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保健品  周黑  海产品  奶粉  烟台  黑作坊  黑窝点  食品  小龙虾  葡萄酒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万象 » 人物解读 » 正文

王海舟院士:用认证认可支撑“中国制造202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08  来源:新华网
核心提示:认证认可具有专业化、第三方评价的特质,是企业落实供给侧改革,回应消费方需求,增强企业活力的强有力催化剂。认证认可作为质量基础,要提高其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增强产业技术创新的服务能力,推进产业质量技术走出去进程,支撑工业强国、制造强国建设。
   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铁研究总院教授级高工王海舟在做客新华访谈时表示,认证认可具有专业化、第三方评价的特质,是企业落实供给侧改革,回应消费方需求,增强企业活力的强有力催化剂。认证认可作为质量基础,要提高其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增强产业技术创新的服务能力,推进产业质量技术走出去进程,支撑工业强国、制造强国建设。
 
  王海舟说,认证认可要求企业在生产的全流程、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实现技术全要素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可溯源的全覆盖,意味着企业在质量的稳定可控方面提供非常规范的、有力的技术保障。
 
  对于认证认可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的作用,王海舟认为,供给侧改革要求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其中,提升产品质量和推进结构调整均可利用认证认可手段。加快推动标准更新和产品结构升级,让达不到标准和认证要求的产能“出清”,加大高品质、多品种、中高端市场供给。
 
  “实现“同线同标同质”,目标是同质,标准是支撑,全流程工艺控制为保障。认证认可服务将推动产品质量指标体系的重大改变,由生产方主导产品“质保书”转化为以市场需求为基点,构建全新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制定全流程工艺控制的企业和团体标准体系,以达到最终产品质量的一致性。”王海舟表示。
 
  针对国内外供货质量“内外有别”现象,王海舟称,产品标准是重要因素。推进食品、农产品生产企业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通过出口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可以带动我国食品、农产品生产体系的整体提升,实现优质食品、农产品由出口保障向全民共享转变。“2014年,中国是日本进口食品第二大来源国,仅次于美国。日本进口的冷冻调理食品中有56.3%来自于中国,有近50%的蔬菜类产品来自于中国。这说明,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生产出符合国际最严标准的食品。”
 
  王海舟建议,认证认可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改革、同步发展,以创新的举措来服务于“中国制造2025”。第一,应该推进认证认可多元化需求制度的转型。由生产方主导的产品质保书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基点,建设以需求主导的产品指标体系制度,建立相应配套的认证认可评价技术体系。
 
  第二,提高认证认可的质量,深化服务的技术创新。打造一支国际水准的认证认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要研究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为基础的认证认可创新技术。建立从原料、生产流程到产品,覆盖质量、监测、人员平衡、环境污染监控等多目标的全流程监控的平台系统,为“中国制造2025”企业产品的稳定性、优质可控提供有力支撑。
 
 
[ 食品万象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食品万象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