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白酒有何隐情?
2015年至2017年间,青海春天的主营业务为青藏高原特有的天然珍稀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整合。2016年,青海春天主营业务中的极草停止生产销售后积极谋求业务结构优化和转型,在冬虫夏草相关的业务、营销策划和广告业务以及对外投资业务层面取得良好收益。
今年1月,青海春天披露业绩公告显示:2017年度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约4500万元到9000万元,同比增加约18%到37%。及至今日,对西藏听花酒业的收购应属其规划的重要延续。
白酒行业在经过2013年-2015年的深度调整后,规模以上白酒企业营收及净利润大概在2016年初出现恢复性增长,受到消费升级和结构升级的双重推动,行业收入自2017年开始出现增速,也将带来白酒消费的增长。
本次收购标的西藏听花酒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7月3日,注册资本5000万元,不存在对外担保、委托理财的情况。其经营范围涵盖:预包装食品(酒类)生产,加工,销售;酒类产品技术研发、转让、咨询等。
听花酒业目前与宜宾凉露酒业有限公司签署了二十年期的“凉露酒”销售合同,并已开展前期的销售工作,未来也将生产、销售其他的酒类产品。
据悉,凉露酒是一款运用精准酵馏等特有技术酿制的创新型白酒,产地四川宜宾,其定位是首款专为吃辣而研发的白酒,酒中含有精准酵馏产生的凉润物质,酿造过程中加入了荷叶、菊花、重瓣红玫瑰、薄荷、淡竹叶、花椒、葡萄、橘皮等成分,不仅能有效缓解辣椒素带来的口舌麻木、肠胃灼烧、腹泻甚至肛门灼痛等反应,还能通过影响感觉受体,唤醒被辣的麻木迟钝的味觉,提升舌头对美食的感知能力。目前,凉露酒已在全国陆续上市。
对于这款新品,有行业媒体点评:辣味美食配餐的产品定位、对于白酒低度化趋势的切合以及强调个性化的“小酒”特性使之拥有更加清晰的市场空间,有望在酒水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
青海春天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并购是经过公司一段时间审慎市场调研后的重点锚定:白酒行业发展前景,餐饮业收入增速的实际情况,以及凉露酒具有的销售定位明确、市场辨识度高、产品特性鲜明等特点,看好本次收购可为公司创造营收和利润价值。后续还将继续加强对听花酒业组织架构、内部管理、市场管理和销售业务进行整合、优化的工作,力争该板块业务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进一步加强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借助《舌尖3》一炮走红
资料显示,宜宾凉露酒业有限公司于2012年12月13日成立。今年1月19日,凉露在成都面市亮相,是“全球首款为辣而生的酒”,目标市场明确定位为“吃辣喝的酒”。
凉露销售负责人李旭介绍:“凉露就是专门为吃辣准备的。凉口舒胃的同时,能唤醒被辣得麻木迟钝的味觉、提升口舌对美味的感知,让吃辣更香。现在吃辣越来越受欢迎,10家餐饮6家辣,我们对市场非常有信心。”
按照计划,凉露将于今年三月份全面推向市场。
于是,2月19日开始播出的《舌尖3》成为凉露酒打响发令枪的最好舞台,从凉露在《舌尖3》的广告表现来看,虽然只花了1000多万,但效果却非常好,从定位、广告语、创意表现、投放策略等各方面来看都相当出色。由此,也开启了凉露圈定和获取新消费市场的征程。
白酒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对新品牌来说,精准的、差异化的定位尤为重要,没有特色定位,就会在一片混沌的市场中沦为路人甲。“凉露”定位为“吃辣喝的酒”,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定位,有显着的差异性,非常惹眼,很容易被人记住。
另外,“吃辣喝的酒”看似细分,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数据显示,全国食辣人群超过6亿,也就是有一半中国人有日常吃辣的习惯,这个定位为凉露酒的增长潜力提供了无限可能。“怕上火”喝的王老吉和加多宝,两者年营业额加起来超过300亿,凉露酒的定位和它们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新品牌,启动市场需要大动作,凉露选对了《舌尖3》,而且两条15秒中插的投放策略更是恰到好处。《舌尖3》只有八集,而且是日播,虽然后续有重播,但是火力最集中的时间就是首播的八天,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想一炮打响,一条中插广告显然不够,两条是一个合适的频率,太多也许会引起排斥和反感。而且跟法国柏阁1亿多的“独家冠名”和鲁花4000万的“行业合作伙伴”比起来,凉露一千余万的广告费非常划算,非常务实,花小钱办大事,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使用1000万,通过《舌尖3》,“吃辣喝的酒”凉露和全国消费者正式见面,很多观众也对这个有品、有型、有范的小瓶酒一见钟情,这是一个很赞的开始,由此一个新的百亿级消费市场也拉开了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