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记者从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伊利集团共同主办的中国消费品标准化论坛上获悉,伊利集团入选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项目。这意味着,未来伊利集团在行业标准的打造,产品品质提升方面将为全行业起到示范作用。
在谈到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项目推行背景时,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颇有感触。他介绍,目前乳制品企业实施的标准体系有三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以及企业标准。三者中,国家标准起到决定性作用。
“国家标准是基本完善的,但是制定国家标准过程会不可避免的存在缺陷。”宋昆冈举例称,2010年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要求,生乳的蛋白质指标为2.8g/100g,而在乳企的实际生产中,这个指标是定的比较低的。因此,很多企业在实际生产中会要求生乳的蛋白质指标为2.95g/100g,“现在企业不会按照国家标准来执行,这是非常尴尬的。”
除了制定标准时会有所妥协外,宋昆冈进一步称,国家标准还存在没有概括和包含所有品类的问题,例如国家标准中酸奶的标准只有一个,但是企业在生产中会出现更为细分的品类,例如浓缩酸奶,“国家标准中并没有涉及高品质产品的标准,这其实也算是漏洞。”宋昆冈称。
宋昆冈进而认为国家标准还存在标准制定时间滞后,不能反映产品和行业的最新发展的问题。因此在宋昆冈看来,乳制品行业内应该形成国家标准为支持,行业标准为辅助的标准体系,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可以制定出高于国家标准的行业标准,同时可以对标国际标准。宋昆冈认为,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项目的启动将有效的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国家标准委农业食品标准部食品处处长于茜介绍,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部署以先进标准引领消费品质量提升,倒逼消费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了落实该规划,2017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开展消费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申报工作。
伊利集团是乳制品行业内第一家入选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项目的企业。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认为,对于伊利集团而言,未来更为长远的计划应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标准的制定关乎话语权”陈君石称。
此外,陈君石表示,中国乳制品产业仍存在产业机构落后的问题,体现在中小型企业多,虽然这些企业市场占比不大,但是涉及食品安全问题较集中。因此标准化的制定会让中小企业,通过标准化的实施进行兼并或加快发展,从而达到提升整体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进一步介绍,伊利集团在消费品标准化方面具有完善的组织和制度保障。组织建设上,专门成立了标准化研究部门和工作小组,对各类标准进行制定、审查和实施效果验收;制度建设上,详细制定了《质量管理大纲》,依据大纲实施严格的质量管控。伊利集团目前主导或参与的国家相关标准、法规制修订近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