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石绿是一种三苯甲烷类染料,因颜色与孔雀石相近而被称为孔雀石绿,但在化学成分上两者并无关联。1933年,孔雀石绿被证实具有杀菌抗感染的作用,因而曾作为杀菌剂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水产生物疾病。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外学者均发现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具有很强的残留毒性,尤其是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在生物体内的残留和富集更为严重,毒性也更强。我国在2002年已明令禁止在水产养殖中使用孔雀石绿(农业部公告193号),但由于其较好的杀菌效果和低廉的价格,仍被个别水产养殖户使用,造成市场上水产品孔雀石绿残留问题。
孔雀石绿的生物毒性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危害。孔雀石绿具有高毒性,在很低的浓度下就可以引发水产生物的多种病变,如使鱼类皮肤和消化道发炎、阻碍多种生物酶的分泌、破坏染色体、导致基因突变等。且当孔雀石绿浓度增加1倍时,鱼卵和鱼苗死亡率会增加20倍,且随水温升高毒性作用越强。(2)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孔雀石绿通过食物链进如人体,且经过生物代谢后,变化为毒性更强的隐色孔雀石绿,在人体中长期残留,蓄积在肌肉和脂肪中,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高毒性。(3)对环境的危害。养殖水体中残留的孔雀石绿被排放进入更广泛的环境后,降解速度较慢,会在水底泥中蓄积,经多种循环再次进入生物体和人体,造成更广泛的危害。
基于以上健康风险,学者和食品从业者已针对水产品中孔雀石绿残留的检测建立了多种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薄层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免疫检测法、电化学检测法、拉曼光谱检测法等。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为国家标准检测方法为。
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发展,为水产品食用安全提供了技术保障,但对于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还远远不够。政策和制度上的支持、更大的监管力度、更高的重视程度以及在群众中更广的科普范围,都是不可缺少的。对孔雀石绿多一些了解,是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可以做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