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央视曝光揭秘了一批“增高产品”骗局。
增高、治疗近视、增强记忆力,是最能长出“家长型韭菜”的三大沃土。
“长高”实在是许多父母的心魔。不管曝光了多少骗局,有新的“增高产品”袭来,依然会有很多家长扛不住诱惑,不惜重金也要去尝试。
下面来聊聊身高的影响因素都有哪些,我们又能够改变哪些。
一、遗传是身高最大的影响因素,而生活方式是“可以改变的因素”
身高这事儿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决定的。比如姚明的女儿,怎么都不会长成矮个子。科学家们认为,一个人成年后能够长到多高,遗传因素的影响大约能够占到60%到80%的份额,另外的20%到40%是后天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营养。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遗传因素已经确定了,没有什么办法去改变。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在那20%到40%的后天因素上努力,尽可能把孩子的身高潜力发挥出来。
长得更高需要健康的骨骼结构。对骨骼形成以及身高发育最重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矿物质(尤其是钙)、维生素D和维生素A。下面分开来讲解。
二、钙和蛋白质:身高“能量弹”
美国哈佛大学曾经进行过一项研究,跟踪了五千多个女孩在少年儿童时期的饮食习惯以及成年后的身高,结果显示:少年儿童时期喝奶多的孩子,成年后的身高就要高一些。
这并不是因为牛奶中有什么神奇的增高成分,而是牛奶富含优质蛋白和钙,而且容易坚持饮用。对于蛋白质和钙,牛奶以及其他奶制品是很好的选择,但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如果孩子对牛奶过敏或者不耐受,那么从其他食物中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和钙也是完全可以的。
那么多少是“足够”呢?一般而言,3到12岁的孩子,每天需要的蛋白质在45克到70克之间比较合适,体重小的就少一些,体重大的就多一些。儿童的钙需求量大约为每天800毫克。只要饮食结构合理,我们可以从常规食物中获得足够的钙。
三、维生素D:钙的“最佳搭档”
维生素D对于钙的吸收至关重要,它对于健康骨骼以及身高发育不可或缺。从幼儿到成年的各个年龄段,推荐的维生素D摄入量都是600单位。天然食物中富含维生素D的不多,基本上只有鱼肝油和一些海鱼,也难以作为常规饮食。动物肝脏、蛋黄和一些蘑菇中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D,不过靠它们也很难达到足够的量。强化了维生素D的食品也是可行的来源,不过中国市场上这类强化食品不是很多,也不太能指望得上。
这么看,光靠吃补充维生素D不大靠谱。实际上,很多人的维生素D是通过晒太阳由皮肤合成的。影响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因素很多,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还难以告诉大家晒多少太阳能够合成多少维生素D。另一方面,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增加皮肤癌的风险,所以不能晒得太多。目前的一般建议是: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之间的太阳,在不使用防晒霜的情况下每周晒两次,每次5到30分钟,基本上就可以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了。其实5到30分钟是一个很宽泛的范围,或许在夏天太阳炽热的时候,晒5分钟就够了;而在秋冬季节,阳光和煦舒适,就可以多晒一会儿。
四、维生素A:长高“小助手”
维生素A对于骨骼的发育也非常重要。中国人群中维生素A缺乏的比例非常高。对于维生素A的需求量,中国的推荐标准是3到6岁每天500到600微克,7到12岁每天700微克。维生素A含量最丰富的食物是猪肝、鸡肝、鸭肝等,10克左右就足够满足一天的维生素A需求。但是维生素A摄入过多有中毒的风险,动物肝脏也不适合作为常规饮食天天食用。
听上去有点矛盾?还有另一种选择是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贝塔胡萝卜素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而且这个转化反应会被人体自动控制,维生素A量过了就停止转化。所以,维生素A的摄入最好是通过富含贝塔胡萝卜素的食物来实现。胡萝卜、红薯、南瓜、菠菜等等,都是贝塔胡萝卜素的优秀来源。这些食物本身也含有丰富的其他营养成分,应该经常食用。
五、常常被误解的碘
除了这些对于骨骼发育有重要影响的营养成分,充足的碘也至关重要。这些年,因为媒体不负责任的炒作,许多人对补碘和碘盐产生了很大的抵触。应该强调的是:
1、 碘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碘的缺乏不仅影响身高,还会影响智力发育;
2、 中国绝大多数地区都需要使用加碘盐才能够保证碘的充足,包括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省市,也有必要食用碘盐;
3、 即便有的地区饮用水中有比较多的碘,加上碘盐中的碘,也不会导致碘过量;
4、 而即便是一般意义上的碘过量,带来的健康风险也远远小于碘不足。
所以,除非政府明确认定的高碘地区,都应该给孩子食用加碘盐。
六、除了营养,充足的睡眠和日常运动对于身高也很重要。
般认为,每天10到12个小时的睡眠对于孩子们来说才算是充足。
最后还想说一下,身高对于人生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但采取那些“人为增高”的手段——比如注射生长激素或者断骨手术,将要面临的风险可能要远高于获得的“好处”。所以,身高这事儿,如果做好了上面所说的这些,那么就坦然接受身高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