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由全国麦类作物病害研究与防控协作组和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联合主办、西藏农牧学院承办的“西藏东部地区小麦条锈菌越夏考察”顺利完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院士以及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西藏、四川、云南、贵州、湖北、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区)农科院植保所或植保(农技)站的25名专家参加了考察活动。
此次考察活动是首次有组织的对西藏地区小麦条锈病发生情况进行全面、系统调查,考察地点涉及西藏自治区林芝、昌都、日喀则、拉萨、那曲和四川甘孜6市(州)15个县,采取实地调查、访问座谈和信息收集相结合以及分期、分组方式进行。考察组集中调查了西藏东部地区的林芝、昌都2市6县海拔2400-5130m农区,行程1800 km;基本摸清了西藏东部地区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夏季气候特点、作物种植模式以及小麦、大麦条锈病发生和越夏情况,并采集标样2000余份供深入分析。考察结果为病害源头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据悉,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条锈病独立流行区,小麦条锈病居我国一类农作物病害之首,一般流行年份可造成小麦减产30%左右,大流行年份可致小麦减产60%以上,甚至绝产。越夏菌源是病害发生流行的关键环节,是广大麦区秋苗发病的重要侵染来源。近年来,我国西南地区小麦条锈病频繁发生,秋冬季病害发生早、发病重,对我国长江中下游乃至黄淮海麦区有重要影响。但云贵川境内近年小麦条锈病越夏菌源稀少,其秋季菌源是否来自与其毗邻的西藏东部地区,尚不十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