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揭示了乙烯调控水稻胚芽鞘生长、促进幼苗出土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通讯(Plant Communications)》上。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作为半水生作物,其生长需要长期对抗低氧环境。水稻的胚芽鞘能通过伸长使真叶尽快接触氧气和光,已有研究表明植物激素乙烯能够促进胚芽鞘的生长,然而目前关于乙烯促进胚芽鞘生长的分子机制研究还比较少。
该研究发现,土壤覆盖会刺激胚芽鞘中乙烯的合成,乙烯增强了抗坏血酸(AsA)的合成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减少了胚芽鞘中活性氧的积累,从而促进胚芽鞘的纵向生长并抑制胚芽鞘的横向扩张,形成细且长的胚芽鞘,减少幼苗出土过程中的阻力,使水稻幼苗更容易从土壤中萌发。该研究深化了乙烯和活性氧在控制胚芽鞘生长中作用机理的研究,为培育耐深播、立苗好的直播稻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xplc.2023.100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