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政府近日宣布,自2025年3月26日18时起,正式开放南纬44度以北专属经济区(ZEEA)内的鱿鱼捕捞作业。这一决定由阿根廷水产资源与渔业副部长胡安·安东尼奥·洛佩斯·卡索尔拉(Juan Antonio López Cazorla)推行,并基于国家渔业研究与发展研究所(INIDEP)的科学评估,旨在优化本国鱿鱼资源开发,并应对国际渔业竞争。
阿根廷南部捕捞受限,北部资源亟待开发
阿根廷鱿鱼(Illex argentinus)是该国最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每年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捕捞量约16万吨。近期南纬52度以南海域的鱿鱼捕捞量因恶劣天气大幅减少,北部渔场同样出现产量下滑的趋势。与此同时,外国船队已在200海里经济区外的南纬42度海域展开密集捕捞,日均渔获量高达17-20吨,对阿根廷渔业构成直接竞争压力。
在此背景下,阿根廷政府决定向本国船队开放北部渔场,以确保渔业生产稳定并维持行业竞争力。
阿根廷鱿鱼种群正向东北方向洄游
本次开放决策依据INIDEP第NO-2025-30577335-APN-DNI#INIDEP号文件,以及该机构2016年发布的第69号咨询报告。根据研究,阿根廷鱿鱼当前应呈东北向洄游趋势,密集区已接近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边界。
此外,近期阿根廷拖网渔船在无须鳕(Merluccius hubbsi)渔场的兼捕鱿鱼数量明显增加,且产品质量提升,进一步印证了北部海域的资源潜力。
船队紧急调动,抢占新开放渔场
消息于3月25日16时发布后,原先在圣豪尔赫湾口以东作业的阿根廷钓捕船队迅速调整航向,全速向新开放海域挺进。与此同时,拖网船队的无线电通报显示,新开放区域的鱿鱼密集度远超现有渔场,导致各船队竞相加速,以抢占最佳作业位置。
在政策落地的短短数小时内,阿根廷船队已经展开战略性航速竞赛,力求在资源最丰富的区域建立先发优势。
鱿鱼资源前景可期,市场期待新一轮增产
目前,阿根廷船队正加速向北部渔场推进,预计未来几周内,捕捞量将逐步回升。随着资源密度增加,市场或迎来新一轮供需调整,加工企业、贸易商均需密切关注后续渔获情况。
在全球海洋渔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阿根廷此次开放北部海域,不仅是渔业资源管理的一次积极调整,也展现了该国在维护本国渔业利益上的务实态度。对于整个西南大西洋鱿鱼市场而言,这一决策或将成为2025年捕捞季的关键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