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滨海盐碱地生物资源评价利用创新团队研究发现,耐盐豆科植物野大豆通过分泌关键代谢物招募有益微生物类群以抵抗盐胁迫,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备用耕地资源,稳步发展盐碱地大豆种植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端牢中国饭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栽培大豆普遍对盐敏感,而其近缘野生种野大豆却具有良好的盐碱适应性。在应对盐胁迫时,野大豆如何塑造微生物群落以增强自身的逆境适应性尚不清楚。
该研究聚焦野大豆根际微生物组特征,发现盐胁迫下野大豆通过分泌嘌呤类物质重塑根际微生物群落,招募具有耐盐促生功能的假单胞菌;研究人员进一步通过基因敲除和盆栽实验,证明了趋化基因 cheW 是假单胞菌被嘌呤类物质吸引以及提高野大豆耐盐性的关键基因。该研究首次明确了盐胁迫下植物向微生物“呼救”的过程和机制,并开发出有利于根际促生菌定殖的益生元物质黄嘌呤,为利用有益微生物和益生元提高盐碱地大豆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通讯员 李晓娟)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77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