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区域拥有广泛知名度的另一面,公司也有业务地域局限、产品单一的短板:公司超过98%的业务来自四川地区,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奶制品行业,未来市场拓展无疑难度不小;其七成收入来自以“酸乐奶”为主的乳饮料……如何解决产品单一依赖也成为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与菊乐股份不约而同的是,区域性乳企大量提交上市申请,这也成为区域性乳企面对全国性乳企高压竞争下的共同选择。发力低温市场、打造差异化产品,成为区域性乳企面对竞争的发展方向。
继新希望乳业提交IPO申报材料后,同在四川的另一家乳制品企业——四川菊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菊乐股份)也向证监会递交了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意欲登陆资本市场。不过,记者发现,菊乐股份目前面临产品结构单一、成长性受限等问题。
四川地区业务占比超98%
“菊乐”牛奶,对于其他地区消费者和投资者而言,可能较为陌生,但在四川就较为知名。其前身成立于1984年,早在1996年便推出“菊乐纯牛奶”,是中国西部地区最早引进利乐生产线从事超高温灭菌乳生产的企业之一。菊乐与华西牛奶一道,伴随了许多成都人的成长。
根据菊乐股份招股书申报稿,公司主营业务为乳制品及含乳饮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含乳饮料、灭菌乳、调制乳、巴氏杀菌乳、发酵乳、复合蛋白饮料等,其中以酸乐奶为代表的含乳饮料产品,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
菊乐股份实际控制人为自然人童恩文,其对公司拥有73.35%的表决权。本次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约为9248.28万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3083万股。此次IPO募投项目共计拟投入4.86亿元。其中2.6亿元用于成都市新津县乳品生产基地的建设,1.58亿元用于生产基地技术改造,5305万元用于营销服务中心升级建设项目,3050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
作为四川地区老牌乳企,菊乐股份业务大多集中在四川省及周边地区。招股书显示,2014~2016年及2017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34亿元、6.45亿元、6.89亿元和3.32亿元。其中,在四川省内市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98.73%、98.64%、98.43%和98.58%。
菊乐股份几乎全部业务收入都来自四川省内。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由于其历史发展深耕当地,区域性乳企市场地域划分业务较为集中很正常,但目前行业竞争饱和,且单一地区市场容量有限,从未来成长性角度来看,就显得会很局限,业务突破难度较大。
菊乐股份亦坦承,公司对四川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该区域的市场容量及市场拓展情况仍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未来经济效益,公司存在区域市场依赖和市场开拓的风险。
扣非净利润逐年增长
与菊乐股份同处四川的新希望乳业此前也提交了IPO申报材料。但与菊乐股份发展路径不同的是,新希望乳业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和资金优势,进行了大量并购。
早在10年前,新希望乳业便先后收购了四川华西乳业、安徽白帝乳业、河北天香乳业、杭州双峰乳业等10余家地方性乳企。从2015年起,新希望乳业再次开启收购模式,先后完成对苏州双喜、湖南南山、西昌三牧等区域型乳企的收购。2016年,新希望乳业营收为40.53亿元。
相较新希望乳业不断并购扩大规模,菊乐股份的发展速度稍显缓慢和局限,近年资产规模增长并不明显。2014~2016年末及2017年上半年末,菊乐股份资产总计为4亿元、4.55亿元、3.46亿元和4.04亿元。
公司营业收入增速也较缓慢。2014~2016年,菊乐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6.34亿元、6.45亿元和6.89亿元。以此计算,其2015年、2016年营收增速分别为1.74%、6.81%。
净利润方面,2014~2016年及2017年上半年,菊乐股份分别实现净利约1599万元、4759万元、3162万元和3883万元。2015年较2014年出现较大增幅,增幅达到198%。但2016年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下降幅度达33.5%。而2017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已超过2016年全年。
对公司近年净利润波动情况,菊乐股份表示,2016年公司净利润较低是因公司决定不再从事奶牛养殖业务,对奶牛养殖设施及奶牛计提减值准备2784万元,该事项具有偶发性。扣非后,2014~2016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382万元、4457万元和5675万元,呈逐年增长趋势。
上海巨潮资产董事长赵公明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作为上市公司,业绩稳定性和持续成长性尤为重要。菊乐股份身处传统行业,且竞争充分,自身业绩表现相对平滑,对投资者来说缺乏想象空间。对公司而言,单纯通过市场层面扩张已经几乎不可能,若能成功上市,直接通过资本层面并购将成为其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
延伸阅读:
2017年称得上是区域乳企上市的元年。8月下旬,均瑶集团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瑶乳业”)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现已接受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爱建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辅导。
在2017年下半年,已经先后有四川新希望乳业、河北君乐宝乳业、南京的卫岗乳业宣布筹备上市,在原奶价格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区域性乳企纷纷宣布上市计划,不能仅用巧合所解释。乳业分析师宋亮指出,区域乳企寻求上市,一方面是寻求资本的力量,抗拒大型企业的收购和经营压力。另一方面,如果无法抗拒被收购的趋势,上市是在收购谈判中一个非常好的筹码。
对于上市等相关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联系了南京卫岗乳业,对方表示,上市的问题还在高层的策划之中,具体事宜不方便透露。
区域乳企压力倍增
对于区域乳企来说,2017年可谓是多事之秋。前有现代牧业对赌失败被蒙牛收购,后有辉山乳业的股票暴跌等待重组。此外,中国圣牧在宣告被伊利收购失败之后,也经历着股票大跌、上半年业绩大幅度缩水的窘境。这些明星级别的区域乳企在2017年上半年呈现出的状态并不乐观。
在近期宣布上市的均瑶乳业,其母公司均瑶集团为上海均瑶集团,其主营业务包括航空运输等,但均瑶乳业一直以来都是以湖北等地为主营区域。此前,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乳业板块在集团的地位已经衰退。在2016年,爱建集团拟收购均瑶集团乳业板块,虽然中介机构认定均瑶乳业为优质资产,但随后有相关媒体报道称,在收购过程中均瑶乳业出现了业绩造假、估值过高等问题,虽均瑶乳业很快做出回应,但最终收购事宜也以失败收场。
不过,类似事件并没有影响到大多数区域乳企对于上市的热情。以整合区域乳企而闻名的新希望乳业在今年透露出筹备上市的消息,业内认为,其目的性较为明确,即寻求借助资本继续在各个地区并购和整合。君乐宝则希望能进一步发展其配方奶粉业务。对于深耕本地多年的卫岗乳业、均瑶乳业来说,上市则意味着需要开启扩张的步伐。
在应对巨头对市场蚕食时,快消品的属性决定了区域乳业需要资本的支持和背书,以便竞争抗衡,上市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 “面对巨头的蚕食,区域乳企如果仍然局限于本地市场,即使上市成功,仍旧难以摆脱被收购的命运。显然,区域乳企需要开启向外扩张的步伐,只要拥有了相当的市场和体量,才能避免被收购的状态。”宋亮说。但其中也不排除部分区域乳企选择上市是为了给未来可能出现的收购谈判,增加自己的筹码。
记者了解到,对于区域乳企的上市现状,仍旧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类是以新希望乳业、君乐宝等为代表,自己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在本地区域内已经有较大的影响力,上市是为加强未来和一线企业和外来品牌分厅抗衡;另一类则是以卫岗乳业、均瑶乳业等为代表,主要业务范围局限于本地,且面临着市场份额被逐步蚕食的状况,上市是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这类企业中不乏成功的案例,天润乳业就靠上市之后获得了不错的成长和业绩。”宋亮说。
不过,行业中也不乏扩张中陷入困境的企业。现代牧业在扩张中承受着较大的上下游压力,在今年上半年亏损高达6.6亿元,在被蒙牛收购之后,其品牌也面临着被蒙牛接管的状态;而另一家承受着上下游压力的中国圣牧,在今年上半年净利润缩减98%,在下游的经营出现了大量低价倾销的现象,以此保证资金流转和缓解库存压力。
乳业专家王丁棉分析,目前资本市场对于农牧企业的上市是比较看好的,近几年来,上市成为了行业内的趋势,但上市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利好,反而对企业的经营行为和风险有较强的反作用力。“辉山乳业的事件对于行业来说是非常值得深思的,乳企上市筹资目的需要非常明确,而上市之后巨大风险也是要斟酌的。”
宋亮指出,乳企上市之后,资本市场需要企业向外扩张规模和业绩,那么企业就必须承受向本区域以外的地区扩张的压力,但乳制品的产品性质决定了其渠道的下沉需要一段时间沉淀,这使得财报很难呈现漂亮的业绩,那么企业就会通过各种手段弥补让业绩尽可能地“好看”,以免引得资本层面的负面压力。
“企业应该计划好上市的目的和需求,自身的经营方式是否会被资本层面认同,过早的上市并不意味着领先于其他同行,只有明确上市合理的目标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如果仅仅为了上市而上市,对于乳业这种重资产的行业来说,是毫无意义的。”王丁棉说。
低温奶扩张的困境
行业巨头伊利、蒙牛的产品,一直以常温奶为主。而低温奶被称作为区域乳企最后的堡垒,但随着蒙牛对现代牧业的收购,两者的竞争已经从常温奶转移到低温奶领域。
中国奶业协会数据显示,在2015年,相比常温奶只有2.7%的增速,低温巴氏奶则保持着24.3%的高速增长,低温奶成为液态奶新的增长点。不过,在2016年的相关报告中并未透露上述品类的增速情况。
宋亮认为,近年来,随着伊利、蒙牛以及外资品牌对各个地区的渗透和渠道下沉,区域性乳企的最后阵地低温奶受到了极大地撼动,在其原有的地方市场遭到影响的情况下,对于区域性乳企来说,摆在面前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待被收购,要么对巨头的渗透展开对抗和竞争,扩大其经营的范围和体量。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卫岗乳业在南京等江苏地区主营低温奶以及配送业务,在当地低温奶领域拥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均瑶乳业多年来主要经营常温酸奶为主,经营区域散布在华东、湖北等地区。中北蓝海品牌策划首席运营官王子恒认为,上述两个企业长久以来一直将主营业务与蒙牛、伊利等错开,因此在竞争激烈的乳制品行业中没有受到大的冲击。虽然在本区域经营正常,但这并不代表上市以后,在扩张中依然可以稳步发展。
宋亮也指出,低温奶之所以还保留了大量区域品牌,主要原因得益于其冷链和配送能力,三元和光明多年来一直是低温奶领域的巨头,在此之前,三元和光明的向外扩张也遇到过冷链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扩张的道路都称不上顺风顺水,那么未来卫岗乳业扩张面临的难度则可想而知。“区域乳企在本地市场是具有品牌认知度的,但如果自身影响力有限,那么扩张之后,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可仍旧是个问题。”宋亮说。
虽然低温奶增长较快,但王子恒指出,低温奶对比常温奶的市场体量还是较小,发展市场空间仍旧有限。近年来,华东地区成为了外资品牌的主要阵地,日本明治、通用磨坊的诺优、澳优等公司都在上海等华东地区设厂布局低温奶和酸奶市场,国内品牌三元、辉山、新希望等也都布局华东地区的低温奶市场,试图抢得一杯羹。“乳制品鲜奶奶源化、低温化是未来的主流趋势,低温奶固有特性决定了在低温奶市场,主要受制于牧场、工厂和市场三者位置布局,布局和扩张都是耗费时间和资本的工程,这也使得低温奶在乳业市场份额始终较小的原因。对于试图依靠低温奶拓展市场区域的地方乳企来说,风险仍旧是较大且客观存在的。”王子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