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掩护下,报废小船非法闯关,不法分子用大量白色帆布袋包装冻品,企图伪装成普通货物走私入境……缉私人员日前在广州沙湾水道发现一艘可疑的铁壳船,随即将该船拦截并登船检查,查获牛排、鸡翅、鸡脚等涉嫌走私冻品共390吨。这是海关近年来查获的冻品走私案典型作案手法之一。
“珠江内河水系四通八达,沿线非设关地码头、沙场众多,海关监管难度较大,成为走私冻品上岸的首要选择。”据广州海关缉私人员说。
记者调查发现,“蚂蚁搬家”等走私新套路频出,作案手法越发隐蔽,对反走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随着“国门利剑2019”等专项行动的实施,走私冻品打击强度加大,广东省内海关缉私部门跨关区联动配合,深挖幕后团伙,斩断走私链条。
夜幕下闯关走私
经群众举报被现场查处
目前珠江流域冻品闯关走私主要有通过较大船舶以集装箱装运冻品单次大规模走私和以流动渔船、“三无”船散装冻品“蚂蚁搬家”式走私等两种方式。
而随着海关打击力度加大,“蚂蚁搬家”式走私逐渐成为主要形式,因其目标小、机动灵活,即使被查获损失也少。
“因走私形式分散化,水上封堵难度变大。”广州海关缉私人员介绍,不法分子主要通过购买使用报废小型船舶、套用假船牌、以帆布遮蔽等方式走私。还有一些人则通过改装流动渔船,将油舱改为货舱走私。
2月26日晚,有不法分子将船舶套用假船牌,企图在夜幕掩护下闯关走私入境。广州海关大铲缉私分局根据群众举报,利用水上智慧缉私设备辅助查缉、设伏布控,于当日21时在龙穴南水道附近水域查获悬挂“利维××”船牌的走私货船,现场查扣涉嫌走私进口冻品750吨。
除了作案工具更灵活,不法分子对货物的包装手法也更加隐蔽。比如,其采用散货袋包装冻品或直接拆开原冻品包装袋,简单用帆布等覆盖住冻品,伪装成普通货物走私入境。此外,涉案冻品有的经过多次转手倒卖,难以按货物批号进行溯源,有些走私团伙通过伪造手续“洗白”,贴上正常肉类的标识。作案隐蔽性更强,海上查缉难度更大。
南方日报记者梳理海关近年来的查获案件发现,冻品走私案的作案团伙分工明确,走私手法更加多样化。据目前查获案件的涉案人员供述,走私流程由幕后“老板”操控指挥,主要由货主向境外购买,后与通关团伙进行“对保”,再由通关团伙安排核心“马仔”出面租船、聘请船员,在实施走私前秘密谋划,确定船舶航行路线、进出特定水域时间、商定被查获后的应对措施。有的甚至对走私人员实行“培训”,传授应对问话技巧,企图破坏完整证据链条。
幕后“老板”在走私船只上安装定位器,实时掌握船舶位置、随时遥控走私船只靠岸卸货。上货地点由原来具备一定卸柜条件的非设关小码头转为小沙场、小浅滩。有的走私团伙甚至采取冲滩或船员跳水等方式逃避查缉。
国内外冻品综合差价大
高压整治下仍有人铤而走险
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今年以来,广东省内海关共查获走私冻品案件108起,其中刑事案件28起,行政案件80起,查获冻牛肉、冻猪肉、冻鸡爪等各类冻品共计5472吨。
然而,即便在如此高压的整治下,走私冻品现象仍然存在,利益是最大驱动力。
有批发商介绍,鸡爪、猪脚、牛肉等产品需求量大,国内市场难以满足,进口要缴纳税费,还要经过严格的检疫程序。而如果省去这些环节,将低成本的货物非法运进来,降低了成本,就能获取利润。另外,由于国内外饮食文化的差异,畜禽的内脏、头、骨、爪等在很多国家属于废弃物,经销商通过低价进口,收购价远远低于国内售价。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走私冻品货物还呈现出“高值化”特点,即从走私鸡爪、猪脚等低值冻品,向牛肉、羊排等高值冻肉制品发展的趋势。
“冻品价格会随国内外市场价格变动有所浮动,牛腱肉的差价是20000元/吨,冻品猪肉及副产品的综合差价约为6000元/吨,冻品鸡肉及副产品综合差价是12000元/吨。”广州海关大铲缉私分局警员介绍,在通关环节,以一条能装40个货柜的船为例,参与冻品走私的船长跑一趟的报酬是3万—4万元,水手是2万元左右。
这些走私冻品的主要来源地在哪?广州海关缉私人员介绍,从查获的案件来看,走私冻品大多来自美洲和澳洲等地,经香港中转、拼柜后,被运输至香港靠近内地一侧的码头趸船上,内地船舶再去香港偷偷接货,后将冻品偷运至珠江口附近各市的非设关地码头,最后运送至各大冻品市场。
走私冻品如何流向市民餐桌?据记者了解,网络平台已成为走私冻品的潜在销售渠道。在一些QQ群里,卖家直接点名要“无证的肉”,通过这些二级批发商、烧烤摊点等买家,走私冻品悄然进入市民餐桌。
冻品走私新套路多
海关借助大数据精准打击
“有些消费者以为,‘走私肉’只是进口渠道不一样,品质不受影响,这是错误的观点。”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缉私局相关负责人说。
事实上,未进行检验检疫的“走私肉”可能携带人畜共患病、动物传染病病原以及大量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如果来自疫区,甚至可能携带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等重大传染病。食用这些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走私肉”,会给百姓的饮食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
走私冻品对贸易秩序也会产生冲击。根据我国有关规定,来自境外的冻品须通过正规途径向海关申报并检验检疫,只有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才能进入到国内市场。
如何遏制冻品走私现象?海关缉私警察认为,关键在于源头把控。走私冻品如果不能在入境前被拦截,一旦上岸流向市场,就如同大海捞针,难以追查。
记者从海关缉私部门了解到,在应对冻品走私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时,“智慧缉私”大数据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缉私数据库建设是提升破案能力的重要一环。广州海关推进水上缉私数据库建设应用,依托“智慧缉私”大数据分析手段,全面收集关区内重点地域、重点人群的高风险信息,利用现有查获案件的基础数据,加强大要案经营,进一步提高“破大案、打团伙、摧网络”的能力。
去年5月中旬,广州海关发现一艘小型船舶有在西江某非设关码头偷卸冻品的迹象。缉私部门迅速运用大数据分析开展线索核查,经多日连续对可疑船舶及附近水域24小时不间断搜索排查,锁定某船体标识模糊、行迹诡异的船舶具有重大走私嫌疑。最后,海关缉私警察根据涉案船只状况进行分析判断,精准锁定某重点警戒水域。最终查扣猪脚、猪舌、鸡爪等走私冻品共36个集装箱柜、总重610吨,估算涉案案值约1000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3人。
此外,广东省内海关缉私部门也不断强化跨关区的联动配合力度,深挖幕后团伙,斩断走私链条。下一步,海关将主动加强与地方公安打私职能部门和海事、海警等部门沟通联络,建立冻品走私风险防控长效工作机制及时预警,联合各方组织开展水上综合执法联合推演,不断提高应对突发情况和水上协同执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