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式食品加工与装备创新团队揭示了牛骨胶原蛋白肽-钙螯合物的潜在成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JCR一区,IF=5.2)。张春晖研究员和郭玉杰副研究员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齐立伟为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技术攻关类“揭榜挂帅”项目(2022JBGS0007)和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CAAS-ASTIP-2023)的支持。
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具体表现为机体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结构退化,导致患者骨脆性和骨折风险大幅增加。因此,增强成骨细胞的成骨活性以促进骨再生可能有助于改善或预防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如降钙素、双膦酸盐、激素等)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手段,但伴随产生的用药副作用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现有的研究已证实饮食干预(如肽-钙螯合物类产品)可有效预防或减轻骨质疏松症。然而,目前关于肽-钙螯合物的促成骨活性和潜在促成骨机制鲜有报道。
科研人员首先从牛骨胶原蛋白水解物中分离出具有较高钙螯合能力的胶原蛋白肽并制备了肽-钙螯合物。随后以MC3T3-E1细胞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肽-钙螯合物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促成骨活性,包括增殖、分化和矿化等,进一步探明了其潜在成骨机制。结果表明,牛骨胶原蛋白肽-钙螯合物可以显著促进MC3T3-E1细胞的成骨活性,其潜在成骨机制为肽-钙螯合物通过激活钙敏感受体(CaSR)以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进而激活成骨活性相关的信号通路并促进相关基因表达。
该研究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肽-钙螯合物进一步应用于预防或改善骨质疏松症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创制提供理论依据。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mnfr.20220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