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烟台  奶粉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健康快讯 » 正文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评价创新团队揭示基因组结构变异在大豆驯化中的作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4-24  来源: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核心提示:该研究结合PacBio、ONT和Hi-C测序,获得了从山东省采集的野生大豆及栽培大豆(“郓豆1号”)端粒到端粒高质量的基因组序列,首次发现大豆着丝粒区域存在384bp(CentGm384)和981bp(CentGm981)的特定串联重复序列,并在已公开发表的“ZH13”、“Wm82”及“jack”栽培大豆基因组序列中得到印证。
  4月10日,Plant Communications(中科院一区Top ,IF = 10.5)在线发表了题为“Telomere-to-telomere cultivated and wild soybean genome assembly provides insights into evolution and domestication under structural variation”的论文。
 
  该研究结合PacBio、ONT和Hi-C测序,获得了从山东省采集的野生大豆及栽培大豆(“郓豆1号”)端粒到端粒高质量的基因组序列,首次发现大豆着丝粒区域存在384bp(CentGm384)和981bp(CentGm981)的特定串联重复序列,并在已公开发表的“ZH13”、“Wm82”及“jack”栽培大豆基因组序列中得到印证。
 
  进一步结合结构变异和单核苷酸变异,分析确认了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已经分化为两个不同的群体,栽培大豆的遗传多样性低于野生大豆,与氮代谢调控相关的基因在栽培大豆的驯化过程中受到人为选择。这些发现不仅为我们理解大豆的驯化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未来大豆的分子育种和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和选择靶标。
 
  我院种质资源所为论文第一完成单位,论文由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评价创新团队主导完成。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山东省农科院创新工程的资助。(撰稿:贾凯华、夏晗,核稿:李娜娜)
 
  文章链接:https://www.cell.com/plant-communications/fulltext/S2590-3462(24)00189-5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