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食品  奶粉  烟台  保健品  海产品  周黑  黑窝点  黑作坊  全聚德  小龙虾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资讯 » 正文

盘活撂荒地种出“金萝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1-20  来源:北京日报
核心提示:【概要】在通州区永乐店镇的西槐庄村,20亩撂荒地上建起了阳光大棚,中国农大的科技小院长年驻扎。西槐庄是京城最偏远的村子之一,出了首都环线高速,还得再赶整整10......

【概要】在通州区永乐店镇的西槐庄村,20亩撂荒地上建起了阳光大棚,中国农大的科技小院长年驻扎。西槐庄是京城最偏远的村子之一,出了首都环线高速,还得再赶整整10公里路。记者采访时,村里正抢收今冬最后一茬儿萝卜。对京郊很多村子来说,30万元算不上大数目。爆发式增长是怎么发生的?姜学武说:“这要从流转土地建阳光大棚、种萝卜说起。西槐庄黑土肥沃,曾以甜脆无渣的萝卜闻名十里八乡。思来想去,村里认准了一条新路:流转撂荒地,发展特色农业。这个消息如鸽子般飞遍了村庄,姜俊友头一个报了名,把自家的两亩地租给村集体,每亩租金为1500元。整合碎片化土地,西槐庄村共盘活了20多亩撂荒地。更大的改变还在后头。高材生种菜能种出花儿来?起初,村民们有点儿不服气。初春,23岁的吴林静绾起长发进了番茄大棚,指导村民整枝。村里从前种的是普通豆瓣绿萝卜,种子也大多是自留的。记者采访时,姜学武来电不断,全是口口相传慕名想买萝卜的人。如今,村里又流转了30亩土地建联排大棚,届时,翻地、播种都能用上小型农用机械了。西槐萝卜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有效聚合资源,是西槐庄增收的最大经验。在采访中记者得知,今后,这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将陆续提上日程。


在通州区永乐店镇的西槐庄村,20亩撂荒地上建起了阳光大棚,中国农大的科技小院长年驻扎。才一年多,村集体收入就从零增长到了30万元。


西槐庄是京城最偏远的村子之一,出了首都环线高速,还得再赶整整10公里路。


记者采访时,村里正抢收今冬最后一茬儿萝卜。村党支部书记姜学武在大棚间转悠:“15个棚总共收了6万斤萝卜,再加上春夏种番茄,这一年的毛收入有30万元。”


对京郊很多村子来说,30万元算不上大数目。可西槐庄是集体经济薄弱村,前些年一分钱收入也没有,村委会发工资都要靠东拼西借。


爆发式增长是怎么发生的?姜学武说:“这要从流转土地建阳光大棚、种萝卜说起。”


西槐庄黑土肥沃,曾以甜脆无渣的萝卜闻名十里八乡。“三十年前,我们一入冬就拉着板儿车沿街叫卖,就连朝阳区高碑店、常营的人,也吃过西槐萝卜。”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近些年,因为萝卜产量小且未实现标准化种植,难进商超,渐渐销声匿迹,不少菜地撂荒。


思来想去,村里认准了一条新路:流转撂荒地,发展特色农业。


这个消息如鸽子般飞遍了村庄,姜俊友头一个报了名,把自家的两亩地租给村集体,每亩租金为1500元。“年轻时种菜总蹲着,膝盖早就不听使唤了。”姜俊友说,这些年地里只零星种几棵果树,收入寥寥。


整合碎片化土地,西槐庄村共盘活了20多亩撂荒地。2020年8月,时任第一书记带来资金25万元,再加上区镇帮扶,15个大棚拔地而起,抢种了第一茬冷棚萝卜,当年毛收入就超过了10万元。


更大的改变还在后头。2021年春天,地头建起科技小院,在大棚里安装了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中国农业大学的两名研究生常驻,从选种育苗、生产种植,再到线上销售,全都一手操持。


高材生种菜能种出花儿来?起初,村民们有点儿不服气。不过他们很快就发现,年轻人种地自有一番门道。


初春,23岁的吴林静绾起长发进了番茄大棚,指导村民整枝。“一枝番茄只保留一个枝,这样才能保证营养供应。”吴林静的标准相当“奢侈”。而正是因为标准化种植,村里首次试种番茄就进账8万元。


村里从前种的是普通豆瓣绿萝卜,种子也大多是自留的。“自留种便宜,但质量肯定不如母代。”吴林静告诉记者,去年秋天,村里从专业机构买来绿如意、七星、紫丹、紫美人等新品种。就拿紫美人来说,一斤种子就要3000元,一个大棚要下七两种。投入翻了好几倍,种出的萝卜自然品质更好。


记者采访时,姜学武来电不断,全是口口相传慕名想买萝卜的人。他礼貌婉拒:“这一季萝卜卖完了,我们今年扩大种植,欢迎您继续支持。”


如今,村里又流转了30亩土地建联排大棚,届时,翻地、播种都能用上小型农用机械了。“将来,我们要围绕特色农产品种植,打造文旅农相结合的产业,比如开发与萝卜相关的文创产品,设计符合市民需求的文娱活动,让更多的市民能够体验、感受乡村之美、乡村之乐。”永乐店镇镇长彭凯泉说。


西槐萝卜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


记者手记


聚合资源走出增收路


在乡村振兴中,西槐庄村走出了一条依托科技赋能、发展特色种植的增收之路。


有效聚合资源,是西槐庄增收的最大经验。一个偏远小村,不但集中了区镇和第一书记的力量,还聚合了高校的智力资源。除了中国农大,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师生也来到田间地头,为萝卜设计包装盒,还直播带货。


西槐庄的萝卜产业眼下红红火火,但镇、村负责人并没有被这场成功的翻身仗冲昏头脑,而是清醒意识到了产业瓶颈:村里没有温室大棚,更没有冷库,春节价高时已是库存空空。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今后,这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也将陆续提上日程。此外,镇里还将搭平台,帮助西槐庄村完成商标注册、商品认证、对外宣传、冷链物流等关卡,助力产业长久发展。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213号