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湖南省农学会组织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和扬州大学等单位专家,对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牵头完成的成果“优质高产高效杂交粳稻育种技术及应用”进行了评价。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余应弘,党委委员、副院长、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党委书记许靖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唐文帮出席了会议。
“优质高产高效杂交粳稻育种技术及应用”项目针对杂交粳稻存在的制种产量低、品质差、杂种优势不强三大技术难题,历时近20年的系统研究,取得了突出成果:一是创建了柱头外露率高、花时早的新型粳稻不育系选育技术体系,解决了粳稻不育系柱头外露率低、花时迟等异交习性差导致制种产量低的突出问题。选育出的隆1A、申9A等不育系柱头外露率高达90%,盛花时早;二是创建了花粉量大,花时与不育系同步,耐寒性强的新型粳稻恢复系选育技术体系,创制了R19、繁14等开花习性好的优质恢复系,为优质杂交粳稻品种高产繁殖、制种奠定了基础;三是创建了“双亲双优双小”的杂交粳稻品质改良技术体系,选育出天隆优619、花优14等优质高产高效杂交粳稻新品种,结束了杂交粳稻高产不优质的历史;四是发明了杂交粳稻原种和高产制种新方法,制定了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杂交粳稻高产高效机械化制种技术规程,大面积制种平均亩产由75kg提高到200kg以上;获发明专利15件,其中专利金奖1件。植物新品种权56项。出版《中国杂交粳稻》等专著5部,发表论文102篇。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一等奖4项。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创新性强,成熟度高,攻克了杂交粳稻存在的三大技术难题,成果研究整体居国际领先水平。将为杂交粳稻的更大范围推广应用提供品种支撑,为杂交粳稻种业自主可控、藏粮于技提供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