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省病虫疫情监测网点监测情况,结合栽培、气象等条件综合分析,预计我省粮食作物生长中后期病害总体为中等发生,局部降水多、品种抗病性差、防治措施不到位的地块偏重发生,发生程度重于去年和常年。重点发生区为东部和中南部地区。发病高峰期为8月中下旬,防治适期为8月上中旬。
水稻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细菌性褐斑病、胡麻斑病、赤枯病、纹枯病、鞘腐病、稻曲病、穗腐病、恶苗病、稻粒黑粉病、干尖线虫病等。玉米主要病害有北方炭疽病、大斑病、灰斑病、小斑病、普通锈病、鞘腐病、纹枯病、褐斑病、丝黑穗、瘤黑粉、茎基腐病等。大豆主要病害有大豆霜霉病、灰斑病、细菌性斑点病、褐斑病、紫斑病、菌核病、根腐病、胞囊线虫病等。马铃薯主要病害有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黑胫病等。其中,以防控水稻稻瘟病(穗颈瘟)、水稻纹枯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北方炭疽病、玉米灰斑病、大豆霜霉病、大豆菌核病、马铃薯晚疫病等病害为重点。
预报依据:
1.主要病害发生始期早于常年。水稻叶瘟6月29日在海林市永丰村田间始见,始见期早于去年和常年2~3天。玉米大斑病6月9日在虎林市凉水泉村田间始见,早于去年6天,多数县份早于常年10天左右。玉米北方炭疽病、大豆根腐病、大豆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等病害始见期也均早于常年7~10天。
2.主要病害田间发病率高于去年同期。截至8月1日,全省共53个县份发生水稻叶瘟病,发病田平均病株率12.5%,同比高7.8个百分点;49个县份发生水稻纹枯病,平均病株率7.7%,同比高2.9个百分点;81个县份发生玉米大斑病,平均病株率7.8%,接近去年同期;77个县份发生玉米北方炭疽病,平均病株率8.5%,同比高1.1个百分点;27个县份发生大豆菌核病,平均病株率8.5%,同比高3.6个百分点。
3.气象条件利于病害发生。据气象预报,8月全省平均降水量多于常年,东部地区偏多明显;平均气温接近常年,东部地区存在明显的低温时段,对中后期多种病害发生极为有利。
综合防治建议:
1.加强田间监测。持续做好田间监测调查,准确掌握病害发生动态,密切关注天气状况,及时预报预警,依照防治指标指导科学防控,避免盲目打药。
2.加强田间管理。科学管理水肥,促进植株健康生长,增强抗病性;雨后积水地块,及时排水散墒,降低田间湿度和病害发生风险。
3.开展“一喷多防”。对达到防治指标的应防地块,要及早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病害发生蔓延。鉴于田间往往多种病害混合发生,要综合考虑病害发生种类及发生情况,对症选择1~2种防效好的药剂,综合用药,达到一次施药防治多种病害的目的。田间多是真菌性病害,应优先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井冈霉素A、多抗霉素、解淀粉芽孢杆菌等生物药剂;化学药剂可选用丙环·嘧菌酯、氟唑菌酰羟胺、唑醚·氟环唑、氯氟醚·吡唑酯、吡唑醚菌酯(水稻仅限微囊悬浮剂)等。如田间发生细菌性病害,上述药剂可与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噻霉酮、噻唑锌等混配,达到真菌、细菌病害同时防控的目的。在喷药防病的同时,可科学添加磷酸二氢钾、三十烷醇及氨基酸、氨基寡糖、香菇多糖、芸苔素内酯等营养物质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增强植物自身抗逆能力,促熟增产,实现“一喷多促”。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航化作业时,应按喷液量的1%~1.5%添加航化专用助剂,且每亩喷液量应达到1.5升以上,以保证防控效果。
来源: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