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奶粉  烟台  海产品  保健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践行大食物观彰显河南担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4-06  来源:河南日报
核心提示:托起舌尖上的幸福,小餐桌需要大食物。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

托起舌尖上的幸福,小餐桌需要大食物。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缺了哪样也不行。


践行大食物观,让国人饭碗端得更牢,让百姓餐桌更加丰富,满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中原粮仓河南已有作为,还要有更大担当。


基础稳、供给足——河南“大食物”多个位居全国前列


“随着消费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老百姓不仅向主粮要食物,也开始向副食要食物。”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经济评价体系首席专家张道明说。


从大食物观里看河南,“豫食”的供给怎么样?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承担着粮食“压舱石”的重任。全年粮食产量连续5年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不仅解决了自身1亿人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原粮及其制成品600亿斤左右。


在保障“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等供给方面,河南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据统计,河南油料、蔬菜产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生猪出栏全国第一,肉、蛋产量全国第二,优势特色农业产值占比达到57%。


基础稳、供给足,数据背后是河南省“大食物”丰富多样的有力体现。河南是粮食、畜牧、农产品加工大省,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规模也居全国前列,然而,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问题表现突出。以蔬菜产业为例,河南蔬菜种植面积2637万亩,但其中代表着高产量、高品质、供应周期长的设施蔬菜仅有378万亩,占比不到15%,向设施农业要食物的空间很大。


全方位、多途径——向整个国土资源要食物


河南位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平原、丘陵、山区等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加之地处黄淮海平原,土壤肥沃、光照充足,为农业生产多样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要因地制宜,立足国土资源禀赋,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构建粮经饲、种养加、农牧渔协调发展的食物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打造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张道明说。


具体来说,平原地区要聚焦粮食生产;丘陵地区聚焦水果和油料产业发展;山区聚焦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黄河滩区聚焦优质牧草生产,扩大青贮饲料面积,确保生猪、牛羊养殖稳定。


以林下经济为例,目前全省林下经济发展面积近3500万亩。“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及相关产品采集加工都可以提供淀粉、蛋白质、维生素等,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河南省林科院研究员王齐瑞说。


“向整个国土资源要食物,要掌握一个度。”王齐瑞提醒,应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有节制的索取,而不是掠夺性开发,要让耕地、草原、森林、江河湖海能够休养生息,才能源源不断地提供食物来源。


满足量、提升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确保粮食安全向追求食物安全转变,构建新型食物安全保障体系,既满足对‘量’的需求,也实现‘质’的升级。”张道明说。


用“大食物”托起“舌尖上的幸福”。保障粮食安全是底线。要牢牢稳住粮食这块“压舱石”,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不断提高效益,推动量与质协同发展。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培育优质专用品种,配套丰产优质栽培技术,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以设施蔬菜为例,要瞄准供给侧,从生产、仓储、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全面发力,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省农科院园艺所副所长张晓伟说。


藏粮于地,也要藏粮于技。科技赋能“大食物”,助推设施农业、农畜产品生产、水产业、森林资源利用,开发更加多元化的食物。同时,利用生物科技不断探索对食物认知的边界,植物蛋白、昆虫蛋白以及利用生物技术合成的人造肉等引领未来食物的发展方向。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