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偏方,鱼胆被誉为是清热解毒的良药,不少人、尤其是老年人痴迷此道。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位30岁左右的年轻男性,因听妈妈说鱼胆能“清热”,生吞了3个鱼胆,1个小时后就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3天后才因为病情严重就医,医生发现他已经出现了急性肝肾衰竭,抢救了13天,才终于脱离危险。
男子眼睛发红被认为是上火
生吞3个鱼胆中毒,抢救13天才捡回来一条命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名30岁左右的成都男子,因生吞了3个鱼胆,导致急性肝肾衰竭,病情危急。
经过问诊,原来,这名男子因觉得眼睛有些发红、异物感,男子的妈妈认为是上火了,而鱼胆是清热降火的。随后,这名男子就购买了几条四五斤重的鱼,生吞了3个鱼胆,每个鱼胆都有鸽子蛋那么大。一个小时后,男子就出现了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当时吃了一些药后感觉没事了,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不料,3天后,男子的病情加重,出现了腰痛、少尿,黄疸,检查肝肾功能,医生判断为鱼胆中毒,导致急性肝肾功能衰竭。“(诊断)进行性的肝功能衰竭,慢慢加重,肾脏也出现衰竭,很严重。”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急诊科主任杜宇介绍说,立即对患者进行抢救,包括人工肝脏、血浆置换等救治方法,整整抢救了13天,才让男子脱离危险,“肝功能坏得一塌糊涂,差点命就保不住了。”
杜宇告诉记者,每年急诊科都会接诊好几例因为吞食鱼胆导致中毒的患者,以五六十岁的老年人居多,因为听信偏方,认为鱼胆能够清热解毒,当成了良药。
鱼胆为什么不能吃?
无论是生吞还是煮熟,都有毒性
鱼胆为什么会导致中毒呢?杜宇介绍说,胆是消化器官,分泌胆汁促进肉类、脂肪类食物的消化。新鲜鱼胆含有一种具有极强毒性的蛋白质分解产物,即胆汁毒素,不易被酒精和加热破坏,也就是说,不论是生吞还是煮熟的鱼胆,都具有毒性。导致鱼胆中毒大多是淡水养殖的鱼类,常见的例如草鱼、鲫鱼、青鱼、鲢鱼、鲤鱼等。
杜宇说,和植物性的有毒物质成分单一不同,鱼胆中的生物毒素是复方的,成分比较复杂,有的会引起过敏,有的引起脏器细胞的坏死、代谢器官的衰竭,人体是没有办法清除的。例如,鱼胆汁中的胆酸、牛磺胆酸、鹅去氧胆酸、牛磺去氧胆酸,可与体内钾离子结合成胆盐,破坏脏器细胞膜,引起功能障碍;鱼胆汁中还含有水溶性鲤醇硫酸钠、氢氰酸类物质,可以抑制40多种酶的反应,其中对细胞色素氧化酶最为敏感,从而阻断生物氧化过程,细胞能量代谢受阻,细胞坏死。
胆汁中组织胺成分可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器官的出血、水肿、炎性改变;鱼胆汁中有类似原浆毒素成分,尤其损伤肾小管线粒体;鱼胆毒素还能引起机体氧自由基增多,并产生类似于全身炎症反应。
杜宇说,这些胆汁毒素,会直接作用于肝、肾、胃肠等多个脏器,最终会导致脏器损坏、衰竭。通常食用鱼胆到一定量后,短则2-6小时,最长14小时,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表现,由于毒素引起上消化道粘膜病变,一般呕吐较重,多的每日可达30次以上,吐出食物甚至胆汁,有时可带血,腹痛多为阵发,位在上腹部。
而3日后左右,患者会出现肝脏肿大、肝脏部位痛、皮肤黄、浮肿、少尿、血尿、头晕、嗜睡、出血、溶血等表现,“这时到医院检查,一般都发生肝肾功能损害或衰竭了。”杜宇说,一旦鱼胆中毒,没有特殊的解毒药,必须及早治疗。
吃多少鱼胆会中毒?
2.5公斤重的鱼吃2个鱼胆就会丧命
多大的剂量会导致中毒呢?杜宇说,鱼越大,鱼胆越大,所含的毒素也越多,一般吞食鱼重0.5kg的鱼胆四五个,或是鱼重2kg的鱼胆1个,即可引起中毒;吞食鱼重2.5kg的鱼胆2个或鱼重5kg的鱼胆1个即可导致死亡。
不仅鱼胆,在民间偏方中,蛇胆、鸭胆都被冠上了清热、解毒等功效作用,特别是蛇胆还作为中药入药,杜宇解释说,用药的胆汁都是提炼、去除有毒成分后的。值得提醒的是,动物类的胆都不建议在没有祛毒的情况下食用,除了含有有毒成分以外,细菌、微生物都是不安全的,也不建议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