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一直是前两年的一个年度热词,但是市场的目光都放在了钢铁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其实在农产品(000061,股吧)上,国内玉米供给侧改革实施已经近2年。2017年玉米筑底之后逐渐回升,年底价格上涨加快。玉米期货指数从2017年11月1日开始上涨,1月5日最高上冲至1852元/吨。
对此,南华期货农产品分析师李宏磊表示,2017年玉米市场的翘尾行情主要是现货玉米供应紧张,优质玉米资源稀缺所导致的。今年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第二年,玉米的种植面积出现了调减,即使今年玉米单产提高,但是总产量仍旧降低。特别是在玉米收获季华北出现了近半个月的阴雨天气,导致华北玉米质量较差。优质的玉米供应主要集中在东北产区。饲料养殖企业、深加工企业、贸易商等多元化主体的集中入市抢购使东北产区玉米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同时,农民的惜售心理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紧张氛围。整体看,偏紧的供需格局是造成年末玉米市场价格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
但是随着1852元/吨的阶段性高点出现,从盘面看,近日玉米指数出现小幅回落。截止今日收盘,玉米指数下跌0.27%,报收1816元/吨。对于价格将继续回落还是稳步调整,李宏磊认为这种短期震荡的局面会结束而后继续震荡攀升。近期玉米市场的调整行情主要是和中储粮玉米出库有一定的关系,1月9日中储粮网站挂牌销售山西储备玉米市场广泛关注,本次竞价销售的2014年产玉米26719吨全部成交,平均底价为1825元/吨,平均成交价为1870元/吨,平均溢价45元/吨,最高溢价85元/吨,市场参拍热情较高。1月份地方储备玉米就开始拍卖是非常罕见的现象,由此引发市场的恐慌,担忧在目前玉米市场供应偏紧的格局下,临储玉米是否会提前拍卖。期货市场价格已经反映出了市场的恐慌情绪,期价出现了高位回调的走势。1月12日,山西和云南的两场中储粮拍卖即将展开,这也牵动着市场的神经。就李宏磊个人看来,中储粮提前的出库拍卖主要是缓解玉米现货紧张的氛围,但是出库量比较小,对市场的影响较为有限。目前,现货市场价格强势不改,如果临储拍卖不提前的话,现货市场这种强势还会维持下去。
展望2018,有人说在国家政策“关照”下,玉米有望成为“农产品之星”。李宏磊表示在2018年其实有四个因素将会影响玉米走势,值得关注。
第一,临储玉米拍卖是影响玉米价格的主要因素。今年地方储备粮提前出库已经显示出市场现货资源的紧张氛围了,这是否能够成为今年临储玉米提前拍卖的一大信号还是值得关注的。不管今年临储拍卖选择什么时间,但投放量的放大已经是市场的共识。这将极大的缓解市场供应紧张的氛围,此外成交价格、成交量、出库效率等因素也是影响后期玉米价格的主要因素。
第二,新年度玉米的种植面积。由于今年黑龙江玉米的种植效益明显高于大豆和水稻,新年度农民转种玉米的积极性会有很大的提升。玉米种植面积的提升,会对价格走势产生明显的影响。
第三,天气因素是决定单产的主要因素。农产品主要“靠天吃饭”,如果风调雨顺,单产会提升;一旦遇到干旱或大规模降雨等极端天气,减产必成定局。在玉米播种面积增加的情况下,单产水平成为决定总产量增加多少的主要因素。
第四,深加工补贴的发放与否。2017年东北玉米深加工企业的补贴一直没有明确的说法。今年要继续关注这一政策的落实与否,这对后期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加工积极性、开工率等有一定的影响,或者说对于玉米的需求将产生影响,进而影响玉米价格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