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烟台  奶粉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健康快讯 » 正文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王惠聪教授课题组在“桂味”荔枝种子部分败育发生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2-07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
核心提示:近日,园艺学院王惠聪教授课题组利用单胚乳核测序、转录组分析、本体和异源基因功能验证等技术,揭示了“桂味”荔枝种子部分败育的新机制。
  近日,园艺学院王惠聪教授课题组利用单胚乳核测序、转录组分析、本体和异源基因功能验证等技术,揭示了“桂味”荔枝种子部分败育的新机制。相关研究分别发表于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影响因子7.7)和Plant Stress(影响因子6.8)。
 
  “桂味”是品质优良的荔枝主栽品种,在各大产区均有分布,然而不同年份和不同产区“桂味”焦核率有明显差异,这种焦核率不稳定是影响该品种商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生产上亟需解决的问题。题为“LcTRB1, a telomere repeat binding protein, enhances litchi seed development under low temperature by triggering the transcription of LcASHR1”的研究论文阐明了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酶基因LcASHR1对于种子发育的重要作用,端粒酶基因LcTRB1通过结合LcASHR1启动子影响其表达进而调控种子的发育;题为“Targeting a cysteine proteinase inhibitor and a defensin-like protein in Litchi chinensis seed development leveraging endosperm single-nucleus transcriptome”的研究论文,建立了荔枝胚乳特异表达基因集,揭示了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子LcCPI5和富含半胱氨酸的短肽LcDEFL在“桂味”种胚发育的重要作用。温度通过影响上述关键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种子的发育。这些研究结果从理论上深化了荔枝温敏不育现象的认识,为荔枝种子发育的定向遗传改良提供靶基因,成为荔枝果实品质和产量的耦合栽培技术研发提供重要的参考。
 
  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均为我校园艺学院在读博士生廖志婵,王惠聪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72642)、国家重点研发(2023YFD2300800)、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CARS-32-08)等项目资助。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ijbiomac.2025.139708
 
  https://doi.org/10.1016/j.stress.2025.100745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