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珠江水产研究所珠江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创新团队在国际学术刊物《Zoological Research》(中科院生物学1区/JCR 1区;IF2022=4.9)在线发表了题为“Mitogenomic phylogeny, biogeography, and cryptic divergence of the genusSilurus(Siluriformes: Silurida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32000306)和珠江渔业资源调查评价创新团队项目(项目编号:2023TD-10)的资助。珠江所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陈蔚涛副研究员为论文的第一作者,Nicolas Hubert教授和李捷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
鲇属鱼类(Silurus)是鲇鱼类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在欧亚大陆的淡水水体中呈不均匀分布模式,由于同时拥有经济物种与珍稀濒危物种,因此吸引了许多不同学科方向的生物学家对该属鱼类开展研究。然而,由于缺乏完整的系统发育框架,关于鲇属鱼类多样性的形成机制并未得到很好地解析。珠江所与法国发展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西安理工大学等单位合作,收集了全球范围内13个形态物种共计109个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重建了鲇属鱼类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系统发育框架和生物地理历史,并评估了其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系统发育树一致支持鲇属鱼类由八个主要进化分枝组成。物种界定分析在鲇复合物种(S. asotuscomplex)中鉴定了4个分子操作分类单元(MOTUs),其中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可能分别存在4个和2个MOTUs,同时发现小背鳍鲇(S. microdorsalis)也拥有2个MOTUs,表明鲇属鱼类的物种多样性被严重低估。时间校准树发现鲇属鱼类最近的共同祖先出现在约37.61百万年前(Ma),属内不同进化分枝之间的分化时间集中在11.56 Ma至29.44 Ma之间,种内MOTUs之间的分化时间集中在3.71 Ma至11.56 Ma之间。生物地理重建分析支持中国和朝鲜半岛可能是鲇属鱼类的祖先分布区,并认为鲇属鱼类在21.78 Ma和26.67 Ma之间发生了几次向欧洲和中、西亚的扩散事件,在2.51 Ma和18.42 Ma之间发生了多次向日本岛的扩散事件。始新世-渐新世的灭绝事件、季风气候的启动和加强、冰川旋回和与冰期相关的海平面波动等地质事件可能是鲇属鱼类物种多样性形成的重要驱动力。研究结果为鲇属鱼类后期的分类和生物多样性评估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为该类群的物种保护和种质资源开发提供了背景资料。
文章链接:DOI:10.24272/j.issn.2095-8137.202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