮风挡雨”。李翠枝说,2014年以来,为了维护生鲜奶收购秩序和奶源市场稳定,保障奶农利益,伊利额外投入7亿多元消化过剩原料奶,仅2017年就消化了30多万吨,确保奶农可以按订单持续稳定交奶,保障了奶农的收益,维护了行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