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烟台  奶粉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健康快讯 » 正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质标所揭示抗生素氟苯尼考诱导斑马鱼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线粒体机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15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质标所
核心提示:近日,质标所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创新团队系统揭示了兽用抗生素氟苯尼考暴露导致斑马鱼产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分子机制,为科学评估抗生素类新污染物的环境生态风险,精准制定防控修复策略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危险材料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12.2)上。
  近日,质标所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创新团队系统揭示了兽用抗生素氟苯尼考暴露导致斑马鱼产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分子机制,为科学评估抗生素类新污染物的环境生态风险,精准制定防控修复策略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危险材料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12.2)上。
 
  氟苯尼考作为第三代酰胺醇类抗生素,具有广谱、高效等特性,被广泛用于畜禽及水产养殖,通过动物排泄、水体迁移等大量进入生态环境中。其在水环境中的残留检出频率较高,浓度可达mg/L至mg/L水平,因此对环境水生生物具有潜在风险。
 
  为此,本研究以成年斑马鱼为模式生物,通过28天的长时间环境浓度暴露(0.05 mg/L和0.5 mg/L),整合脂质组学、代谢组学、转录组学及线粒体功能分析评价技术,系统解析了线粒体功能障碍如何驱动氟苯尼考引起斑马鱼非酒精性脂肪肝毒性的作用机制。
 
  结果发现,氟苯尼考在斑马鱼肝脏中会产生残留蓄积,扰乱肝脏能量代谢而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表现为有毒鞘脂积累、过量脂肪酸和酰基甘油产生、三羧酸循环中间体和核苷酸显著改变等。进一步通过组织学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成像及多组学数据关联分析,揭示了氟苯尼考干扰能量代谢、破坏线粒体功能从而导致肝脏脂质异常积累的核心路径。
 
  该研究得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AAS-ASTIP-IQSTAP)等相关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4.136958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