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家推动马铃薯主食化政策以来,马铃薯从简单用作炒菜转型升级为主食、小吃、休闲食品,日益丰富着中国人的餐桌,并且成为继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主粮。
经过三年主食化的发展,马铃薯已不再仅仅是鲜食和简单、粗放的淀粉加工,一大批马铃薯深加工企业拔地而起,开始领导产业发展格局。据相关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已有30多条马铃薯深加工生产线(不包括淀粉生产),2017年实现了40多亿元产值。但是业内专家认为,这个数字对于无比广阔的中国市场而言,对于9700多万吨的马铃薯年产量而言,仍然显得非常“小众”。所以,马铃薯深加工具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甘肃定西一位做马铃薯深加工的老总指出,马铃薯食品深受世界各名族各国人民的喜爱,属于无障碍的国际化食品。因此,马铃薯深加工产业拥有国内、国际两个大市场,发展前景无限广阔。对马铃薯深加工业的发展,他更是展望出了一系列蓝图:首先,借助“中国薯都”定西的原料优势和企业国际领先的工艺技术,生产冷冻薯条、原薯脱水薯片薯条和马铃薯主食产品以及符合膳食营养结构的主食化休闲食品。譬如“马铃薯馕”,它既不同于新疆全麦粉的“馕”,也不同于土耳其人奶油味的“馕”,要按照国人的膳食营养机构和口味习俗,生产一款既适合早茶食用,又适合旅行食用的方便的主食化的马铃薯营养馕。
其次,打造马铃薯文化节,让马铃薯种植与加工业与餐饮、休闲、度假、旅游深度融合。譬如河北张北县的马铃薯小镇,山西岚县的“土豆花儿开”文化节,甘肃定西的“陇上薯期游”、“丝路文化游”等等,让马铃薯成为三产融合的媒介,成为马铃薯主产区农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角。
再次,让发展马铃薯产业与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结合,通过商品薯种植,通过企业订单农业,精准帮助一批薯农脱贫致富。同时,让马铃薯产业的致富经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从而建设美丽乡村。
2017年,因为信息不对称,更因为马铃薯加工业发展不够快,导致商品薯出现了“产能过剩”现象,一方面马铃薯销售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另一方面严重打击了薯农的种植积极性。
因此,业内专家建议,通过金融扶持、环保治理扶持、政策扶持推动马铃薯加工业稳健发展,这样,有利于提升定西、乌兰察布、张家口、滕州、威宁等主产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水平;有利于产业加快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促进科研、种植、加工、销售等马铃薯全产业链的发展;有利于推进“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实,切实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有利于融合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