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烟台  奶粉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健康快讯 » 正文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资环所在铵态氮高效利用的分子机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3-08  来源: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核心提示:近日,资环所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创新团队在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期刊(中科院2区TOP, IF=4.5)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role of the nitrate transporter NRT1.1 in plant iron homeostasis and toxicity on ammonium”的研究论文,揭示了NRT1.1基因在铁调控铵态氮利用效率中的作用机制。
  近日,资环所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创新团队在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期刊(中科院2区TOP, IF=4.5)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role of the nitrate transporter NRT1.1 in plant iron homeostasis and toxicity on ammonium”的研究论文,揭示了NRT1.1基因在铁调控铵态氮利用效率中的作用机制。
 
  在农业生产中,硝态氮与铵态氮(NH4+)是植物获取无机态氮的主要来源,在吸收利用过程中,铵态氮所消耗的能量比硝态氮少,是许多植物更偏爱的氮源。此外,在高盐环境下因硝化作用受限,铵态氮成为植物主要无机氮源,但铵态氮对植物细胞具有一定毒害作用,被视作限制植物高效利用铵态氮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发挥铵态氮优势,同时减少负面影响,是铵态氮养分高效利用的重要问题。
 
  有研究表明铵毒害与植物铁稳态的破坏有关,但是缺少相关基因作用机理的证明。该研究运用RNA测序分析和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发现在铁充足的植株中,硝酸盐转运蛋白1.1(NRT1.1)对铵态氮的供应具有特异性诱导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硝酸根(NO??)供应条件下,NRT1.1会拮抗铵依赖的铁积累,组成型表达NRT1.1不仅促进了硝酸根的吸收,还通过提高根际pH减少了铵态氮依赖的铁积累,进而减轻了铵态氮的毒害特征。该研究结果揭示了NRT1.1介导途径与植物铁稳态之间的机制联系,为提高植物对铵态氮的耐受性和利用效率提供了新线索。
 
  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资环所李光杰研究员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资环所李彦研究员、王艳芹研究员,嘉兴市农业科学院陈贵副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泰山学者工程(tsqn202312287)、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SDAIT-3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372813)等项目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nvexpbot.2025.106112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