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非充分灌溉原理与新技术团队”揭示了华北平原地区不同降雨年型对冬小麦根系吸水规律,为该区域麦田水管理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上。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冬小麦的最重要产区,也是我国农业水资源短缺最为严重的地区,水资源刚性短缺和气候变化严重威胁着该区冬小麦产量的持续提高和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尚不清楚不同降雨年型下冬小麦的根系吸水规律及不同降雨年份下麦田的灌溉计划湿润层布设等。因此,研究人员通过稳定氢氧同位素技术,结合MixSIAR模型计算不同降雨年型下冬小麦的根系吸水来源,确定冬小麦在各个生育期的主要根系吸水层,从而制定适宜的灌溉计划湿润层。结果显示,尽管不同降雨年型下0-60 cm土层对冬小麦根系吸水的贡献比例存在明显差异,但不同降雨年份下冬小麦根系吸水深度均集中在0-60 cm土层。因此可以据此建议,制定灌溉计划湿润层要充分考虑与主要根系吸水层相匹配,在试验所在区域,冬小麦的计划湿润层不宜超过 60 cm。
该研究得到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hydrol.2023.129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