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牛奶拉肚子的人也不能戒奶”是最近的一条热搜,热搜的首发文标题是“喝牛奶拉肚子的人,科学家想劝你再多喝点牛奶”,文中列出了与之相关的“科学研究”,看起来“有根有据”的样子。
不过,这个“不能戒奶”的说法,属于“演绎科学结论,歪曲科学事实”的营销号话术。
科学研究说了什么?
乳糖不耐受在东亚人群中很普遍。乳糖不耐受的人喝了牛奶之后,乳糖在胃肠里没有被消化吸收,到达直肠后被肠道菌发酵,产生水和气,从而导致腹泻。
所以,传统的饮食指南是:乳糖不耐受的人,应该不喝或者少喝牛奶,而用酸奶、奶酪或者舒化奶来代替牛奶。
不过,有科学研究发现:乳糖不耐受的人饮用牛奶后,肠道中常常会有更多的双歧杆菌。双歧杆菌是一类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肠道菌。它们会分解牛奶中的低聚糖和乳糖,产生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短链脂肪酸。这种“益生菌作用”,可能减少炎症和感染、调节免疫、减少脂肪积累等等。最近在《自然·代谢》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研究者对数十项调查性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包括大多数中国人、日本人、新加坡华人等等),喝牛奶较多的人中Ⅱ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比较低,而在乳糖耐受的人群中,这种益处就不明显。
这项研究告诉我们什么?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结果,有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支持,科学机理上也合理。
根据这些科学事实,说“乳糖不耐受的人喝牛奶,对健康也有好处”是合理的。
但要注意的是,这个“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的好处也只是一种“可能性”,谈不上“证据确凿”。它的效果,也只是基于大样本的“统计性差异”,并不是说“预防糖尿病”。
更重要的是,这个结果,并没有改变“乳糖不耐受的人,喝牛奶会导致腹泻”的现象,也不会减轻腹泻的后果。
“腹泻”与“可能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是葫芦与瓢的关系,还是需要个人去选择的。
把这样的科学结论,演绎成“不能戒奶”,就有点扯淡了。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项研究
在科学上,这是一项挺好的发现。它告诉我们“对于乳糖不耐受的人,乳糖有类似益生元的活性”。
益生元对于人体健康有一定好处。其实,具有益生元活性的低聚糖很多,一般的膳食纤维也对降低糖尿病风险有好处。所以,想要利用这个“益生元效应”去降低糖尿病风险,或者二获得其他的健康好处,完全可以选择自己耐受性更好的益生元,而没有必要为了这点好处去“硬抗”腹泻。
实际上,“乳糖不耐受”并不是黑白分明的两种状态,不同的人“不耐受”的程度不同。比如许多人只是“空腹”或者“大量”喝奶才会腹泻,如果是每次少量(很多人能够耐受一二百毫升)或者与其他食物一起,并不会导致腹泻。“可能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这是一个可能的好处,但“不腹泻”对于个人的生活体验以及身体健康,或许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