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报两会特派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吕建中,请他介绍了“一带一路”商贸发展有关情况,以及他此次带来的关于支持国际商协会组织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建议。
吕建中代表介绍称,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纳入“一带一路”内容。中国已同8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相关合作协议。据统计,2017年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73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7.8%;“一带一路”国家对华直接投资新设立企业3857家,增长32.8%。
“‘一带一路’建设已到了提质增速、深耕细作的关键时期,必须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乘势而上、深入推进。”吕建中代表表示。
然而,由于各国政策、法律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一带一路”倡议在实际操作层面仍面临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吕建中代表将其归于三个方面:一是由于不同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和市场监管体系上的差异较大,存在企业对他国国情了解不够,经贸规则不熟悉,企业与国外政府机构之间信息交流渠道不畅等问题。二是虽然丝路相关国家政府认同“一带一路”的发展理念,但企业层面对其了解不够深入,缺乏对接机制和渠道。三是企业多为单兵作战,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少,抱团发展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差,缺乏商协会这类第三方商贸机构的协调推动。
“习近平主席指出,民间组织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参与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吕建中代表说,“目前我国政府和国有企业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同时各个国家的国家级商协会也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吕建中代表表示,国际商协会组织的互动交流和务实合作,既可以推动经贸发展,也可以增进民心相通。通过国际商协会组织可以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促进商贸往来和人文交流,形成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其中中国主导的国际商协会组织发挥着民间外交作用,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协调和推动国际商协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和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等机构发挥了积极作用。一些中国主导的国际商协会积极构建对话机制,搭建合作平台,用各国听得懂、易接受的语言讲述丝路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推动务实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因此,吕建中代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首先要建议国家支持国际商协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经贸规则制定,”吕建中代表指出,“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支持中方主导的国际商协会组织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关贸促组织深化合作;支持中方主导的国际商协会组织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工商领导人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论坛、会展活动;引导中方主导的国际商协会组织依法、积极、有序、有效地参与国际非政府组织活动;支持国际商协会组织,特别是中方主导的国际商协会组织搭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平台。”
吕建中代表同时建议健全商协会组织在中国境内开展活动的相关政策法规,尽快出台《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的配套政策与实施细则,在加强管理和监督的同时,明确为商协会在中国境内开展非营利活动提供“便利和服务”的具体举措,保障其合法权益,发挥其积极作用;将驻华商协会组织在华经贸活动和民间机制化交往,纳入相关机构工作程序中;将驻华商协会组织依法通过批准的在中国境内举办的峰会、论坛等活动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平台体系,发挥其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建设性作用。
“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应对国际商协会组织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发起、推动的务实合作大项目、好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协调银行、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与国际商协会组织对接,撬动国际资金和资源,促进产业、产融合作;支持国际商协会组织建设国际产业园区、经贸园区,推动要素合理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形成‘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商协会推动’的生态环保合作新模式。”吕建中代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